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镇海 正文

守了30年的手工加工厂要拆了 骆驼长面手艺人愁无场所继业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0-09 10:14:32   稿源: 镇海新闻网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手工加工场搬迁难

今年5月起,东盛村一带开始拆迁。陈振芳计算自家面积,发现达不到手工加工场的面积。于是他暂时未签订拆迁协议。有村民议论说陈振芳打算做拆迁钉子户,他二话不说,跑到村委会,先把拆迁协议签了。他说:“我不能拖拆迁工作的后腿,我先表个态。”

在他的计算中,做长面所需的手工加工场大约是这样的:2间楼房,有明堂,有围墙。整个手工加工场的面积需要六七十平方米。

这样的场所内,主要分这些功能:一是贮存处。按照目前长面生产定量,场内需贮存30包大面粉,1年的盐。做长面需要特制盐,只能从宁波购买,因此要贮存一定的量。二是揉粉处。手工加工场内要窝粉,揉粉。三是晾晒处。刚做好的面需要放到架子上,敞开式晒太阳。目前,手工加工场内留有9个架子。按照陈振芳的生产量,9个架子都能晾满,一次可以晾晒70—90公斤长面。

除了这些,还有两口子吃饭睡觉的地方。所以,最理想的占地面积需要100多平方米。他在农村见到过类似的房子,二楼二底,有明堂,而且租金便宜。于是,签协议之前,他一直四处奔走,寻找合适的房屋。结果连寻周边十几个村子:团桥、河角东峙、新一村、下河等,都没有找到理想的场所。

“我太大意了,总以为房子容易找的,结果找不着。”陈振芳说。

寻寻觅觅终不得

陈振芳舍不得骆驼,舍不得老邻居,老顾客,他更不愿舍近求远搬迁。

陈振芳向相关部门求助,该部门领导帮他联系了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校方愿意为他在校园内提供一间30平方米的房间作为手工加工场。陈振芳实地查看后,几经考虑,感觉这样一来老两口的生活不太方便,于是谢绝了。不过,他相当感激该部门。

“我现在的问题是,晾晒点没了。”陈振芳说,场面在制作过程中,揉、醒、晾的顺序一道连一道,中间不能相隔太远、太久,更不能楼上楼下,或者两处分开做。加上做长面完全是看天气吃饭,需要阳光,因此生活起居最好也在一处。做了40多年的长面手艺,眼看着这一手艺缺乏合适场所继业,陈振芳心里很痛苦。

忆昔日兴盛场景

他还回忆起长面兴盛时的场景:陈振芳在骆驼做的长面多了,店方将面条以每公斤降价0.04元卖给陈振芳。他就踩着自行车运到镇海出售,一次大概可以带150公斤。这些长面运到镇海后,百姓排队抢购,有的还会帮着陈振芳维持排队秩序。“我当时来不及呀,又要收粮票又要拿报纸包长面,幸好有人给我帮忙。”陈振芳说。当时在小港红联,庄市菜场,南街菜场,说到骆驼陈振芳的长面,顾客都抢着要。

“长面兴盛的场景可能无法跟当年相比,但我现在的顾客依然很多。有时做得少了,老顾客买不到会很失望。”陈振芳说,他无法想象一旦长面停止生产,会是怎样的情形。

(记者陈饰)

上一页下一页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