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北仑 正文

多肉引发的萌宠经济能火多久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1-13 11:27:32   稿源: 北仑新闻网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多肉引发的萌宠经济能火多久

图为张超正在大棚里照顾多肉。(记者 王珏 摄)

北仑新闻网讯(记者 王珏)两年前,说起多肉植物,知道的人可能还很少。两年后,无论是微信、微博这类社交网络,还是图书馆、咖啡馆这些实体商铺,似乎哪里都能看到这种“萌系”植物的影子。

自2013年以来,养多肉植物的热潮正快速在人群中蔓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并进入这个“圈子”,形成了庞大的“肉友军团”。在高塘永久村、大碶柴楼村、富春江路与泰山西路交叉口……一个个多肉大棚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为我区的花木产业添上了“肉嘟嘟”的一笔。

韩流带动下的“萌肉”热潮,卖家大部分都是多肉爱好者

家住大港新村的陈小姐是个资深韩剧迷,记者在她家的阳台上看到,一盆一盆的多肉植物已经把这个小小的地方占领了。“最早看到多肉植物是在《需要浪漫3》里面,男主角养了满满一屋子的多肉,当时就被那萌萌的样子迷住了。”说起自己与多肉的缘分,陈小姐显得有些激动,“后来发现北仑竟然也有多肉大棚,就义无反顾地入了坑。”

陈小姐不仅自己种植多肉,也把这个爱好“传染”给了身边的朋友,“朋友到家里来看到了,大多非常喜欢,我就送她们几盆回家养,不少人也因此跟我一样变成了肉迷。”陈小姐说,“现在,朋友聚会都快变成肉友交流会了!”

随着多肉盆数的不断增加,阳台上小小的地方显然已经满足不了狂热的“肉迷”了。“我自己养了两年的肉肉,后来家里实在放不下了,干脆就弄了个多肉大棚。”萌仙阁多肉大棚的负责人吴梦菲笑着说,“这样既可以满足自己对肉肉的喜爱,也可以更好的和其他肉友交流。”

“我们3个都是多肉爱好者,玩多肉也玩了3年多了。因为觉得这个行业前景不错,加上自己也喜欢,就商量着三个人一起创业,把爱好变成事业来做。”北仑锦悦大棚的负责人张超告诉记者,他原来在一家公司做销售,收入也相当可观,因为爱好多肉,毅然辞去了工作,和朋友一起建立多肉大棚,做起了生意。

微信成为最主要的营销方式,线上营销与线下体验相结合

大棚建好了,如何才能招徕顾客呢?对此,几个大棚经营者似乎并不担心。“我们主要还是通过微信、QQ,网络的方式来营销。”张超说,“一般多肉爱好者都会有自己的微信群、QQ群,在里面交流自己的种植经验以及货源情况。像我们的大棚刚刚开张两个星期,北仑的肉友基本都已经知道这个地方了。”

北仑竹韵多肉大棚的负责人谢宏更是把微信营销做到了极致。“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他在朋友圈卖肉!”肉友李女士笑着告诉记者。谢宏每天都要发5-20条不等的朋友圈消息,基本上80%都是关于多肉的。“新品到货了”“转发送多肉一棵”“花盆特价十元”这些字眼基本隔几天就能在谢宏的朋友圈内看到。“我喜欢在朋友圈跟大家互动,以肉会友嘛!”谢宏说。虽然有时候会做些亏本生意,不过这也为谢宏的多肉大棚带来了不少人气。无论是周末还是工作日,谢宏的大棚里总是围满了人。

除了线上营销,线下体验也非常重要。“我们的顾客大部分为女性,而且不少在30岁到50岁之间,她们大多重视个人体验,因此让顾客在大棚玩得开心显得尤其重要。”张超告诉记者,“因为大棚地方大,多肉的品种也比较多,很多肉友都喜欢来大棚一边挑货一边互相交流经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场所,同时也要不断提高棚内多肉的品质。特别是对于一些资深肉迷,如果没有足够抓住她们眼球的货,久而久之,她们就不来了。”

家住里仁花园的李阿姨从去年开始种植多肉,也算是个“老玩家”了,如今她的阳台也已经基本达到了“饱和状态”。“现在还是以海外代购为主,普货已经不买了,有时也会跟朋友一起去大棚逛逛,有特别好看的货才会买下来。”李阿姨告诉记者。

多肉植物究竟还能火多久?能否往外地销售?

多肉植物究竟还能火多久?这是个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

“我们也在分析这块市场,”张超说,“很多人因为觉得多肉样子萌而喜欢上它们,但这种凭借一时的热情而产生的喜欢是不长久的。除了用品相好、品种新来吸引顾客,如何能长久地抓住顾客的心是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

其实,多肉植物在国内已经不是第一次火了。记者从网上了解到,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内就曾掀起过一股“多肉热潮”。当时,以仙人掌、仙人球、宝石花为主的一批多肉植物一度被炒到很高的价格,直到1998年前后,这一类植物逐渐大众化,也卖不上价钱了,种植户纷纷转了行,这股热潮也就慢慢淡去了。

家住黄金海岸的张小姐告诉记者,她从2011年开始就接触多肉了,属于较早的一批多肉爱好者。对于自己阳台上200多盆的多肉植物,张小姐也坦言“养太多了,有点压力山大”。“大众对于新的植物都有一个认知过程,一开始肯定是很新奇很喜欢的,养过了,也就那样了,最多一年添个十来株。”说起多肉产业的未来,张小姐显出了些许担忧,“新的顾客肯定会有,但购买力会减弱,因为随着人们对多肉的熟悉,新鲜感会下降,想要拥有的欲望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张小姐去年和先生一起开了一家淘宝多肉店铺,也曾找土地想要弄个多肉大棚。“北仑的大棚多数还是面对本地顾客,但本地顾客就这么点,想要往后发展,最好还是靠往外地销售。”张小姐说,“像上海的花田喜事多肉大棚,我去实地看过两次,满地的淘宝纸箱,销售基本靠网络。大棚主要供本地的花友去参观,他们也弄得很好,还有烧烤场地,跟农家乐似的。”

“多肉植物在韩国火爆了7年,目前依旧势头不减,只要能不断挖掘出新的关注点,我相信它在中国也能开拓出同样的市场。”张超说,“而且现在的多肉爱好者主要还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以及网络上,对于一些小城市的人来说,多肉依旧属于新鲜事物。只要做好宣传引导,我相信多肉还可以火很多年。”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