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宁波网7月22日讯(记者 陈章升 通讯员 陈娅秋)记者从今天举行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实施的慈溪潮塘江元代沉船遗址野外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开始进入现场保护与整体迁移阶段。
据悉,这是慈溪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第一艘古代沉船,也是宁波市辖区内继和义路唐代龙舟(1973年)、东门口北宋海船(1979年)、象山涂茨明代古船(1995年)、和义路南宋古船(2003年)和象山渔山“小白礁Ⅰ号”清代古船(2008-2014年)之后发现的第六艘古代沉船,填补了浙江省元代海船发现的空白。
潮塘江沉船船体残长19.5米,宽5米,型深约2米,整船全长初步推测介于23-28米。沉船除首尾已残外,保存较好,主要构件有龙骨、桅座、隔舱壁板、抱梁肋骨、扶墙材、加强筋、纵梁,船底板、甲板、护舷木等。“其中,船底龙骨分为中龙骨、尾龙骨两段,两段龙骨连接处有补强材;船体内发现有首桅座和主桅座,使二道风帆,不排除有尾风帆;船体残存10道隔舱壁板。从现场迹象和船的线性分析,推测船体应有14个舱。”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结华分析说。
记者了解到,沉船第4、8、11号舱中分别有石球和不规则的石块、石板出土;第8、11、12、13号舱中见有龙泉窑青瓷碗、高足杯,酱釉瓷瓶、罐和陶缸残件出土,应为船员生活用品;第13号舱中还出土了一枚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铸造的“崇宁重宝”铜钱,与油灰一起粘在船板上,可能是船主用于避邪的压胜钱。
经国内多位古船研究专家、科技保护和考古专家现场观摩论证,该船为一艘可航行于近海的尖头方尾运输货船,具有既可航行于南方、也可航行于北方的典型浙船特征。船的年代,根据其出土遗物、船体结构以及慈溪海塘筑造历史等综合分析,可确定为元代晚期。
“古船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宁波市、浙江省元代沉船发现的空白,弥补了宁波古船时代序列上的缺环,也为慈溪围海造田历史、杭州湾岸线变迁以及宁波地域文化、经贸往来、交通发展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该船作为目前国内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早期木船之一,对深入研究我国古代四大名船之一的浙船的船型结构、造船工艺,以及中国造船史、交通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结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慈溪潮塘江元代沉船的价值。
据悉,慈溪市已确定将慈溪潮塘江元代沉船在遗址现场进行初步加固保护的基础上,整体迁移至慈溪博物馆广场专门搭建的工棚内开展修复工作,先进行专业的脱盐、脱水处理,防止船板开裂、收缩或变形,然后进行加固保护、科技修复。
“由于船体较大,保护、修复工艺复杂,整个过程将需要3到5年时间。修复保护后的元代沉船将移入慈溪博物馆新馆陈列展示并对社会免费开放,让广大公众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慈溪市文广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说。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