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拥有教师编的他们后悔了”折射出什么问题
2023-11-03 08:47:11 稿源: 中国青年报公众号  

  考上教师编,往往意味着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个稳定的“饭碗”,以及受人尊敬的社会身份。这是包括应届毕业生在内的众多择业者的“梦中情岗”,因此带来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激烈竞争。然而,不少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却发现,原以为自己历经艰辛终于“上了岸”,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这几天,“拥有教师编的他们后悔了”成为热搜话题,引发众多网友讨论。“非教学工作压力大”“三成教学任务,七成社会任务”“课外行政工作过于繁杂”等成为关注焦点,被认为是造成教师工作负担过重、难以专心教学等问题的“紧箍咒”。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带来的不适感,在一些年轻教师身上体现得格外鲜明,他们有的尝试适应,有的动摇挣扎,有的甚至选择了辞职。

  这些教师的“课外压力”,虽然大同小异,但也千变万化。除了组织各种活动、填报各种表格、开各种会议外,还要与交通、消防、司法等部门对接琐碎的日常性工作。有青年教师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表示,自己曾经有一次在凌晨两点被领导打电话叫醒,需要外出做志愿者;此外,由于线上沟通的日益便利,老师们在下班后还常常要应对家长的“信息轰炸”,有的甚至发生在深夜。

  这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造成的强烈不适感,也折射出职场新人的心理特征。他们初入社会,面对的世界远比校园生活复杂多维,难免会手忙脚乱甚至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个性鲜明,更加注重工作中的获得感,以及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因此,他们很可能在处理一些事务性工作时感觉到“意义失重”,尤其是在从事教师这样一份工作时。

  有年轻教师表示,“人们越认为老师很轻松,就越倾向给老师布置更多社会任务。殊不知,很多老师已经被这些附加任务压垮了。”从根本上来说,年轻教师提出的困惑,反映的其实是教师群体存在的普遍期盼,即真正给教师减负,修剪掉工作中的枝枝蔓蔓,让他们能回归自己的主场,安心把工作重心放在教书育人上。帮教师群体卸下非必要担子,不仅是对教师的关怀,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成长,同样意义深远。

  此外,教师群体,尤其是年轻教师,也常常面临着社会舆论以及亲朋好友的压力。毕竟在大多数人看来,当老师已经是一份非常让人羡慕的工作了,其中的辛酸和压力,却很少有人能切身体会。一些年轻教师就表示,“根本不敢和父母吐槽,也不太敢公开发声,不然就会被说‘年轻人就是矫情’‘太脆弱’等等,完全得不到理解,甚至会加重自我怀疑”。类似现象与工作压力叠加,让他们更加困扰,也更加无助。

  其实,早在2018年,“把时间还给老师”的呼吁就引发了广泛反响与强烈共鸣;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同样有不少代表委员提出了“为教师减负”的意见建议。可以说,在为教师群体减轻负担方面,有关部门和学校一直在进行探索与努力,但仍然任重道远。对此,务必树立系统思维,从去除形式主义、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协同发力。也有专家建议,可以在学校中多引入从事非教学工作的行政教师,进一步完善分工,让教师群体各司其职、各显身手。

  对教师群体,社会舆论也应该多给予一些理解与包容,少一些偏见与苛刻,真正关注他们的压力与处境,为教师营造更加温暖与宽容的社会环境。(周燃)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拥有教师编的他们后悔了”折射出什么问题

稿源: 中国青年报公众号 2023-11-03 08:47:11

  考上教师编,往往意味着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个稳定的“饭碗”,以及受人尊敬的社会身份。这是包括应届毕业生在内的众多择业者的“梦中情岗”,因此带来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激烈竞争。然而,不少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却发现,原以为自己历经艰辛终于“上了岸”,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这几天,“拥有教师编的他们后悔了”成为热搜话题,引发众多网友讨论。“非教学工作压力大”“三成教学任务,七成社会任务”“课外行政工作过于繁杂”等成为关注焦点,被认为是造成教师工作负担过重、难以专心教学等问题的“紧箍咒”。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带来的不适感,在一些年轻教师身上体现得格外鲜明,他们有的尝试适应,有的动摇挣扎,有的甚至选择了辞职。

  这些教师的“课外压力”,虽然大同小异,但也千变万化。除了组织各种活动、填报各种表格、开各种会议外,还要与交通、消防、司法等部门对接琐碎的日常性工作。有青年教师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表示,自己曾经有一次在凌晨两点被领导打电话叫醒,需要外出做志愿者;此外,由于线上沟通的日益便利,老师们在下班后还常常要应对家长的“信息轰炸”,有的甚至发生在深夜。

  这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造成的强烈不适感,也折射出职场新人的心理特征。他们初入社会,面对的世界远比校园生活复杂多维,难免会手忙脚乱甚至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个性鲜明,更加注重工作中的获得感,以及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因此,他们很可能在处理一些事务性工作时感觉到“意义失重”,尤其是在从事教师这样一份工作时。

  有年轻教师表示,“人们越认为老师很轻松,就越倾向给老师布置更多社会任务。殊不知,很多老师已经被这些附加任务压垮了。”从根本上来说,年轻教师提出的困惑,反映的其实是教师群体存在的普遍期盼,即真正给教师减负,修剪掉工作中的枝枝蔓蔓,让他们能回归自己的主场,安心把工作重心放在教书育人上。帮教师群体卸下非必要担子,不仅是对教师的关怀,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成长,同样意义深远。

  此外,教师群体,尤其是年轻教师,也常常面临着社会舆论以及亲朋好友的压力。毕竟在大多数人看来,当老师已经是一份非常让人羡慕的工作了,其中的辛酸和压力,却很少有人能切身体会。一些年轻教师就表示,“根本不敢和父母吐槽,也不太敢公开发声,不然就会被说‘年轻人就是矫情’‘太脆弱’等等,完全得不到理解,甚至会加重自我怀疑”。类似现象与工作压力叠加,让他们更加困扰,也更加无助。

  其实,早在2018年,“把时间还给老师”的呼吁就引发了广泛反响与强烈共鸣;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同样有不少代表委员提出了“为教师减负”的意见建议。可以说,在为教师群体减轻负担方面,有关部门和学校一直在进行探索与努力,但仍然任重道远。对此,务必树立系统思维,从去除形式主义、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协同发力。也有专家建议,可以在学校中多引入从事非教学工作的行政教师,进一步完善分工,让教师群体各司其职、各显身手。

  对教师群体,社会舆论也应该多给予一些理解与包容,少一些偏见与苛刻,真正关注他们的压力与处境,为教师营造更加温暖与宽容的社会环境。(周燃)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