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长江奖获得者宁波广电集团高级记者周洋文的故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0-21 08:11:06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和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评选10月19日揭晓,喜讯传到四明大地:宁波广电集团高级记者、经济生活频道总监周洋文获得长江奖!

获得此奖,实属不易。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每两年全国仅10人能获得长江奖。

获得此奖,水到渠成。21年来,周洋文在新闻的道路上执着前行,身体柔弱的她勇立潮头、敢于担当,从一名记者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宁波广电集团经济生活频道总监,曾获得浙江新闻界最高奖———飘萍奖,近五年还四次荣获中国新闻奖,2010年和2011年更是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中国新闻奖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浙江新闻界名列前茅。

敬业,视党的新闻事业如生命

在21年的记者生涯中,周洋文始终冲在新闻采访第一线,敢打硬仗、作风扎实,有一股执拗的闯劲。

为拍摄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建设专题片,她和团队在世界上最凶险的海湾杭州湾进行了长达四年的跟踪拍摄。2006年8月,超强台风“桑美”向浙江沿海袭来,正在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工地险象环生。当人们从海上往回撤时,为了抢拍台风来袭时的真实情景,周洋文和摄制组的同事却冒险乘船直奔海上工地。在极度颠簸中,她和同事跌跌撞撞无法站稳,不停呕吐,但仍坚持着拍摄。船到了工地码头,在海浪的作用下,纵向摇晃的幅度有好几米,冒着随时可能落海的危险,他们登上了大桥工地。在没有任何护栏的桥面上,狂风吹得瘦弱的周洋文无法站立,她就蹲趴在地上,坚持带领摄制组拍下了大桥工地经受台风考验极为珍贵的一组镜头。

正是这样无惧风险,在艰苦和孤独中的四年坚守,她到达了别人没有到达的险境,拍到了别人没有拍到的镜头,积累了极为丰富和具有冲击力的7000多分钟珍贵素材,浓缩为全景反映大桥建设的专题片《合龙》,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多年来,周洋文历经难以计数的艰苦采访,用行动诠释着她对新闻事业视若生命的执着。

深情,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她总能沉到最基层,对人民群众满怀深情的采访。对于群众深恶痛绝的假、丑、恶现象,她敢于碰硬,勇于揭露。

2009年7月,周洋文采访小镇民警王辉,为了采访到基层百姓的真实声音,周洋文在酷暑中九下小镇爵溪蹲点,遍访小镇的工厂、街道、村庄,深入寻访当地群众。她用心关注失业的外来务工者余立琴,在长时间跟拍中,抓拍了余立琴多次求职碰壁后潸然泪下甚至想到了死、终于找到工作后露出的灿烂笑容等令人难忘的细节。正是由于她在采访中把人民群众的诉求放在第一位,电视新闻专题片《小镇民警维稳事》才有了贯穿全片的民情主线,有了扎实的内容,这个作品也因此荣获2009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姚江是宁波的母亲河。1997年冬,为了调查姚江治污的实际情况,采访到基层百姓的真实声音,周洋文在寒冬中遍访姚江流域的工厂、街道、村庄,深入寻访当地群众。她蹚水上渔船,与养殖户深入交谈。为了一位老渔民说起的“江面上又重现多年未见的野生水鸭子了”的话,周洋文在寒冬的江面上苦等三个多小时,终于拍到了野鸭子重回姚江的瞬间画面。最终,电视新闻专题片《还母亲河以清流》才有了扎实的内容和打动人心的细节,获得中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创新,谋划载体打造品牌

周洋文多年从事电视外宣工作,潜心研究对外新闻传播的规律,把握报道的时、度、效,在探寻城市台对外宣传的方式,特别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

2010年,在报道上海世博会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时,周洋文另辟蹊径,将镜头聚焦在奉化市滕头村农民吕文广的身上。通过记录吕文广成功竞选上海世博会唯一乡村馆馆长的故事,用一个普通农民的世博情缘,反映世博盛会的重大主题。作品用中国百姓的朴素语言、真实故事、真挚情感打动受众,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近几年,周洋文担任了宁波广电集团经济生活频道总监,她进一步创新宣传报道方式。她和她的团队通过重点打造“相信爱”公益品牌,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公共媒体和自媒体深度融合的复合传播态势,在相对同质化的媒体竞争中能清晰地向受众传达属于频道的态度,探索城市电视台提升舆论引导力路径。记者 杨静雅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