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入编有不少涉及宁波的作品,有些是宁波籍或曾活动于宁波地区的画家作品,还有一些经由宁波海港出口,见证了古代中国出口贸易和海上丝路文化交流的繁华。
本栏目将结合7月1日至10月7日在宁波美术馆举行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及“大系”入编的相关画作,为您介绍一个用艺术方式打开的宁波。
中国宁波网记者 顾嘉懿
1467年,雪舟踏上宁波土地,此时距离明朝迁都北京已经过去了46年。
宫廷院画与“浙派”风格占据画坛主流,以苏州为核心的“吴门画派”则尚未崛起。
雪舟,生于东瀛,自小出家为僧,却不事经卷,专爱画画。据载,师父为了治他的毛病,曾把他绑在堂柱上,依然没拗得过他。
雪舟71岁像,藤田美术馆藏。
“乘海舶,入大明”的那一年,雪舟47岁。他在中国停留了两年。和许多入华僧侣旨在求得佛法不同,雪舟的兴趣爱好胜过他的本职,他要学画,求得艺术创作的“真经”。
在宁波,雪舟结交了多位文人朋友;在北京,他直入宫廷,向宫廷画家张有声和李在二人习得“设色之旨”与“破墨之法”。明宪宗听闻他的声名,令他为礼部院中堂“补壁”,其画艺得到了明朝君臣的认可。
入华两年的经历,深刻地影响了雪舟。这位活了86岁的高龄老人用他的余生将在中国学到的水墨技法发扬光大,乃至改变了整个日本水墨山水画发展的进程。他被后世尊为日本“画圣”,有不可取代的画史地位。
雪舟的作品在“大系”宁波特展展出。
“四明天童第一座”
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着一张雪舟的《破墨山水图》,落款“四明天童第一座、老境七十六翁雪舟书”。日本毛利博物馆收藏其《山水长卷》,落款“天童前第一座雪舟叟等杨,六十有七”。
两则落款。
“第一座”即首座,在寺院里的地位仅次于方丈。关于雪舟是如何成为“天童第一座”这件事情,文献记载不多。目前只有北京大兴隆寺鲁庵纯拙送给雪舟的诗序为证:“自去岁游四明,升天童山第一座”。雪舟一直以曾在四明天童座下为荣,可见这一身份带给他的荣誉感伴随一生。
巧合的是,“雪舟”二字也同一位宁波僧人有关,他就是楚石梵琦。这是一位从象山走出的得道高僧,在日本影响很大。有一次,雪舟,当时还叫“杨知客”,偶然得到了楚石梵琦书写的“雪舟”二字,视如珍宝,遂自号“雪舟”。为解其意,他还向前辈僧人龙岗真圭求教。龙岗真圭告诉他:“雪之纯净不尘者,心真如之体也;舟之恒动亦静者,心生灭之用也”,对他启发很大。
“雪舟二字说”。
1467年,雪舟来到宁波不久,就按照惯例来到天童参拜。今天我们很难还原他在天童的具体行踪,只知道他与这里结缘深厚。身为一位禅僧,他的画与禅很难分割,参禅悟道本不拘泥于形式,对于雪舟而言,绘画或者也是他通往参悟之道的一条途径。
丰子恺有一散文名篇《天童寺忆雪舟》,其中讲到天童对丰子恺的吸引力在于“这是日本有名的画僧雪舟等杨驻锡之处,因此天童二字带着美术的香气”。他在天童“凭栏俯瞰,想象500年前曾有位日本高僧兼大画家住在这里,不知哪一个房间是他的起居坐卧作画之处。古人云‘登高望远,令人心悲。’我现在是登高怀古,不胜憧憬!”
