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家阊门的现状
精美的芹庐头门
凌乱破损的鹤庐
-记者 袁伟鑫
我市的国家级、省市级文保单位和文保点中,有不少富有时代特色的民国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正逐渐湮没于钢筋水泥丛林。
我市民国建筑数量较多
市文保所副所长毛友定向记者介绍,民国建筑主要建筑材料是青砖、青瓦,布局格式从单栋建筑趋向西式古典建筑,但院落还是呈现典型的中国园林特点,楼层已不再是单层结构,开始修建多层建筑,这与采用新的现代建筑材料有很大关系。
据初步统计,我市范围内有一定时代特征、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民国建筑有279幢,大体可以分成四类。第一类是蒋氏父子故居,包括丰镐房、小洋房、玉泰盐铺、蒋母墓、摩诃殿、蒋氏宗祠等;第二类是在当时政府要员的旧居或蒋介石亲戚、朋友的旧居,比如爱日庐、毛邦初旧宅、芹庐等;第三类是当时在沪等地经商的商人回乡所建居所,如鹤庐、居敬新六房等;第四类是由当时的乡绅捐资建造的公益性设施,如中正图书馆旧址、总理纪念堂、武岭中学等。
“民国建筑我市各地都有分布,城区的奉中社区、东门社区等老城区以及溪口、西坞等地相对较集中,这些民国建筑对于我市的历史文化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历史见证。”毛友定说。民国建筑保存现状不一
我市民国建筑数量可观,但保护级别不同,较高文物等级的比较少,大多是市级文物保护点,因此在保护上差别比较大,比如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蒋氏故居保护得比较好,成为了溪口景区的重要景点,总理纪念堂、武岭中学等公共设施由于政府投入资金维护,保存也比较好,但是更多的民居、旧宅类民国建筑的现状令人堪忧。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城区的几处民国建筑。东门社区小路街弄34号的任家阊门是一处普通的民国建筑,由前后两排房组成,外观基本完好,房屋头门用钢筋水泥浇筑而成,有着明显的欧式建筑风格,其额枋上写着“春庐”字样,由于文革期间破坏,“春”字的下半部分已经难以辨别。推开破旧的大门,房内环境比较差,破坏得也比较严重。作为公房,任家阊门仍有多户居民居住,他们用水泥砖将院子分成了几块,并在院子里建起了小间当厨房。房中的楼梯、地板都是木结构的,踩上去“吱吱”作响,二楼栏杆是铁质的,也早已锈迹斑斑。
出了任家阊门往西一段路,便是作为市级文物保护点的芹庐,芹庐属三合院式建筑,由主楼与厢房两部分组成。芹芦1926年由当时的士绅周采臣所建,周为蒋介石凤麓学堂读书时结拜十兄弟之一,其子周开元为黄埔军校盐监。和很多民国建筑一样,芹庐的头门非常精美,但部分雕刻已被破坏。目前芹庐由周采臣的后人居住,在周家人的精心保护下,芹庐基本保持了原貌。“房子的地砖、门板都是建成时的老东西。”房屋的女主人告诉记者,因为房龄已有88年,所以他们经常要对房子进行修缮,且大部分是修旧如旧,以保证房屋的整体外观。
同样是市级文物保护点的鹤庐破损则严重得多,甚至可以用“只剩下一张皮”来形容。鹤庐建于1937年,是一座花园式洋房,据传是一位邬姓商人所建。鹤庐的占地面积比芹庐大得多,有前后2个花园。但如今花园的位置被一栋2层水泥楼房占去,后花园的月门、偏门等也早已被堵。房屋的木构件破旧不堪,二楼栏杆经历风吹雨打,摇摇欲坠。据介绍,鹤庐曾作为机关办公用房,后又成了机关幼儿园,如今是公房。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西坞街道,走访了居敬梅传房、居敬荣成房、高丰小洋房、高丰成柏房、居敬新六房、西坞照相馆等几处民国建筑,除了居敬荣成房、西坞照相馆由房主后人居住外,其他都是村民通过向村集体或村民间购买获得了居住权,所以每处房屋只有一二户人家居住,保存也就相对完好。
文化价值未被发掘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经历风雨湮没于现代钢筋水泥丛林中的民国建筑,它们的命运不尽相同,有些传承有序保护得当,有些则在岁月中逐渐消失。尽管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目前还只停留在居住使用的层面,更多关于民国建筑的文化遗产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如同藏在深山人不识的状态,更没有被系统地加以保护,很多关于建筑本身的文化价值都未被发掘。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