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群雄逐鹿 宁波如何拉响“蓝色引擎”?
2023-07-18 23:00:00 稿源: 东南财金  

  相关报道:建设全球海洋经济中心城市 宁波如何发力?自然资源部专家提建议

  近年来,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甚至被视为激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已有多个省市提出打造“海洋强省(市)”,并有包括宁波在内的1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全国甚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尽管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全球海洋经济总体发展环境也更为复杂多变。但从长远来看,其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海洋开发依然是解决全球困境的强劲力量。

  当前,宁波正全力打造全球海洋经济中心城市,如何向海图强,走向深蓝?

  1

  参加这次展会,我们就想让更多的客户能够认识我们、了解我们,从鱼货运输的源头入手,加速拓展市场。

  7月18日上午,中国(宁波)海洋经济博览会在宁波拉开帷幕。首届海博会共吸引了10余个国家、12个联合展团,逾300家展商参展,俨然一场海洋经济的发展盛会。

  宁波烯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叶剑敏告诉记者——

  作为一家刚推出主打产品的新兴企业,烯冷新能源依托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其自主研发的新能源制冷机系统尽管下线才3个多月,却已成功应用于新能源冷藏车、可移动冷库等多个领域。

  石墨烯的应用让该产品的制冷效果提高了5%,最小的体积只有一立方米。

展会现场。

  通过制冷效果的提升以及冷箱体积的缩小,烯冷新能源有效解决了冷链车无法进出地下车库,难以实现零距离高效配送的难题。目前,该产品已与五菱宏光、橙仕汽车、大力牛魔王等新能源车企开展合作,试图全力解决冷链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与叶剑敏抱着同样想法的还有池强。作为宁波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项目主管,池强此次参展的目的就是想要寻求更多合作伙伴。

  池强告诉记者,该企业生产的非晶涂层粉末-AM8,可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等领域,具有优异的耐磨、耐蚀性能。本次展览吸引了不少船企参加,他一上午已接待了不少前来洽谈对接的客户。

展会现场。

  “我们就是奔着宁波巨大的市场而来的。”浙江赛普能源有限公司品牌经理陈文静告诉记者,尽管便携式储能设备并非该企业的主打产品,但远洋运输的巨大市场还是让她带上了该企业所有的储能系列产品前来参展。

  除了加速拓市场的企业,本次展会还吸引包括中国船舶集团、挪威船级社、美国船级社、法国船级社、意大利船级社、中远海运集运、海丰国际、中控海洋等行业领先企业,以及宁波舟山港集团、东方电缆、中电科、中策动力、宁波驰洋、宁波通导等本地企业。

  在展会期间,众多企业将展示最新的设备以及最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

展会现场。

  宁波正全力探索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但相比于上海、深圳、大连等沿海城市,宁波缺少专业的展会。

  作为海博会主办方代表,英富曼会展(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明告诉记者,宁波需要通过搭建平台,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拥有沟通交流的机会,展示高精尖产品的舞台。

  按照计划,首届海博会仅仅是个开始。拥有Marintec亚洲海事展、TOC码头运营大会、新加坡海事展、日本海事周等知名展会资源的英富曼,将以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市场化、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力争将海博会打造成世界级海洋经济博览会。

  2

  海洋产业是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城市实力的重要变量。

  自然资源部最新发布的《2022 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 4.6%、36.5%和58.9%。

  海洋传统产业中,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实现平稳发展;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以及海洋矿业均实现了5%以上的较快发展;海洋电力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来源:自然资源部

  其中,海洋船舶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969 亿元,比上年增长9.6%。海船完工量为1295万修正总吨,比上年增长7.6%,一批全球领先的高端、绿色海船完工交付,海洋船舶工业进入速度与效益共同增长的发展周期。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全年实现增加值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0%。深海油气开采装备、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海上风电装备等一批海洋工程装备实现新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海洋电力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9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截至2022年末,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9.9%,海上风电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潮流能、波浪能的应用与研发不断推进。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746 亿元,比上年增长 7.1%。海洋药物临床试验稳步推进,海洋生物制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分区域看广东海洋经济总量最大,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17245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5.6%,已连续26年全国第一。不过,其传统海洋产业增加值占比高达83%,新兴产业占比低。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近年来发力明显,2021年其海洋生产总值13187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6.48%。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等新兴产业分别同比增长5.4%、4.9%、4.0%。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业实现增加值127亿元,连续3年排名全国第一。

