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游最后一次就回家。”19岁的四川小伙小魏说完这句话就扑腾着下了水。
和小魏一起游泳的小王当时怎么也想不到,这竟然会成为小魏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7月29日下午4点左右,鄞州横街腾岭水库。这里不算偏僻,因为附近有个度假村,经常有人在水库边上露营、烧烤。
小魏和小王相约一起去游泳。他们俩的水性都不好,因此各自都带了救生衣。
来来回回游了几趟,眼看天色渐渐阴沉下来,像是要下雨的样子,小王便告诉小魏赶紧上岸回家。
“我再游最后一次就回家。”小魏说。
出乎小王意料的是,小魏说着还脱掉了穿在身上的救生衣,“我已经会游了。”
刚开始,小魏游得挺顺利,一下游出去四五十米,接着折返回来。
就在离岸边差不多还有10米时,小王听到小魏喊了一句:“我游不动了!”接着,整个人就往下沉了一下。
小王一下就慌了,赶紧游过去拽小魏。他本身水性就不好,怎么也使不上劲。
“你再坚持一会儿。”小王打算赶紧游回岸边,想要去拿小魏的救生衣。
等他回头,水面上已经不见小魏的踪影。
小王这下彻底慌了,一边赶紧找一旁的人打电话报警,一边下到水里,想要搜寻小魏的下落,但始终没有找到。
民警赶到后,在周围群众的帮助下,就在小魏当初下沉的区域找到了小魏。
令人扼腕的是,小魏再也没有醒过来。
又是暑假,又是溺水!每年暑假,我们都能看到听到这样的悲剧。
连日来的高温天气,使不少人都萌生了下水的冲动,而宁波水网密布,附近有许多江河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这些水域便成了戏水、解暑的胜地。
近几日傍晚,记者在海曙区西塘河、北斗河、月湖景区、甬新河市区段经常能看到一些群众在河中“野泳”。他们通常没有任何的救生设备,其中不少人是单独下水游泳,还有一些则是放假的学生,而这些人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
从近年发生的溺水事件来看,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已是一大“重灾”群体。一方面,青少年在夏季都喜欢玩水,往往只顾玩乐,不重视安全,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家长一心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而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户外活动安全缺乏监管。
据统计,2014年浙江省共发生730例淹溺死亡,其中1~14岁儿童为93例,占淹溺总死亡人数的12.74%;93例1~14岁儿童淹溺死亡者中,有40例发生在7~8月,占43.01%。
●如何预防溺水事件?
市教育局提醒遵守“六不一会”原则
据有关部门分析统计,外来务工者发生溺亡事故,一般发生在晚上下班或晚饭之后;而放假的学生,一般在午饭后下河游泳,意外也集中在这段时间内发生。因此,在这段时间家长要格外注意孩子的动向。
防止溺水事故发生,市教育局提醒广大学生牢记“六不一会”:不准私自下水游泳或到水边玩耍嬉戏,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盲目下水施救,并学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
特别提醒的是,遇见有人溺水,一定要大声呼救,并向110、119、120求助,千万不要冒险施救,以免酿成次生伤亡事件。
东南商报 记者 石承承
见习记者乐骁立通讯员徐 露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