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全国率先实行‘线上预约登记’,全域推广芯片植入,截至目前,全市重点管理区共登记犬只59138只,查处违规养犬行为5382起、罚款31.2万元,捕捉流浪犬27122只。”昨天上午,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00次主任会议上,市公安局副局长柴大科报告了《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自2020年6月1日施行以来的实施情况。
据了解,得益于《条例》的施行,全市涉犬投诉举报总数同比下降近30%,犬只伤人数同比下降20%以上,其中流浪犬伤人下降55.3%,全市文明养犬、严格管理的氛围基本形成。
查处违规养犬行为5382起
《条例》自正式施行以来,市公安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全市养犬管理工作从以往的“单打独斗”向“综合治理”转变,先后出台13件配套文件,进行了“一站式”登记管理、“人性化”收容领养等,并推进联合整治、免疫监督等。
我市依托宠物医院,建立了养犬登记、免疫、芯片植入等“一站式”服务体系。犬主登录“浙里办”或“宁波公安公众号”自主上传登记资料,公安机关网上审核后提供预约二维码,犬主凭码至宠物医院可芯片植入、生成电子犬证。办理时间由原来的平均3小时缩短到5分钟。目前全市共设立养犬便民登记点139个,单日最高登记量超过1000只,全市重点管理区共登记犬只59138只。
《条例》实施后,公安机关还会同综合执法部门多次以广场、公园、菜场、物业小区等为重点,开展高频率巡查整治,严格查处遛犬不牵绳、一户多犬、未办理准养登记等行为,持续开展流浪犬“清零”行动。目前全市共查处违规养犬行为5382起、罚款31.2万元,捕捉流浪犬27122只。
在常规整治基础上,我市还开展群众手机“随手拍”举报、视频常态巡查、违规行为监控研判等,多维度智能化监管。如慈溪龙华苑小区监控抓拍到业主存在一人遛多犬情况,通过人脸比对,确定犬主身份,由属地派出所对其超出限养数量的情况依法作出罚款500元的处罚。
不文明养犬行为仍有发生
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我市犬只数量庞大,养犬人素质参差不齐,一线执勤面临情况也较为复杂,因此《条例》实施一年多来,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
从人大代表随手拍、随手记和明察暗访反映的情况来看,部分小区、公共场所流浪狗仍然可见,遛犬不牵绳、不佩戴狗牌、不及时清理排泄物、大型犬不戴嘴套、一户多犬、重点管理区域内违规饲养禁养犬等不文明养犬行为依然存在,犬扰民等投诉量较高。
与此同时,仍有不少市民对《条例》相关内容不理解、执法过程中拒不配合;一般管理区域内的居民对犬只免疫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给犬只植入芯片;一些市民文明养犬意识薄弱,养犬后随意弃养或遗弃,宠物犬成为流浪犬。
进一步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据了解,查处遛犬不牵绳等不文明养犬行为目前多以人力巡查为主,处罚多以教育劝阻或20元罚款为主,执法管理质效还有待提高,处罚总量与群众投诉举报量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相关执法部门表示,针对遛犬不牵绳处罚金额较少问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提高罚款金额,有效提升执法刚性和执法震慑力。此外,也将持续推进全市养犬管理整治行动,继续紧盯流浪犬、未办理准养登记、一户多犬等问题,加强对相关违法行为的严查严管,持续开展流浪犬“清零”行动。
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建议,把加强养犬管理工作作为推动社会文明风尚,服务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重大举措,进一步细化执法的标准、尺度、方式、类型等内容,充分发挥法治的约束作用,依法查处一批违法情形比较恶劣的行为,并加强“以案说法”。
宁波晚报记者 房伟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