  福建海洋生产总值1.05万亿元,占全省GDP的23.9%,连续6年保持全国第三。海水养殖产量、远洋渔业产量、水产品出口额、水产品人均占有量等指标全国第一。但与广东一样,新兴产业占比低,略显增长乏力。

  而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开发使得上海聚合了长江“黄金水道”、海岸线和现代深水港。在临港、长兴双轮驱动下,不论海洋产值还是产业布局,上海都领先国内。2019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亿,占全市GDP30%左右。

  从城市看2017年起,上海、深圳、青岛、天津、宁波、舟山、大连、厦门等城市陆续提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十四五以来,广州、南通也规划要迈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门槛。

  其中,上海已连续4次进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前10名。上海提出“十四五”进一步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级,特别是要依托临港新片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长兴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打造世界级海洋装备岛,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深圳曾多次被国家点名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前,中国拥有6800多艘国际航行船舶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2/3左右船舶登记在国外。为此,深圳要设立国际船舶登记中心,助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广州和深圳将探索共建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联合实施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工程。广州基础创新和深圳应用创新优势将促进海洋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2021年上半年,深圳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速达30.9%,创近年增速新高。

  青岛汇聚国内一流海洋高校、科研院所及高端人才。青岛新兴海洋产业方兴未艾,全球16个海洋药物中,有2个诞生于青岛并在国内上市。当然,拥有直辖市优势的天津,海洋科创能力同样相当突出,涉海专业高等院校数量也有领先优势。这两个城市的海洋实力不容小觑……

  为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整体而言,上海已是国内“全球海洋中心候选城市”领头羊。除了上海,青岛在海洋人才和海洋创新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深圳城市能级高,且对外开放度较为突出;天津和广州海洋科创能力同样抢眼;宁波舟山港在货物吞吐量方面独占鳌头……这些地方都有跻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可能。

  3

  在宁波举行的2023国际海洋经济与海商事服务论坛上,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洋经济与科技研究室主任张平表示——

  在建设海洋强国和沿海各省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引领下,各沿海省市切实发挥自身优势,统筹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三圈”格局初具规模。

  从三大海洋经济圈的海洋经济总量和增速来看,南部海洋经济圈表现出绝对优势,东部海洋经济圈表现出较大发展潜力,北部海洋经济圈发展相对缓慢。

  目前,中国海洋经济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占比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对深海资源的认知和开发能力有限等。

  张平称,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城市方面,伦敦、新加坡比较成熟——

  伦敦:具有引领世界航运规则的海洋法律体系和世界城市地位;具体服务全球海事融资服务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

  加坡:高度发达的海洋产业集群,构建了以航运为核心,融合修造船、石油勘探开采冶炼、航运金融保险等各种上下游产业的海事业全产业链条;成熟的资本市场和良好的市场环境,法律规范完备,实行英美法,英语普遍通用,在多年的发展中成功地营造了优良的人文居住环境和便利化的商业环境。

  那么,宁波建设全球海洋经济中心,应该如何发力?

  张平认为,“全球海洋经济中心”的核心门槛是——

  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良好声誉和完善的制度环境、外向型发展模式;在若干领域具有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特别是海洋服务业发达;全球范围内具有对人才吸引力,海洋科技实力雄厚。

  因此,他建议,宁波对全球海洋经济中心的目标进行时间划分、内容分解,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五心”,即影响卓越的全球港口航运中心、优势突出的国际海洋经济中心、特色鲜明的国际海洋科创中心、功能完备的国际海洋金融中心、包容共享的海洋文化交流中心持续发力。

  他还建议,宁波积极利用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探索民营经济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道路,探索进一步释放海洋发展动力的营商环境和市场制度保障的路子。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群雄逐鹿 宁波如何拉响“蓝色引擎”?