这好像一段遥远时空中的呼应。当雪舟在用余生想念天童的时候,数百年后,中国的画家也在天童思念着他。其人若有知,亦当有所感。
天童旧影。
宁波城景速写
入明前,雪舟曾跟随日本画家如拙、周文学习,掌握了一些山水画技巧。来到中国,他更希望到产出这些杰作的土地,做一番亲身体验。
1467年3月,他随遣明使的贡船从宁波登陆。当年8月,一行人沿运河前往北京,11月抵达。雪舟晚年曾在《破墨山水图》跋文中提及这段经历:“余曾入大宋国,北涉大江,经齐鲁郊至于洛求画师,虽然挥染清拔之者稀也。于兹长有声(张有声)、李在二人得时名,相随传设色之旨,兼破墨之法。”
雪舟《破墨山水图》,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这段话是他用汉文写下的。但其中有几个问题:当时不是“大宋国”,是“大明国”;首都也不是洛阳,而是北京。其中的偏差不太好分析,但大意还是在的,那就是雪舟如愿在中国学到了他想学的绘画。
李在,福建莆田人,一个很有名的明代宫廷画家,工山水,“细润处近郭熙,豪放处宗马远、夏圭,多摹仿古人,笔气生动”。从雪舟在北京期间创作、后来进入明代光泽王府收藏的《四季山水图》四幅中,不难看出李在的影响。比如,笔力的雄劲有力,“高远”的构图法,近处树木窠石的刻画,以及画面中部云遮雾绕增加的虚实对比……这些技巧也都体现出当时宫廷推崇的“浙派”风格。
雪舟《四季山水图》(四幅),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雪舟因为名气大,模仿他的伪作也很多。这套《四季山水图》以及毛利博物馆的《山水长卷》可以说是雪舟山水画中较有代表性的两套图。
雪舟《山水长卷》局部,毛利博物馆藏。
雪舟名下还有一种绘画风格,与其说是绘画,不如说是中国城市风景的速写,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山胜景画稿》。画稿现存两套,一在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一在日本,皆为后人摹本。这是一张长达14米的长卷,画了他沿途经过的定海县、宁波府、绍兴府、吴江县、镇江府,著名的像宝带桥、金山寺这样的名胜皆在画中。与宁波相关的分别是其中的《定海县图》和《宁波府城图》。
《定海县图》,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据《定海县图》所绘,作者的视角当在甬江之上。画中出现了甬江上的风帆,招宝山上的建筑,还有城内的街景民居。图中的县城共出现了三个门,分别是东门镇远门,大南门南薰门以及小西门武宁门。镇远门、南薰门均有瓮城。大南门外东南角的建筑为知名的定海操江亭。大南门内西北不远处建筑注“定海县”,为当时的县治所在,位于今镇海人民公园南门。“海”字左侧,标有“镇”字。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康熙改定海为镇海,研究者推测,此处或为后人临摹所加或添注。
而在《宁波府城图》中,作者视角是从三江口之上望见的宁波城池景观。画中分绘灵桥门、东渡门与和义门(即盐仓门)。灵桥被标作“船桥”,城中“天宁寺”“四明驿”“湖心寺”“南胡(湖)”均被细心标出。
日藏《宁波府城图》。(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列入雪舟名下的还有《金山寺、育王山图》二幅,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据网站信息显示,这两张图也不是雪舟原作,为狩野荣川的摹本。
《育王山图》摹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雪舟与宁波画家
在抵达与离开中国的两段时间,雪舟在港口宁波停留了很久。在此期间,雪舟与多位宁波文人有过交往,可考的有詹僖、金湜、徐琏等人。其中前两位均为知名画家,他们的作品也被收录于《明画全集》。
詹僖,字仲和,号铁冠道人,鄞县人(一说钱塘人)。很有趣的点在于他是一个很擅长作伪的人。他的字,学赵孟頫,真假难辨;他的画,学吴镇,其仿制的墨竹图惟妙惟肖。专家们曾经在过去以为是赵孟頫或是吴镇的作品里找出多件伪作,后来都被证明是詹仲和的手笔。
詹仲和《墨竹图》,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詹仲和的绘画与书法流传东瀛者甚多,据查至少有字画十余件。其中一件在(传)雪舟的《富士、三保、清见三绝景》之上。
出自《雪舟没后500年特展图录》。
这件作品被日本美术界认为是富士山水墨画的开端,用水墨描绘富士山、清见寺,以及被松林覆盖的三保海岬。因为构图非常经典,后世仿制也多。永青文库藏的右上有詹仲和的题诗:“巨嶂棱层镇海涯,扶桑堪作上天梯。岩寒六月常留雪,势似青莲直遏氐。名刹云连清建古,虚堂尘远老禅栖。乘风我欲东游去,特到松原窃羽衣。”而后人仿制该图的时候连带詹仲和的题诗一起仿制,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拍卖所见摹本之一。
雪舟还和宁波画家金湜有交往。金湜其人,曾在1464年作为使节出访朝鲜,与朝鲜画家安坚交流画艺,致仕后返回家乡宁波,又与日本遣明使常有往来。金湜爱好书画,以画竹石闻名,晚年自号“朽木居士”。有一则文献显示,雪舟曾在宁波金湜家里留了两幅画——《三笑图》与《商山四皓图》。有趣的是,雪舟现存画作,人物画相对较少。而这两张图,从题目看,属于“高士图”的范畴,应当属于人物画。
金湜《双勾竹图》,故宫博物院藏。
雪舟的宁波友人还有一位徐琏。比起上面两位,徐琏其人名声不显,据《四明谈助》记载,出自宁波柴巷徐氏。他是1484年的贡士,遇见雪舟时,还是一介布衣。日本毛利博物馆藏有一件1469年徐琏送给雪舟的赠别诗:“家住蓬莱弱水湾,风姿潇洒出尘寰。久闻词赋超方外,剩有丹青落世间。鹫岭千层飞锡去,鲸波万里踏杯还。悬知别后相思处,月在中天云在山。”
诗序中,徐琏称呼雪舟为“云谷长老”(雪舟以其所居云谷庵为号),说他是“冲淡人也,能诗善画,性无所嗜”。在宁波期间,二人“情倾意洽,欢若平生”,离别时依依不舍,以诗赠别。徐琏的诗文情真意深,质朴通俗,反映了雪舟与宁波文士交往的一个侧面。
49岁离开宁波之后,雪舟再没来过中国。在他剩下的37年生命里,他成为了日本传播中国水墨画的代表性人物,用他日益成熟的画风打开了日本水墨山水的新境界。雪舟,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作出了他的历史贡献。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