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珂丹近照通讯员供图
摄于2020年1月29日,左为蔡珂丹。记者刘波摄
徐国兰近照通讯员供图
摄于2003年5月11日,左三是徐国兰。记者刘波摄
这几天,摄影记者刘波在朋友圈发了两组图片,引来不少点赞。他在配文中写道:“何等相似!2003年非典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与2020年新冠肺炎(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一样的坚持,一样的从容,一样的美丽!”
两组照片的拍摄地点都在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老照片拍摄于2003年5月11日,新照片的拍摄时间是2020年1月29日。刘波记得,那是两个同样阳光明媚的日子,他同样对着正在窗口透气的医护人员招招手,喊了一嗓子:“笑一个!”照片就此定格。刘波说,他看不清口罩后面的脸,但他笃定地知道,那嘴角的弧度一定是一样的自信美丽。
昨天,记者找到照片中的两位主人公,听她们讲述自己的战“疫”故事。
17年前的先行者
面对未知的传染病
淡定的她难免紧张
刘波回忆,老照片是2003年5月11日在当时的宁波市传染病医院隔离病房外拍的。2010年,宁波市传染病医院并入宁波市第二医院。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国科大华美医院再次承担了重要任务。时隔17年,在同一家医院拍下的这两张照片,让刘波深有感触。
记者辗转找到老照片上左三的护士徐国兰,今年50岁的她仍在国科大华美医院工作,不过已从一线的护士转为行政人员。
看到这张老照片,徐国兰非常感慨,她清晰地记得,照片拍摄那天是她进入市传染病医院隔离病房的第8天。当天,她和同事们负责护理宁波市一位非典疑似病人和几位留观病人。
“疑似病人是个小伙子,我记得当时他从奉化转送上来,情绪十分紧张,整个人都是僵硬的。”徐国兰说,她一边给小伙子打针、抽血、量体温和血压,一边耐心地开导他。在她的劝慰下,病人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而她却突然心头一紧:一向很敏感的手指怎么突然变得迟钝了?低头一看,原来是因为一口气戴了三层医用手套的缘故。一向淡定的她,面对这一切未知的传染病,破天荒地紧张了。
在采访中,徐国兰一直说:“现在这些后辈们,面对的新冠肺炎患者比我们多得多,比我们当年辛苦得多。”
17年前的继承者
“这是最和谐的时光,
他们将生命托付给了你”
新照片里左边的那位医生,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蔡珂丹。她回忆,在发热门诊工作的一个月,每天早上从住处出发之前,她都要给自己做一段时间的心理建设。
17年后的今天,整个医疗卫生系统对呼吸道传染病已有了更多的了解,防护方案也比较成熟,但蔡珂丹和同事们还是难免会感到紧张,尤其是在流行病学史班当值时,每天要负责给二三十位发热病人近距离咽拭子采样,这是一个感染风险成倍增加的操作。
蔡珂丹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最多的时候,她和同事们要筛查150多位发热病人。有些患者十分紧张,有些患者不当回事,甚至吵吵嚷嚷想走。蔡珂丹常常要费尽口舌安抚、解释,一天下来早已筋疲力尽。
很累,会害怕,但也很充实。徐国兰和蔡珂丹都觉得,“这是医患之间最和谐的一段时光,因为他们将生命托付给了你”。
当年吵着要妈妈的儿子
已经成长为抗疫一线的战士
记者采访的当天(2月27日),正是蔡珂丹解除隔离、回家团聚的日子,宁波已经连续6天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回到家,蔡珂丹的5岁女儿开心地拥抱了她。因为每天都在和妈妈视频,分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女儿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想念,这是现代化通讯工具带来的好处。
当年的徐国兰就没有那么幸运。2003年还没有可以视频通话的手机,她进入隔离病房之后,一直是邻居在帮忙照护当时10岁的儿子。总是见不到妈妈,孩子整天吵闹,邻居拗不过,只得带着孩子来到传染病医院,远远地看了她一次。她记得,当时儿子攥着隔离栏,久久不肯撒手。
17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哭着找妈妈的儿子长大了,成为一名社区医生。如今徐国兰的儿子每天负责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确诊及疑似患者的家庭消杀等工作。徐国兰的整个家庭,依旧在宁波的抗疫一线坚守。
17年来硬件条件好了
医护人员还是一样辛苦
17年了,虽然已不在抗疫一线,但徐国兰对抗疫条件的变迁都看在眼里。工作环境在变,当年非典隔离病房所在的小楼早已拆了,拔地而起的是一座现代化高楼。
医疗硬件也在变。隔离病房从17年前条件简陋的普通病房,到如今的负压“江景房”,医疗救治设置从氧气钢瓶、监护仪、床边X光机等,到如今的中心供氧、高分辨率CT乃至终极救命神器“ECMO”。
让徐国兰印象深刻的是,医护人员的防护标准和防护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当年在隔离病房里工作的日子,徐国兰最难忘的记忆还是穿脱工作服。从里往外数是白大褂、防护服、隔离衣、一次性隔离衣,再穿戴3顶工作帽、3层医用手套、4层鞋袜外加一副防护眼罩。最难受的是要戴4只纱布口罩,整整18层,戴好后感觉喘不过气来。穿戴好一整套,已经浑身湿透。徐国兰回忆说,当时对医护人员的防护指导,就是包裹得严实一点,再严实一点。
蔡珂丹在上班的时候也常常觉得闷热,她戴了一只N95口罩,穿着一件工业防护服,把专业隔离服留给了隔离病房的同事们,为了保险起见,她在防护服外面套了一次性雨衣。一次性雨衣密不透风,稍微一动,身上就大汗淋漓。
对于这次战“疫”,徐国兰和蔡珂丹异口同声:“17年前抗击非典,我们胜利了,这次,我们还是能赢!”
宁波晚报记者孙美星 通讯员陈佩鲍云洁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