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业
“虽习惯了默默付出,但同样需要病人的肯定”
在成为宁波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医生之前,俞文英在儿科医生的岗位做了5年。
俞文英最后一次、也是成为病理医生后惟一一次收到病人的鲜花,还要追溯到2003年。
那是一位患宫颈良性疾病的六旬老人。老人拿到自己的病理报告后,对临床医生的几次解释都不满意,于是自己找到了病理科,要听听“出报告的医生怎么讲”。
俞文英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位有点较真却彬彬有礼的老人。
她说自己明明很不舒服,临床医生却反复强调只是小毛病。俞文英很理解老人的感受,因为对于老人来说,有很多小毛病会因为年老体弱而放大,当然也不排除心理上的因素。
于是,俞文英耐心地给老人解释了半个多小时,从病灶是怎么找到的,到病情是怎么确定的,从治疗该如何进行,到怎样养生对抗病痛……老人听得非常仔细,脸上的愁云渐渐散去,最后终于露出了笑容。临走时说了一句,“我从没碰到过这么好的医生!”
当天下午,老人专程又来了一趟医院,给俞文英送来一束鲜花,红色康乃馨水灵灵地开着,花里插着的小卡片上只写了短短一句话:“感谢人民的好医生!”
这张小卡片一直珍藏在俞文英的办公桌抽屉里。
3年前,宁大附院病理科和市李惠利医院、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市妇儿医院、市中医院等6家市属三级医院病理科整合成立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总部也搬到了慈城,俞文英把卡片夹在书里一起带到了慈城。
在俞文英看来,这张卡片比她当儿科医生时收到的任何一份感谢都要重。“病人痊愈后,只会感谢临床医生,根本想不到我们这些判定病情的病理医生。虽然已经习惯了默默付出,但我们也同样需要病人的肯定!”
-延伸阅读
病理诊断是如何进行的?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正因为如此,病理学一直被视作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病理技术员取材后的标本经过固定、脱水等一系列的技术处理后,用切片机将其制成薄的组织片(约4微米厚),放在载玻片上,再经过染色等程序,将其变成可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变的组织切片。病理医生首先要在低倍镜下(40倍)观察组织切片,然后在高倍镜下(100~1000倍)更清晰地判别可疑目标。根据病变组织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结合诸如电镜、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DNA倍体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辅助手段,最终作出病理诊断。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