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3大定位!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空间规划发布
2020-11-26 15:11:00 稿源: 宁波发布  

  今天,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空间规划(2019-2035)》,科学谋划甬江科创大走廊发展愿景,明确要将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引领性科创策源地”,并解答了热点问题。一起来看主要内容。

  区位分析图。

  热点问答 

  01 提到“科创”,当前宁波有何基础与条件,未来又有怎样的机遇?

  宁波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节点,拥有宁波舟山港,具备内外资源双向带动优势。在长三角区域制造产业发展占据较大优势,有较强的技术转化能力,具有典型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型创新特征。

  宁波的创新主体中60%以上是企业,由若干发展成熟的大中型企业+大量中小企初步构成宁波的创新网络,同时具有拥江、揽湖、滨海鲜明的生态特色和山水林田 岛、江河湖海湾丰富多元的自然资源,也有着“港通天下、书藏古今”的独特文化魅力,集聚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创新资源,具备科创发展 的基础和环境。

  未来随着多个跨海通道建成,宁波与上海将实现直联直通,将引起区域创新格局的变化,尤其上海作为区域第一层级“创新中心”,宁波与上海之间的直联直通后将进一步促进宁波创新发展。

  02 甬江科创大走廊这一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建设将为宁波转型发展带来什么样影响?

  为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推进沿海大平台深度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甬江科创大走廊是大湾区规划三大走廊之一,是湾区经济的核心载体。未来,按照全市“打造高素质人才发展重要首选地、优势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国际智能制造新高地、优质创新资源集成地、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市”的总体要求,聚焦甬江科创大走廊范围,将甬江科创大走廊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引领性科创策源地,聚焦建设 全球新材料创新中心、全国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发展高地、创新创业生态最优区三大战略高地。

  建设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是推动宁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发展能级的重大举措,对提升宁波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育“246”高端产业生态圈、打造促进动能升级的核心引擎具有重大意义。

  03 《规划》编制逻辑有赖于创新圈理论模型的构建,这一模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创新圈理论模型”是基于城市创新网络理论提出的空间组织模式,它强调创新主体之间的协作与组织关系。

  城市创新网络体现为新知识生产与传播区(知识创新网络)、创新企业集聚区(技术创新网络)、市场信息集聚区(服务创新网络)三大基本区域之间形成的互动网 络。知识创新圈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主体,强调知识的生产与外溢,是创新的动力源;技术创新圈主要以企业为核心,强调企业对新知识的转化应用能力,是创 新活动的主体;服务创新圈由金融保险、专业咨询、教育培训等各类中介机构组成,是完成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支撑性系统。

  每一类创新圈在微观层面功能相对独立完整,但在中宏观上主导功能各有侧重,可实现市域和区域层面联动协同,形成创新功能网络,从而支撑完成范围更广、更加复杂的创新活动。

  04 甬江科创大走廊的建设对宁波优化深入“宁波+”区域合作模式,承接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的优质创新资源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在长三角科技创新网络中,充分发挥宁波兼顾内外资源、实现双向带动的优势,突出制造创新和技术转化两大特色,提升宁波在浙江省大湾区、大上海都市圈乃至全球创新网络中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影响力。

  “宁波+”区域合作模式,就是要充分发挥宁波在区域中的优势与特点,与长三角科创网络中的核心城市形成互补共进的发展格局。具体包括:积极探索“上海创新研发、超级联系人+宁波创新转化、宁波制造”的合作模式,通过建设宁波智能制造创新基地,依托上海链接世界资源,拓展国际化市场,推动宁波建设成为上海科研成果转化中心;探索“杭州创新服务+宁波智造”合作模式。依托杭州互联网、金融服务与推广,推动宁波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打造先进制造基地,共构浙江创新品牌。

  05 大走廊将如何集聚资源、科学布局,开展新的建设?

  大走廊集聚了中心城区40%的科技创新资源,但大多都是建成区,存在科创资源碎片化、产业发展同质化、创新协同开放不足等一些现实问题。

  大走廊坚持科创主导、系统发展,在精准排摸潜力用地的基础上,谋划了11个集科创产业、公建配套、人居环境于一体的科创特色园区,并且在空间、功能上进一步 聚焦,精准对接246产业集群和六大领域,提出在特色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同步推出22个城市“创新功能单元”,构建产业链和创新链一体发展、科创要素高度融 合的新空间。以“特色园区+创新功能单元”的这样一套组合拳,突出大走廊的功能定位,实现产业的“规模化”集聚、“精准化”定位和“加速度”产出。

  06 大走廊具体有什么举措,能够在“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强化宁波自主的创新能力?

  宁波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决定里,明确了要把甬江科创大走廊作为我市全面创新改革的主引擎,构建以甬江科创大走廊为核心的创新体系。

  未来的“十四五”,大走廊作为宁波开启未来之门的“创新之钥”,将从高质量科创资源加速集聚、高水平科创成果加速产出、高品质科创生态加速形成、高效率科创机制加速构建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推进。建成投用甬江实验室、宁波软件园等重大科创平台,初步建成全球新材料创新中心、全国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发展高地与创新创业生态最优区;以浙江创新中心、宁波院士中心为载体,集结一批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从而打造一批未来工厂、数字工厂样板;着力实现重要科创指标大幅提升计划,在新材料、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创意设计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群体。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3大定位!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空间规划发布

稿源: 宁波发布 2020-11-26 15:11:00

  今天,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空间规划(2019-2035)》,科学谋划甬江科创大走廊发展愿景,明确要将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引领性科创策源地”,并解答了热点问题。一起来看主要内容。

  区位分析图。

  热点问答 

  01 提到“科创”,当前宁波有何基础与条件,未来又有怎样的机遇?

