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西洋
宁波人功不可没
据考证,郑和船队所使用的舰船很多都在宁波港建造,宁波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造船基地之一。
如今,象山一带渔民还在使用的“绿眉毛”,源于宋代,盛行于元、明、清,至今已有800年以上的历史,就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中重要的船型之一,主要用于运送粮草。
另外,唐宋以来都是我国重要贸易港口的宁波,也是郑和船队重要的物质补给基地。“当时的中国,没有一个港口能与宁波港相比,除了丰富的生活物质,来自江西景德镇的陶瓷、杭嘉湖的丝绸及其他地方的物资,源源不断地汇聚在宁波,成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贸易产品。”我市一位文保专家说。
此外,当时郑和船队数万随行人员中,深谙大海性格的宁波人也占了不少,他们或成为指引航向的占星人员,或成为水手、厨师,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人才支撑。
“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浙江尤其是宁波为郑和船队提供了造船、粮草物资、随船人员等各方面的支持,郑和船队无论出洋、停靠、修整,都与宁波港密不可分。”专家称。
猜想:
江厦公园内的这支古代木锚
是郑和船队遗物?
工作人员在整理木锚(资料图片)。
去过三江口奉化江边的江厦公园的市民都知道,在公园的中部、靠近江厦街一侧的地方,有一个玻璃罩着的凹井,里面放着一根巨大的古代木锚。
它是宁海古船舶爱好者尤飞君先生出资60万元从江苏金湖县渔民手中购买来的。时任中国船史研究会副会长、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退休教授席龙飞研究古船已有20多年,他称这支木锚的形制特别,设计巧妙,做工细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木制锚。
席龙飞认为,这极有可能是郑和船队的遗物。
理由一:这支木锚是民国时一位南通渔民在吴淞口九段沙附近起锚时捞上来的,而吴淞口九段沙正处于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上。
理由二:在中国历史上,宋代船舶使用的是木石相结合的锚物,明代中期以后基本改用铁锚,配备这种巨型木锚船只的船头与水面距离至少得10米,一般船只根本无法使用,在明初时只有郑和船队的大型宝船才用得上这种大锚。
据郑和下西洋时随行翻译马欢撰写的《瀛涯胜览》记载,郑和宝船“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据此推算,郑和宝船的长度约125米,总宽50多米,型深约16米,与这支木锚相匹配。
宁波与郑和的关联,当然不止这些哦。下面,小编再抖点干货。动动拇指,接着往下滑吧。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