唐弢学校的教材陈列室里的书籍,是谢老师10年来收集的心血。
昨天,江北区唐弢学校的教材陈列室里,63岁的谢永刚正在给孩子们讲课。这名退休的语文老师手中拿着一本残旧的《小学初等乡土地理模范教科书》,这是他多年前在地摊上淘来的,“这本书年纪比我还大呢,它曾是镇海及周边地区许多小学生的启蒙教材之一。”
在过去的10年间,老谢收集了2万余册蒙学教材(即小学教材),有明代的四书五经、八股文和算法统综,也有清末民初的各种乡土教材,有民国时期、文革时期的特殊课本,也有经国人翻译的外国课本,其中不乏一些非常罕见的孤本、残本。
有“地摊货”也有“淘宝货”
老谢说,收集蒙学教材,是想让人们能够保留一段历史的回忆,“如果学校变到最后变没了,至少还有教材留下了。”
唐弢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也是藏书大家。唐弢曾说过,学林谁不起童蒙?有一次回乡讲学,他还和小学同窗一起背诵起《秋水轩尺牍》里的句子。正是这件逸事,让老谢萌生了收集蒙学教材的念头。
10年前开始,在学校和江北区教育局的支持下,老谢出入废品回收站,浏览旧书摊,寻觅各色教材,还和一些拾荒者、旧书商成了朋友。近几年,他还学会了上网淘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老谢收集了2万多本蒙学教材。其中有“地摊货”,也有“淘宝货”。学校腾出一间约150平方米的教室专作陈列室,也只能搁置5000余本。其他的,大多封箱放在了家里。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