稿源: 东南财金 2023-07-18 23:00:00

  相关报道:建设全球海洋经济中心城市 宁波如何发力?自然资源部专家提建议

  近年来,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甚至被视为激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已有多个省市提出打造“海洋强省(市)”,并有包括宁波在内的1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全国甚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尽管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全球海洋经济总体发展环境也更为复杂多变。但从长远来看,其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海洋开发依然是解决全球困境的强劲力量。

  当前,宁波正全力打造全球海洋经济中心城市,如何向海图强,走向深蓝?

  1

  参加这次展会,我们就想让更多的客户能够认识我们、了解我们,从鱼货运输的源头入手,加速拓展市场。

  7月18日上午,中国(宁波)海洋经济博览会在宁波拉开帷幕。首届海博会共吸引了10余个国家、12个联合展团,逾300家展商参展,俨然一场海洋经济的发展盛会。

  宁波烯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叶剑敏告诉记者——

  作为一家刚推出主打产品的新兴企业,烯冷新能源依托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其自主研发的新能源制冷机系统尽管下线才3个多月,却已成功应用于新能源冷藏车、可移动冷库等多个领域。

  石墨烯的应用让该产品的制冷效果提高了5%,最小的体积只有一立方米。

展会现场。

  通过制冷效果的提升以及冷箱体积的缩小,烯冷新能源有效解决了冷链车无法进出地下车库,难以实现零距离高效配送的难题。目前,该产品已与五菱宏光、橙仕汽车、大力牛魔王等新能源车企开展合作,试图全力解决冷链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与叶剑敏抱着同样想法的还有池强。作为宁波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项目主管,池强此次参展的目的就是想要寻求更多合作伙伴。

  池强告诉记者,该企业生产的非晶涂层粉末-AM8,可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等领域,具有优异的耐磨、耐蚀性能。本次展览吸引了不少船企参加,他一上午已接待了不少前来洽谈对接的客户。

展会现场。

  “我们就是奔着宁波巨大的市场而来的。”浙江赛普能源有限公司品牌经理陈文静告诉记者,尽管便携式储能设备并非该企业的主打产品,但远洋运输的巨大市场还是让她带上了该企业所有的储能系列产品前来参展。

  除了加速拓市场的企业,本次展会还吸引包括中国船舶集团、挪威船级社、美国船级社、法国船级社、意大利船级社、中远海运集运、海丰国际、中控海洋等行业领先企业,以及宁波舟山港集团、东方电缆、中电科、中策动力、宁波驰洋、宁波通导等本地企业。

  在展会期间,众多企业将展示最新的设备以及最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

展会现场。

  宁波正全力探索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但相比于上海、深圳、大连等沿海城市,宁波缺少专业的展会。

  作为海博会主办方代表,英富曼会展(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明告诉记者,宁波需要通过搭建平台,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拥有沟通交流的机会,展示高精尖产品的舞台。

  按照计划,首届海博会仅仅是个开始。拥有Marintec亚洲海事展、TOC码头运营大会、新加坡海事展、日本海事周等知名展会资源的英富曼,将以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市场化、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力争将海博会打造成世界级海洋经济博览会。

  2

  海洋产业是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城市实力的重要变量。

  自然资源部最新发布的《2022 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 4.6%、36.5%和58.9%。

  海洋传统产业中,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实现平稳发展;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以及海洋矿业均实现了5%以上的较快发展;海洋电力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来源:自然资源部

  其中,海洋船舶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969 亿元,比上年增长9.6%。海船完工量为1295万修正总吨,比上年增长7.6%,一批全球领先的高端、绿色海船完工交付,海洋船舶工业进入速度与效益共同增长的发展周期。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全年实现增加值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0%。深海油气开采装备、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海上风电装备等一批海洋工程装备实现新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海洋电力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9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截至2022年末,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9.9%,海上风电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潮流能、波浪能的应用与研发不断推进。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746 亿元,比上年增长 7.1%。海洋药物临床试验稳步推进,海洋生物制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分区域看广东海洋经济总量最大,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17245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5.6%,已连续26年全国第一。不过,其传统海洋产业增加值占比高达83%,新兴产业占比低。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近年来发力明显,2021年其海洋生产总值13187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6.48%。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等新兴产业分别同比增长5.4%、4.9%、4.0%。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业实现增加值127亿元,连续3年排名全国第一。

