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关注河道水污染——水情观察员阮光炜的20年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4-06 08:55:22   稿源: 东南商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水情观察员阮光炜的20年

阮光炜向记者介绍自己一直关注的后西河。记者 王 鹏 摄

20多年来,78岁的河道水情观察员阮光炜几乎走遍宁波所有的内河,先后向市人大提交了10多条涉水议案,目前多数已得到落实。

今年,“五水共治”成为浙江的大政方针后,阮光炜又开始被媒体关注。邻居们看到他往河边赶,常打趣道:“老阮,你这是要红了呀?”

阮光炜笑了笑,看完河道拍完照,和邻居们一起钻进小菜场,像寻常市民一样讨价还价。

他说,作为城市的居民,做这一切目的就是想让生活舒心一点。

记者 樊卓婧 程 鑫

河道水污染,他关注了20多年

位于江东惊驾路与桑田路路口的后西河,旁边就是阮光炜常去的临时菜场,离他家3公里左右,不算近,他每次都骑着电动车去。

3月27日下午,他把我们领到了水边:“我拍了很多照片,正准备拿到报社去反映呢。”

他的口袋里有好几张照片,那是他几个月前到河边观察时拍下的。照片上有一根小塑料管通到河里,管子是从河边的菜市场出来的,末端盖着一块白色的塑料筐。阮光炜怀疑,有不该排的东西从管子偷偷排到了河里。

根据阮光炜20多年的经验,只要用心调查,多数怀疑往往会得到证实。

最初的调查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他还是宁波职教中心的一名普通老师,市第九届人大代表。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在江东水厂工作的朋友口中得知,水厂进水口不远处是蔬菜基地,浇灌用的粪便和化肥渗入河道,影响了水质。

当时的江东水厂,供应江东和海曙的居民生活用水。

阮光炜开始关注江东水厂周边的河流。

一个雨天,他在蔬菜基地看到,地里的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旁边的河里,有秽物漂浮在水面上,而这条河15米开外的地方,就是水厂的取水口。

之后好几个雨天,阮光炜都赶到那里。他拍了照片,查看资料,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来研究地里污水和江东水厂水质的关系。

1992年,阮光炜向市人大提交了“防止河道水污染江东水厂,征用取水口两边各30亩土地改做他用”的建议。

事情解决起来比阮光炜预想得快。几个月后,60亩土地被征用,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甬港南路,阮光炜觉得挺有成就感。

可是没有了粪便和化肥农药的污染,就能高枕无忧了吗?阮光炜从水厂出发,顺着河往下走。那个时候,宁波的内河要比现在多得多,大大小小的支流,仿佛城市的一根根毛细血管,和每个市民的寻常生活紧密相连。但阮光炜越看越觉得触目惊心。

白鹤和黄鹂新村一带的小河边,散布着大大小小数十家服装厂和五金厂,很多厂根本没有环保设施,废水直接排到河里,河水发黑发亮。

为拿到工厂偷排的证据,阮光炜几乎每天都要跑到那一带蹲守。很多厂都是晚上偷排,他连夜守着。他记得有好几次,厂里的看门狗跑出来,吓得他撒腿就跑。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取证后,阮光炜开始一次次地向环保、城管等部门反映情况。他的建议最终被采纳,偷排的小厂开始逐一搬迁。

11年的观察,后西河水质变好了

“一开始关注内河,就是为了喝上一口放心的水。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你会发现更多的问题。”站在后西河边上,阮光炜对我们说。

后西河全长3400多米,平均河宽20多米,水深约2米。春意正浓,河边一片桃红柳绿,河水算不上清澈见底,但能看到岸边垂柳的倒影,水面上也很少见到有漂浮的垃圾。可走近了,还是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异味。

“2010年江东城管整治过,比过去好多了。”阮光炜说。

他出生于象山,15岁就到宁波读书,他的记忆里,当年后西河是条很大的河,很干净,夏天常有人到河里游泳,附近居民洗衣洗菜全都在这里。大概20年前开始,河水越来越脏,特别是夏天,河水发黑,还冒泡,臭不可闻。

而后西河的前世今生,其实就是宁波所有内河的一个缩影。

初到宁波时,这座城市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在他的印象里,房前屋后,街头巷尾,水道纵横交错。现在的孝闻街、张斌桥、大河路、姚隘路、彩虹路、望湖市场等地,全都是河流。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住在江东曙光路附近,居民楼底下就是水,打开窗户,可以看到石阶一级级伸出来,妇女在河边洗衣淘米,像一幅恬静的画。

可这一切在短短的几年间全都消失了。上世纪90年代,宁波开始大规模建设,城区的很多河流被填,原来的河道变成了马路和高楼,而幸存下来的河流河水也越来越脏。

阮光炜留意到,城市内涝,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当然,他不是专家,不敢确定这两者间的联系,“从一个小市民的角度,我觉得排涝的地方少了。”

1994年,他提交建议,呼吁慎填河道。其中列举了河道的诸多功能:防洪泄洪,改善气候,旅游开发,改善生态等等。

经过众多有识之士的推动,河道填埋现象得以遏制。接下来,在走访了市区几十条内河之后,阮光炜又提出了内河清淤、清理内河边的违章建筑、河堤加固,内河两岸的绿化等建议。

1997年,宁波城区内河开始专项整治,通过截污、疏浚、护岸、绿化等方式,部分内河得到了有效改善。2008年,又一轮城区内河整治全面启动,后西河就在此次的整治名单。