  宁波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节点,拥有宁波舟山港,具备内外资源双向带动优势。在长三角区域制造产业发展占据较大优势,有较强的技术转化能力,具有典型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型创新特征。

  宁波的创新主体中60%以上是企业,由若干发展成熟的大中型企业+大量中小企初步构成宁波的创新网络,同时具有拥江、揽湖、滨海鲜明的生态特色和山水林田 岛、江河湖海湾丰富多元的自然资源,也有着“港通天下、书藏古今”的独特文化魅力,集聚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创新资源,具备科创发展 的基础和环境。

  未来随着多个跨海通道建成,宁波与上海将实现直联直通,将引起区域创新格局的变化,尤其上海作为区域第一层级“创新中心”,宁波与上海之间的直联直通后将进一步促进宁波创新发展。

  02 甬江科创大走廊这一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建设将为宁波转型发展带来什么样影响?

  为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推进沿海大平台深度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甬江科创大走廊是大湾区规划三大走廊之一,是湾区经济的核心载体。未来,按照全市“打造高素质人才发展重要首选地、优势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国际智能制造新高地、优质创新资源集成地、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市”的总体要求,聚焦甬江科创大走廊范围,将甬江科创大走廊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引领性科创策源地,聚焦建设 全球新材料创新中心、全国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发展高地、创新创业生态最优区三大战略高地。

  建设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是推动宁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发展能级的重大举措,对提升宁波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育“246”高端产业生态圈、打造促进动能升级的核心引擎具有重大意义。

  03 《规划》编制逻辑有赖于创新圈理论模型的构建,这一模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创新圈理论模型”是基于城市创新网络理论提出的空间组织模式,它强调创新主体之间的协作与组织关系。

  城市创新网络体现为新知识生产与传播区(知识创新网络)、创新企业集聚区(技术创新网络)、市场信息集聚区(服务创新网络)三大基本区域之间形成的互动网 络。知识创新圈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主体,强调知识的生产与外溢,是创新的动力源;技术创新圈主要以企业为核心,强调企业对新知识的转化应用能力,是创 新活动的主体;服务创新圈由金融保险、专业咨询、教育培训等各类中介机构组成,是完成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支撑性系统。

  每一类创新圈在微观层面功能相对独立完整,但在中宏观上主导功能各有侧重,可实现市域和区域层面联动协同,形成创新功能网络,从而支撑完成范围更广、更加复杂的创新活动。

  04 甬江科创大走廊的建设对宁波优化深入“宁波+”区域合作模式,承接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的优质创新资源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在长三角科技创新网络中,充分发挥宁波兼顾内外资源、实现双向带动的优势,突出制造创新和技术转化两大特色,提升宁波在浙江省大湾区、大上海都市圈乃至全球创新网络中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影响力。

  “宁波+”区域合作模式,就是要充分发挥宁波在区域中的优势与特点,与长三角科创网络中的核心城市形成互补共进的发展格局。具体包括:积极探索“上海创新研发、超级联系人+宁波创新转化、宁波制造”的合作模式,通过建设宁波智能制造创新基地,依托上海链接世界资源,拓展国际化市场,推动宁波建设成为上海科研成果转化中心;探索“杭州创新服务+宁波智造”合作模式。依托杭州互联网、金融服务与推广,推动宁波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打造先进制造基地,共构浙江创新品牌。

  05 大走廊将如何集聚资源、科学布局,开展新的建设?

  大走廊集聚了中心城区40%的科技创新资源,但大多都是建成区,存在科创资源碎片化、产业发展同质化、创新协同开放不足等一些现实问题。

  大走廊坚持科创主导、系统发展,在精准排摸潜力用地的基础上,谋划了11个集科创产业、公建配套、人居环境于一体的科创特色园区,并且在空间、功能上进一步 聚焦,精准对接246产业集群和六大领域,提出在特色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同步推出22个城市“创新功能单元”,构建产业链和创新链一体发展、科创要素高度融 合的新空间。以“特色园区+创新功能单元”的这样一套组合拳,突出大走廊的功能定位,实现产业的“规模化”集聚、“精准化”定位和“加速度”产出。

  06 大走廊具体有什么举措,能够在“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强化宁波自主的创新能力?

  宁波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决定里,明确了要把甬江科创大走廊作为我市全面创新改革的主引擎,构建以甬江科创大走廊为核心的创新体系。

  未来的“十四五”,大走廊作为宁波开启未来之门的“创新之钥”,将从高质量科创资源加速集聚、高水平科创成果加速产出、高品质科创生态加速形成、高效率科创机制加速构建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推进。建成投用甬江实验室、宁波软件园等重大科创平台,初步建成全球新材料创新中心、全国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发展高地与创新创业生态最优区;以浙江创新中心、宁波院士中心为载体,集结一批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从而打造一批未来工厂、数字工厂样板;着力实现重要科创指标大幅提升计划,在新材料、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创意设计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群体。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