  福建海洋生产总值1.05万亿元,占全省GDP的23.9%,连续6年保持全国第三。海水养殖产量、远洋渔业产量、水产品出口额、水产品人均占有量等指标全国第一。但与广东一样,新兴产业占比低,略显增长乏力。

  而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开发使得上海聚合了长江“黄金水道”、海岸线和现代深水港。在临港、长兴双轮驱动下,不论海洋产值还是产业布局,上海都领先国内。2019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亿,占全市GDP30%左右。

  从城市看2017年起,上海、深圳、青岛、天津、宁波、舟山、大连、厦门等城市陆续提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十四五以来,广州、南通也规划要迈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门槛。

  其中,上海已连续4次进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前10名。上海提出“十四五”进一步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级,特别是要依托临港新片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长兴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打造世界级海洋装备岛,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深圳曾多次被国家点名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前,中国拥有6800多艘国际航行船舶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2/3左右船舶登记在国外。为此,深圳要设立国际船舶登记中心,助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广州和深圳将探索共建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联合实施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工程。广州基础创新和深圳应用创新优势将促进海洋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2021年上半年,深圳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速达30.9%,创近年增速新高。

  青岛汇聚国内一流海洋高校、科研院所及高端人才。青岛新兴海洋产业方兴未艾,全球16个海洋药物中,有2个诞生于青岛并在国内上市。当然,拥有直辖市优势的天津,海洋科创能力同样相当突出,涉海专业高等院校数量也有领先优势。这两个城市的海洋实力不容小觑……

  为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整体而言,上海已是国内“全球海洋中心候选城市”领头羊。除了上海,青岛在海洋人才和海洋创新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深圳城市能级高,且对外开放度较为突出;天津和广州海洋科创能力同样抢眼;宁波舟山港在货物吞吐量方面独占鳌头……这些地方都有跻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可能。

  3

  在宁波举行的2023国际海洋经济与海商事服务论坛上,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洋经济与科技研究室主任张平表示——

  在建设海洋强国和沿海各省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引领下,各沿海省市切实发挥自身优势,统筹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三圈”格局初具规模。

  从三大海洋经济圈的海洋经济总量和增速来看,南部海洋经济圈表现出绝对优势,东部海洋经济圈表现出较大发展潜力,北部海洋经济圈发展相对缓慢。

  目前,中国海洋经济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占比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对深海资源的认知和开发能力有限等。

  张平称,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城市方面,伦敦、新加坡比较成熟——

  伦敦:具有引领世界航运规则的海洋法律体系和世界城市地位;具体服务全球海事融资服务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

  加坡:高度发达的海洋产业集群,构建了以航运为核心,融合修造船、石油勘探开采冶炼、航运金融保险等各种上下游产业的海事业全产业链条;成熟的资本市场和良好的市场环境,法律规范完备,实行英美法,英语普遍通用,在多年的发展中成功地营造了优良的人文居住环境和便利化的商业环境。

  那么,宁波建设全球海洋经济中心,应该如何发力?

  张平认为,“全球海洋经济中心”的核心门槛是——

  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良好声誉和完善的制度环境、外向型发展模式;在若干领域具有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特别是海洋服务业发达;全球范围内具有对人才吸引力,海洋科技实力雄厚。

  因此,他建议,宁波对全球海洋经济中心的目标进行时间划分、内容分解,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五心”,即影响卓越的全球港口航运中心、优势突出的国际海洋经济中心、特色鲜明的国际海洋科创中心、功能完备的国际海洋金融中心、包容共享的海洋文化交流中心持续发力。

  他还建议,宁波积极利用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探索民营经济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道路,探索进一步释放海洋发展动力的营商环境和市场制度保障的路子。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