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四问振兴宁波海洋渔业 渔民眼里的“蓝色粮仓”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1-23 07:30:46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核心观点

象山著名渔船老大林永法:恢复东海的渔业资源,必须彻底制止毫无节制的掠夺性捕捞,这既要靠渔民兄弟的自觉,树立起护海的理念,也需要相关部门牵头重组渔业性组织,摆脱各自为战的现状。

□王量迪 俞 莉 陈光曙

我市拥有在册国内海洋捕捞渔船5839艘,占全省的26.23%;渔民人数7.95万,渔区群众近13万人,分别占全省的17.34%、11.44%。海洋捕捞业不仅事关宁波市民的海产品供应,也是渔区10多万名群众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

如今,这些祖祖辈辈“靠海吃海”的渔民,面对网中能捕获的只是一些以前捕到会扔掉的杂鱼小虾,以及越来越少的带鱼、鲳鱼等经济鱼类时,忍不住长叹:出现“东海无鱼”危局,究竟是谁的责任?

“蓝色粮仓”的消失,渔民是否该承担直接责任?

驾着一艘艘60匹马力的木质机帆船,出海半小时不到,就能听到鱼群发出的“咕咕咕”响声,一网撒下去就能抓上来几万公斤的大黄鱼,平均每条在1公斤以上,带鱼、鲳鱼、墨鱼更是多得不得了……这一幕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捕鱼时的场景,至今仍清晰地保存在象山老一辈渔民记忆里。

但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象山近海可捕的鱼虾逐步减少了。1989年,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广大渔民要“造大船,闯大海”。当年,13位石浦渔民响应号召,合伙投资近100万元造了一对马力250匹的大木头船,成为当地第一批远赴外海开辟新渔场的渔民。

此后,越来越多的象山渔民加入了开辟新渔场的队伍,“战线”也逐步延伸到了黄海、南海等海域。他们说,远赴黄海、南海捕鱼,主要还是因为东海一带已经捕不到什么鱼了。

这种情况在1995年以后尤为明显。因为从那时起,出海捕捞渔船不仅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大,捕鱼的设备越来越先进,可捕到的鱼却越来越少。一位渔老大记得,有一次他在东海捕上来一网鲳鱼,每条鱼只有一分钱硬币那么大小。好在国家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从1995年开始在东海、黄海全面实行伏季休渔制度,1998年又把休渔期延长到3个月。

对此,一些渔民接受采访时坦言,当年毫无节制地掠夺性捕捞,无疑是出现如今遭到大海无情报复的直接原因。

蓝色志愿行动,能否唤醒全体渔民的护海理念?

“以前我们总以为大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近些年渔业资源的衰退已经警告我们,大海同样需要保护。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这是一群象山渔民面对渔船越来越多,鱼越来越少的感悟。

2000年8月,20名平均年龄55岁,只有小学、初中文化的象山船老大,为此发出了保护海洋的倡议,并自发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以保护海洋为宗旨的“中国渔民蓝色海洋保护者志愿行动小组”。

高举“护海”大旗,此后成为每届开渔节的一项主要内容。其中,他们发出的“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倡议,得到了联合国有关官员和加拿大、新西兰等国总理的回信赞赏,但“护海”也曾惹恼了不少渔民,尤其在他们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延长东海休渔期的建议并被采纳后,不断地有人谩骂他们,“这么长时间不让我们出海,我们吃什么”、“真是吃饱了撑的,你们还是不是渔民”……

“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这是“蓝保”志愿者面对不解、责难常说的一句话。

十多年来,“蓝保”志愿者队伍发展到1万余人,护海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渔民所接受。如今,出海渔船的行头中,有一摞崭新的塑料袋,为的是把出海期间的垃圾带回岸上处理。

能否破解“你不捞别人也会去捞”之惑?

护海新理念被全体渔民所接受后,使用违规网具捕获幼鱼等非法捕捞现象是否能够根除?

一些渔民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说:捕杀幼鱼和饲料鱼,将导致海洋生物链的断裂,这道理渔民心里都清楚,但大家又无可奈何。不捕的话,渔船出海一天,2万多元的成本费如何开销?渔民在捕不到大鱼时,往往也就只能忍痛下手捕捞幼鱼了。再说,我们不捕,别人也要捕的啊。若要对幼鱼网开一面,就必须严禁使用网目尺寸小于国家规定的网具,并堵住收购幼鱼的渠道。但这些,光靠个别地方实行没有效果,必须全国沿海渔区“一盘棋”。

一位象山老渔民回忆说,与其他地方相似,象山渔民以前是集体所有制下的渔业大队的一员。1983年,渔业大队参照当时的农业分田承包责任制,也搞起了“小包干”,这在当时提高了广大渔民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因为“化整为零”的群众性渔业出现,为如今“你不捞别人也会去捞”现象的产生埋下了“祸根”。

编辑: 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