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编剧马凌姗掩面痛哭 只为那个 灵光乍现的点子
2021-02-10 07:52:06 稿源: 中国宁波网  

马凌姗受访者供图

  编剧原本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职业,而马凌姗又是一个对创作要求极其严苛的编剧。

  马凌姗出生于1988年,在宁波市演艺集团从事编剧工作。她说自己的日子过得“痛并快乐着”,有时为了一个创意,连续半个月睡不好觉;为了剧本里的一个情节,情绪时而低落时而高涨……付出终有回报,这些年马凌姗创作了多部优质大戏,其中话剧《甬商,1938》获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是宁波市首部获得该基金支持的原创剧目,同时入选2018年度宁波市精品工程;沪剧《早春》入选上海市2020年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获2020年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优秀奖”,入选《2020年度上海优秀剧本选》。

  编剧的常态是改改改

  沪剧《早春》是马凌姗的另一部成名作,艺术再现了“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背井离乡,投身革命的事迹。2018年底,马凌姗在上海戏剧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开始创作该剧,历经十余稿修改。其间,她阅读了大量史料,多次赴宁海柔石故居、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实地采风,以现代意识解读革命历史,赋予历史题材以现代审美。该剧于2020年10月16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首演。

  每次作品被搬上舞台,马凌姗一般都会到现场观看,她说:“很多剧本的问题在演出时会被放大,现场看剧是为了便于发现这些问题。所以,有些剧本在演出之后我还会一遍遍修改,努力接近完美。”

  十年创作历程,马凌姗的作品还包括甬剧《周信芳》,该剧为2017年宁波市文艺创作重点项目;话剧《缸鸭狗》、戏曲《剿匪记》、甬剧《日出西山》分别入选2015年、2016年、2018年浙江省中青年编剧扶持计划;儿童剧《三字传奇》获2019年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实验话剧《听·见阳明》在2019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展演,入选“2019宁波文旅融合创新案例十佳”;越剧小戏《抉择》参加宁波市2020“文艺与新时代同行”开幕式暨原创小戏展演。此外,马凌姗还承担了近百台省市乃至国家级综艺活动语言类作品的编剧工作。

  冥想半月终于柳暗花明

  采访中,马凌姗多次提到在剧本创作时一定要融入现代元素,体现现代性,这样能引起当代观众的共鸣,“这是我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她说。

  2017年,马凌姗接到《甬商,1938》的创作任务。该剧讲述的是1938年淞沪战争爆发后,大批在沪甬商舍弃巨额财产,内迁后方投身抗日的故事。当时,宁波话剧团已经创排了一部优秀话剧作品《大江东去》,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时代背景,同样的人物类型,类似的矛盾冲突,如何能让故事看上去不一样?马凌姗为此绞尽脑汁,连续半个月没有睡好觉。

  “最后一个晚上,我整夜未眠,看着窗外的太阳冉冉升起。突然,脑海中灵光乍现,想到了一个点子,那是一种绝处逢生柳暗花明的感觉。其实那晚是我对自己设的最后期限,如果还是没有好点子,我就‘放过自己’。”起来后看到镜子中过分沧桑的自己,马凌姗竟掩面痛哭。

  后来被搬上舞台的话剧《甬商,1938》,没有单刀直入叙述剧情,而是采用了“戏中戏”结构,将1938年抗战时期的甬商与当代甬商进行了人物和事件的勾连,形成一种甬商精神的观照与融合,深深打动了观众。宁波晚报记者贺艳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编剧马凌姗掩面痛哭 只为那个 灵光乍现的点子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2-10 07:52:06

马凌姗受访者供图

  编剧原本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职业,而马凌姗又是一个对创作要求极其严苛的编剧。

  马凌姗出生于1988年,在宁波市演艺集团从事编剧工作。她说自己的日子过得“痛并快乐着”,有时为了一个创意,连续半个月睡不好觉;为了剧本里的一个情节,情绪时而低落时而高涨……付出终有回报,这些年马凌姗创作了多部优质大戏,其中话剧《甬商,1938》获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是宁波市首部获得该基金支持的原创剧目,同时入选2018年度宁波市精品工程;沪剧《早春》入选上海市2020年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获2020年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优秀奖”,入选《2020年度上海优秀剧本选》。

  编剧的常态是改改改

  沪剧《早春》是马凌姗的另一部成名作,艺术再现了“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背井离乡,投身革命的事迹。2018年底,马凌姗在上海戏剧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开始创作该剧,历经十余稿修改。其间,她阅读了大量史料,多次赴宁海柔石故居、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实地采风,以现代意识解读革命历史,赋予历史题材以现代审美。该剧于2020年10月16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首演。

  每次作品被搬上舞台,马凌姗一般都会到现场观看,她说:“很多剧本的问题在演出时会被放大,现场看剧是为了便于发现这些问题。所以,有些剧本在演出之后我还会一遍遍修改,努力接近完美。”

  十年创作历程,马凌姗的作品还包括甬剧《周信芳》,该剧为2017年宁波市文艺创作重点项目;话剧《缸鸭狗》、戏曲《剿匪记》、甬剧《日出西山》分别入选2015年、2016年、2018年浙江省中青年编剧扶持计划;儿童剧《三字传奇》获2019年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实验话剧《听·见阳明》在2019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展演,入选“2019宁波文旅融合创新案例十佳”;越剧小戏《抉择》参加宁波市2020“文艺与新时代同行”开幕式暨原创小戏展演。此外,马凌姗还承担了近百台省市乃至国家级综艺活动语言类作品的编剧工作。

  冥想半月终于柳暗花明

  采访中,马凌姗多次提到在剧本创作时一定要融入现代元素,体现现代性,这样能引起当代观众的共鸣,“这是我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她说。

  2017年,马凌姗接到《甬商,1938》的创作任务。该剧讲述的是1938年淞沪战争爆发后,大批在沪甬商舍弃巨额财产,内迁后方投身抗日的故事。当时,宁波话剧团已经创排了一部优秀话剧作品《大江东去》,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时代背景,同样的人物类型,类似的矛盾冲突,如何能让故事看上去不一样?马凌姗为此绞尽脑汁,连续半个月没有睡好觉。

  “最后一个晚上,我整夜未眠,看着窗外的太阳冉冉升起。突然,脑海中灵光乍现,想到了一个点子,那是一种绝处逢生柳暗花明的感觉。其实那晚是我对自己设的最后期限,如果还是没有好点子,我就‘放过自己’。”起来后看到镜子中过分沧桑的自己,马凌姗竟掩面痛哭。

  后来被搬上舞台的话剧《甬商,1938》,没有单刀直入叙述剧情,而是采用了“戏中戏”结构,将1938年抗战时期的甬商与当代甬商进行了人物和事件的勾连,形成一种甬商精神的观照与融合,深深打动了观众。宁波晚报记者贺艳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