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商店、超市里的月饼销售铺天盖地,如果不是网络上关于月饼的各种段子满天飞,恐怕很多人还感受不到中秋已经临近了。
月饼真的是中秋的“代言人”吗?其实,中秋在成为“节”之前,甚至在正式成为“节”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跟月饼没有太大关系。
那么,两者又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
中秋起源于拜月祭祀
中秋起源蛮早的。《周礼·春官》中就有“中秋夜迎寒”的说法。由此可见“中秋”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不过,那时候说的“中秋”跟现在过的“中秋节”可不是一回事,就更别提什么“团圆”的节日文化内涵了。那时的“中秋”是用来拜月祭祀祈愿的。
镇海郑氏十七房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民俗研究学者李启鑫说,《周礼》讲究“敬天”、“礼地”、“爱人”,因此不仅是中秋,很多传统节日的起源,根源上还是为了表达古人对天、地等未知世界的崇拜。
中秋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时候,不用来祭拜,向上天表达一下敬畏之情,顺带祈求点什么,就枉费大好的月光了。
中秋祭祀主角是女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秋拜月祭祀的主角是女性,这在传统习俗中是不多见的。
这种习俗风行于唐代。李端的《拜新月》一诗中曾描述过唐代女性拜月的情形:“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施肩吾的《幼女詞》更是证明了拜月风俗对唐代女性影响之深,连小女孩都不能免俗:“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为何会形成女性中秋拜月的习俗呢?在李启鑫看来,这有很深的宗教背景和文化内涵。简单来说,就是古人认为阴阳相对,月亮代表阴,同时也代表了女性,与代表阳、代表男性的太阳相对应。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