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盐
泵卤水
铺蒸发膜
打盐花
测盐度
收盐
盐农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象山依山傍海,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是理想海盐晒场的所在,生活于此的人们自古懂得晒盐、烧盐之法,不少地名还与制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位于象山中部的新桥盐场是象山现存最大的日晒盐场。碧空之下,1800亩盐田犹如无边的明镜倒映着山峦、村落,微风泛起粼粼波光,顷刻间倒影宛如一幅泼墨山水。
这里在反复推镐收盐忙,那里牵着长绳快步绕圈打盐花,远处卤港边取水细测的是在查盐度,看似简单的日晒制盐其实是十几道环环相扣的工序组成。3%盐度的海水在被注入大平滩时就开始了它的净化之旅,一次又一次的换滩日晒,海水中镁、钾、溴及其他一些杂质被留在了大平滩里,最终炼成24.5%盐度的标准制盐卤水。将卤水导入铺了薄膜的蒸发滩里,这才是制盐的开始,日晒风吹下卤水里慢慢结晶出盐花来。
盐农的笑容和洁白的盐花一样总在烈日酷暑里绽放。夏季是日光制盐的最佳季节,是盐农一年收成好坏的关键时节。家住高湾村的李伊和30岁开始晒盐,这一晒就是20多年。聊到今年的收成,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我们这里是日光工厂,少下几场雨,就有好年景。”他还说“晒盐这个工作,总是叫人操心,下雨怕晒不出盐,天热又怕晒老了盐,碰上台风天更怕露天的囤盐转眼间化为泡影。”
李伊和与他的3位同事承包了114亩盐田。夏季里,凌晨1点他们就开始工作,一直忙到早上7点,碰上日照充足温度又高的日子,日落时分还会再来忙上几个小时。每天重复收盐、换水、清洗的工序,辛勤劳作换来一座座雪白的盐山,这是丰收的希望,收工后总要对盐山的保护膜细心检查一番才能安心回家。
(记者 夏雨 文/摄)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