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故发生后,篷的碎片成为利器。本文图片由宁波交警提供
中国宁波网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徐莹莹 祝巧巧
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看似更快更“舒适”了,实则危险重重。比如,不少骑车人喜欢给爱车装篷,这样大热天可遮阳,下雨天可挡雨。阳光跟雨水是被挡住了,交通安全同样也被“挡”在了外面……
4月6日晚上7点40分许,在镇海区荣骆路水依坊附近,熊某驾驶一辆电动自行车逆行,与另一辆正常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

篷的碎片。
由于那辆正常行驶的电动自行车“魔改”过——装了篷,摔下去的那一刻,篷碎了,一块块碎片在冲击力的“加持”下,瞬间杀伤力十足,导致两名骑车人身上多处被划伤。
“事故本来不会这么严重,都是装篷惹出来的祸。”宁波交警相关负责人说,像这种加装遮阳或挡雨篷的,一来会降低电动自行车的灵活性,不利于避险;二来其体积不小,会导致车辆出现重心不稳等情况,事故更易找上门;第三,视线受阻;第四,事故发生时,它会成为其中一大“伤害源”……



宁波交警开启专项整治行动。
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后上路,背后的交通安全风险隐患不小。记者从宁波交警处获悉,目前全市范围的专项整治行动已开启,各地交警正严查驾驶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上路等违法行为。截至今日,宁波交警已累计查处此类违法行为1958起。

多部门联合巡查。
与此同时,各属地车管所及交警大队联动市场监管部门,巡查了电动自行车社会化登记服务站和销售门店35家,发现隐患9条,查获改装车辆23辆。其中,镇海车管所检查发现2款电动自行车存在电池仓改装问题,已由市场监管部门抽验检测并立案。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