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用水浇湿船木使其保持潮湿,防止开裂。记者崔引摄
7月22日,慈溪市潮塘江沉船的考古发掘情况首次对媒体公布。今年6月,慈溪市在一次施工中发现一艘元代古沉船,目前,沉船遗址野外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开始进入现场保护与整体迁移阶段。潮塘江沉船船体残长19.5米,宽5米,型深约2米,整船全长初步推测介于23~28米。据悉,这是宁波市辖区内发现的第六艘古代沉船,同时,填补了浙江省元代海船发现的空白。
据专家介绍,该船船头船尾残缺,其他部位保护完好,尤其在船右舷保存的双层甲板在国内古船发掘史中属于首见。根据现有的情况推断,这是一艘在近海负责运输的货船,距今650多年。
如何发现的?
疏浚排涝“冲”出古代船只
6月1日,在潮塘江宗汉街道新华村段,工人们正在用高压水枪进行疏浚。冲到古沉船所在的这片区域时,高压水枪突然像受到了“阻碍”似的,此处的淤泥堆积特别厚重。经过几番努力之后,淤泥下面出现了一块木板。在水枪的冲刷之下,越来越多的木板露了出来。这些木板虽然残缺不全,但依然能清晰地辨认出是一艘船。只是看不清哪里是船头,哪里是船尾。
施工队一时间不知道跟哪个部门联系,所以先停止了这块区域的施工。6月5日,宁波、慈溪两级文物部门赴现场察看,初步确定系古代沉船,并采取应急措施启动现场保护。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6月10日到7月15日,由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慈溪市文管办对沉船实施了正式的考古发掘。目前已进入现场保护与整体迁移阶段。沉船在遗址现场进行初步加固保护的基础上,将整体迁移至慈溪博物馆广场专门搭建的工棚内开展修复工作,先进行专业的脱盐、脱水处理,防治船板裂开、收缩或变形,然后进行加固保护、技术修复。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