阮光炜对后西河的观察记录始于2003年,虽然当时他已经不再是人大代表了。那会儿河里垃圾遍布,河边长满野草,而且旁边违章建筑越来越多,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排入河中,水质也越来越差。

所幸,江东城管局2010年对后西河进行整治,用了3个月,花费400万元左右,整治后这里有了较大的改观。

样本河变差,他痛心不已求整改

后西河以东三四米远处,就是阮光炜常去的明一临时菜市场,有围墙相隔。

围墙边有一道小门关着。阮师傅说,为了堵上那道小门,他奔波了两年多时间。

2010年整治完成后,原来的垃圾河变成了样本河,可好景不长,2012年年初,阮师傅走到后西河,眼前的场景让他大吃一惊。

才整治好一年多时间的后西河,岸边随处可见扔着的黄菜叶等各种垃圾,有的已经腐烂。河坎旁,倒着一堆堆腐烂了的螃蟹壳等残渣,腥臭刺鼻。好几次,他看到有人往河里倒鱼肚肠之类的垃圾,现场制止,但没有一个人听劝。更糟糕的是,河边还漂浮着大便之类的排泄物。

阮师傅痛心不已,自那以后,他开始调查河里垃圾的来源,后来发现垃圾就是从菜市场里排出来的。

这个临时菜场建于3年前,因为成本相对较低,摊位费不高,又赶上附近的余隘菜场关闭,大量摊主涌入,菜价也比周围的菜场要低很多,吸引了大批居民。但因为管理不到位,污水横流,垃圾成堆。

“这个菜场是便民的,价格低,菜也新鲜,但不能因此就可以随处乱排垃圾。”阮光炜说。

他发现,菜场西边的围墙开了两道小门,正对河道,成了居民进入菜场和摊贩运送蔬菜的主要通道。结果是,河边的草坪被毁,同时,内河也成了鱼贩、菜农等人洗东西的场所,污水直接就排到了河里。

为了这事,阮师傅向城管部门不知道反映了多少次,他们也表示,临时菜场的存在给河道养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始终没有拿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2012年10月,阮光炜又一次提交书面报告,建议对农贸市场进行整改,禁止污水排入内河。

直到今年的“五水共治”行动,阮光炜的建议终于引起重视。3月初,江东城管部门现场执法,要求菜市场进行整改,西围墙的那道小门这才被封起来了。虽然这个整改来晚了点,但毕竟得到了落实,这让他很欣慰。

现场取证时,

他曾被狗撞断肋骨

我们一行刚到后西河边没几分钟,菜场里多名摊主就围了上来。

看到阮光炜,有的摊主很不友好,认为他在故意找茬,“你又来了,为什么总跟我们过不去?”

个别摊主甚至认为他是受附近另一家菜场的委派才来找问题的,“把我们菜市场搞掉,他们菜场生意就好了。”

面对阮师傅拿出的照片,几名摊主保证,现在绝对不敢再把垃圾什么的排到河里去了,更甭说粪便什么的。

至于照片上通到河里的塑料管,摊主说那是抽水用的,河水抽上来用于冲洗厕所。

对于摊主们的误解,阮师傅这些年早已习惯了:“这么多年,我听到的闲言碎语多了。”

10多年前,城区内河出现了电网抓鱼的现象,而且愈演愈烈。那段时间,晚饭后,他经常到河边巡查,有时候晚上10点多才回家。

一次,他在中兴公园北侧的河中,发现了几个人正用电网抓鱼,立即上前制止。“你吃饱了撑着?你是谁啊,来管这闲事。”,其中一男子还威胁,“你是不是想趁机讹几条鱼?有本事就来拿。”

为这事,他多次向城管局反映。无奈,城管部门对内河只有管理权,执法权在海洋渔业局,但他们似乎也是鞭长莫及。为此,他曾提过建议,如何将内河的管理权和执法权统一协调,切实制止类似不法行为。

除了威胁,阮光炜也曾付出过血的代价。

那是1996年,当时他的工作地职教中心两边都是河流。到了夏天,河水散发出一股难闻的臭味,上课时教室的窗户都不敢开。

他沿着两条河边逐一巡查。最后,他在东柳新村旁边找到了“罪魁祸首”。那里有个养牛场,旁边还有屠宰场。养牛场的粪便堆在场外,虽然并未直排入河道,但一到下雨天,粪便就被雨水冲入河道,而屠宰场的废水未经任何处理,屠宰垃圾全都排入了河道。

随后,阮光炜带着江东相关部门的领导夜查屠宰场,现场取证。晚上,一行几人悄悄前往,他第一个推门进入,没想到屠宰场养有一条狼狗。门推开的瞬间,狼狗腾空而起,两条前腿搭在了他的肩膀,狼狗张开血盆大口,吐着舌头向他扑来,嘴巴重重地撞在他的胸口,吓得他慌忙后退,结果摔倒在地。虽然没遭到狼狗的撕咬,但他胸部感觉疼痛不已。

医院检查显示,一根肋骨断裂,他休息了3个月时间才得以康复。但他觉得值,因为,屠宰场最终搬迁了。

“这些事总要有人去做。”阮光炜说。这20多年,他提了很多建议,不是每一个都具有可行性,也不是每一个都能变成现实。但他还是会尽己所能把问题说一说,因为他相信说总比不说好,说多了,重视了,总有改善的时机。

“这不,现在有了‘五水共治’,说明大家都放在心上了。”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