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今年我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材料为两个诗词作品,内容为: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要求考生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昨天中午11:30,结束语文科目考试离开考场的学生大多表示,高考作文“没有明确主题,有点难”。不少高中语文教师也普遍认为,此题可以有效防止宿构和套作,但难度有些大。难在什么地方?浙江万里国际学校名师桂维诚认为,今年的作文题,难就难在对这两则材料的解读,需要有一定的思辨性和文化积淀。
元好问《论诗绝句》云:“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此诗通过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嘲讽其做人与作诗相悖的二重性格。元好问认为作诗应写真情,因而鄙视编造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潘岳曾在作品里描绘自己淡于利禄、忘怀功名、情志高洁,而被广为传诵,但实际上他的为人却是慕求荣利,趋炎附势。
知道这个出处的考生肯定极少,但只要仔细阅读材料,就不难发现,这段文字的关键句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命题者的导向是十分明确的,即“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请注意“应该”二字!也就是说两则材料无非从正反两方面来印证,而说的是同一个观点,即为文为人应该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正是作文立意的正确指向。
即使只取前面一则材料立意,也不能算偏题,而重点应该抓住“为文与为人”的关系作辩证的分析。
虽说“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但此言只是说明,不能单纯“以文识人”,更重要的还要观其行!当然,有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然而,决不能由此倒推出应该如是。虽然这种现象是现实存在的,但存在的并不等于都是合理的。
现在社会上说假话的现象颇为严重,有的人在台上喋喋不休地说着连自己也不相信的假话,又如何取信于台下的听众?陶行知说过,教育的根本在于“千真万真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浙江省一贯把人文价值观和学生成长感悟作为命题导向。”桂老师说,不难看出,此题的初衷依然是倡导“我手写我心”的真情表达,引导考生辨别真伪,厘清是非,自觉抵制各种学术作假,做真人,求真理,说真话。□宁波晚报 记者 沈莉萍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