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陈祖贵的鱼排生活。王红雨 摄
在裘村镇马头村的海边,一片片鱼排漂浮在海水上,一位老人提着装有饲料的桶走在鱼排上,抛下鱼酱,鱼群抢食,掀起一连串哗啦啦的水声。
这里的很多村民靠养鱼为生,以舟楫为家,当地人称其为“漂浮人家”。近年来,村民生活条件渐渐好转,长年住在海上的少了,开始雇佣外来务工者养鱼,老人就是其中一位。
老人名叫陈祖贵,河南人,去年来到马头村养鱼,在海上住了一年。像他这样从家乡到这里养鱼的,在裘村这一带为数不少,约有五六十人。
鱼排像一张铺在海面的棋盘,由数十个6米见方的网箱组成。西南角,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孤零零浮在海面上,这就是陈祖贵的“家”。记者在陈祖贵的陪伴下进入小屋,木屋隔成3间,最宽敞的一间是睡觉的地方,里面挤着一张高低床和桌子椅子。隔壁则是厨房,煤气灶上架着一口锅,仅供一人转身。
“鱼排上没有电,屋子很黑。”海风带着鱼腥味吹拂在陈祖贵身上,他搓了搓手,光着脚踩在冰冷的湿木板上,一身衣服已脏得看不出是什么颜色了。鱼排上的生活是寂寞的,但陈祖贵早已习惯,整天呆在海上,没事几乎不上岸。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喂鱼捞鱼中度过,听起来很简单的活,却并不轻松。太阳落山后这里一片漆黑,没人说话打发时间,傍晚五六点就睡觉了。陈祖贵说,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下午3点,正是喂鱼时间。陈祖贵拖着一大桶鱼头走在鱼排上,他要用搅拌机把这些打成酱。在搅拌机的轰鸣声中,陈祖贵把上百斤鱼头倒入,浓稠的鱼酱流到铁桶里,这些是上好的鱼饲料。陈祖贵把鱼酱均匀洒在网箱里,鱼群沸腾起来,雪白的鳞片翻腾,溅起半米高的水花。水波打湿了陈祖贵的赤脚,在11月的寒冷天气里,他依然光着脚工作,因为鱼排上很滑。他向记者解释道,如果穿鞋子,很容易掉进海里。
喂鱼需两小时,两百多个网箱里,养了黄鱼、虹鱼、鲈鱼等,其中鲈鱼是专门出口韩国的。这片海域里养的鲈鱼质量不错,可直接做成生鱼片。但近些年来,国际市场的低迷,让这里养殖业惨淡。目前大约有20多片鱼排还在使用,比最热闹时少了三分之一。
夜幕降临时,记者坐着小船返岸。陈祖贵在船头开船,隆隆的马达震得小船剧烈抖动。他特意带上了一只一人高的蓝色水桶,要去岸上装淡水。“我们的生活用水,都是从岸上用船运过来的,一桶可以用四天。”
海风扑面而来,陈祖贵稳稳地站在船头。因为淡水紧张,住在海上的人基本是不洗衣服的。他身上散发着浓郁的咸味和腥味,如同身后这片海水的气息。见习记者 江艾森 记者 朱晓冬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