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大运河(宁波段)遗产监测预警平台
遗产监测和档案是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记者了解到,根据申遗要求和国家文物局的总体部署,宁波市积极开展运河遗产的“四有”基础工作,重点编制遗产的记录档案,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遗产保护档案,建立遗产档案中心,共编制遗产档案180卷,电子卷564份,纸质卷919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遗产档案系统建立工作。
为加强对运河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宁波还建立了大运河(宁波段)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制订遗产要素监测管理标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运河遗产进行监测,对运河遗产进行监测管理,并建立预警机制,制订科学有效的应对解决办法和措施。
陈佳强告诉记者,目前,宁波建立了大运河(宁波段)专题陈列、大运河遗产标识系统以及遗产界桩。“根据宁波运河遗产的特性,我市在庆安会馆建立了大运河(宁波段)遗产专题陈列;去年3月,我市委托了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标识系统设计方案,并于今年8月完成标识系统的制作和安装;根据国家文物局《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界桩指导意见》,我市委托市测绘院对界桩进行了测绘,制作安装了石质界桩131个,不锈钢界桩53个。”
让运河遗产保护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
“我市积极组织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宣传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运河遗产保护工作。”陈佳强在专访中说,“此次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与大运河(宁波段)申遗办合作开展的‘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是一次十分成功的文化遗产传播、推广的策划。这次行动是宁波在大运河申遗中的一项重要行动,也是推广宁波城市形象的一次重大策划。”
据悉,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和中国宁波网等媒体记者赴中国大运河27个申遗城市,开展联合采访和公益宣传活动,行程1万公里,刊发了100多篇报道。行动还发出《融入运河生活回归共同家园》宣言,呼吁全民参与到运河遗产的认知、保护和传播中,让遗产保护理念成为一种价值观,让运河遗产保护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成为城市未来的追求和发展方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