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首本历史建筑地方工艺技术汇编发布
2024-04-30 07:17:08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鄞州区走马塘的村居马头墙。

月湖周宅古建筑修缮的传统匠人。

  一边是传统建筑的建造技艺后继无人、濒临失传,一边是大量的古建筑需要“修旧如故”。如何让现有的历史建筑“古法”修缮技艺得以传承?近年来,宁波市住建部门委托相关单位抢救性记录下历史建筑“古法”维修技艺,整理成了一本721页的《宁波市历史建筑地方工艺技术汇编》(以下简称《技术汇编》)。

  昨天,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技术汇编》已正式发布,这也是宁波首本抢救性记录历史建筑传统施工工艺的专业类技术书籍。

  抢救性记录发掘

  《技术汇编》从木作、砖作、瓦作、石作、饰杂油漆等五种工艺技术出发,为宁波市地域性历史建筑的维修、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学习范本。

  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系副教授邱枫参与了该书的编撰。“2020年正式开始这项课题的技术研究,针对上述五种工艺技术逐个开展走访调研,每个工艺技术耗时近1年,共历时4年。”邱枫说。

  邱枫告诉记者,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有别于普通房屋修缮。历史建筑价值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工艺的原真信息,因此,维护修缮的原则应坚持“修旧如故”,宜采用传统技术修补、复原其本来面貌,对工匠技艺有着较高的要求。

  “我们走访发现,古建筑修缮民间工匠多在四五十岁,七八十岁的也不少见。总体上看,掌握传统工艺的民间工匠人数日渐减少,整个行业面临后继无人、传统技艺断档失传的困境。”邱枫说。

  至于当前传统建筑工艺在传承上的困境,邱枫表示,乡土建筑营造技艺历来依赖民间工匠的“师徒传授”,缺乏记录和研究,诉诸文字和书籍的很少,而培养技术工人的建筑技工类学校并不传授传统工匠技艺,园林古建筑建造公司承担的建造修缮项目大多也不沿用传统匠作技艺。“因此,进行历史建筑地方工艺技术汇编,抢救性记录发掘我市历史建筑的地方工艺,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迫切性。”邱枫说。

  主要有四大派系

  据介绍,目前宁波地区历史建筑匠作工艺派系主要包括:市区现存历史建筑体现的被视作“正宗”的“宁波做法”,受台州、金华影响较多的“宁海做法”,有一些沿海建筑特色的“象山做法”,以及受绍兴影响明显的“余姚做法”。

  “为避免地域化的传统工艺灭失,我们对每个派系的工艺作了一些抢救性的挖掘。现场走访了上百处传统古建筑,访问了现有的传统民间工匠,记录他们的施工技艺、做法、操作流程的口诀和歌谣等,防止工匠技艺失传。同时,对一些可能混淆的概念、认识和做法进行了澄清,促进我市历史建筑维护修缮工程采用本土地方工艺,保持地方特性。”邱枫表示,“此次由于时间有限,未能进行深度调研,希望能在以后的修编中,对有关问题进行修补和完善。”

  “历史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这本《技术汇编》总结了宁波地方特色匠作技艺,为历史建筑业主、使用者、工匠以及村、乡镇(街道)和区(县、市)的住建部门,在历史建筑保护中提供指导,并能在指导全市地域性历史建筑维护修缮、保护与传承上发挥重要作用。”宁波市房屋安全和物业管理中心主任吴培均表示,“我们将继续做好《技术汇编》的其他子课题研究,汇编成书,保护传承我市历史建筑地方工艺,进一步完善我市的历史建筑整修保护、应急抢修、日常养护和日后的开发利用等工作。”

  记者 周科娜 通讯员 江村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首本历史建筑地方工艺技术汇编发布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4-04-30 07:17:08

鄞州区走马塘的村居马头墙。

月湖周宅古建筑修缮的传统匠人。

  一边是传统建筑的建造技艺后继无人、濒临失传,一边是大量的古建筑需要“修旧如故”。如何让现有的历史建筑“古法”修缮技艺得以传承?近年来,宁波市住建部门委托相关单位抢救性记录下历史建筑“古法”维修技艺,整理成了一本721页的《宁波市历史建筑地方工艺技术汇编》(以下简称《技术汇编》)。

  昨天,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技术汇编》已正式发布,这也是宁波首本抢救性记录历史建筑传统施工工艺的专业类技术书籍。

  抢救性记录发掘

  《技术汇编》从木作、砖作、瓦作、石作、饰杂油漆等五种工艺技术出发,为宁波市地域性历史建筑的维修、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学习范本。

  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系副教授邱枫参与了该书的编撰。“2020年正式开始这项课题的技术研究,针对上述五种工艺技术逐个开展走访调研,每个工艺技术耗时近1年,共历时4年。”邱枫说。

  邱枫告诉记者,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有别于普通房屋修缮。历史建筑价值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工艺的原真信息,因此,维护修缮的原则应坚持“修旧如故”,宜采用传统技术修补、复原其本来面貌,对工匠技艺有着较高的要求。

  “我们走访发现,古建筑修缮民间工匠多在四五十岁,七八十岁的也不少见。总体上看,掌握传统工艺的民间工匠人数日渐减少,整个行业面临后继无人、传统技艺断档失传的困境。”邱枫说。

  至于当前传统建筑工艺在传承上的困境,邱枫表示,乡土建筑营造技艺历来依赖民间工匠的“师徒传授”,缺乏记录和研究,诉诸文字和书籍的很少,而培养技术工人的建筑技工类学校并不传授传统工匠技艺,园林古建筑建造公司承担的建造修缮项目大多也不沿用传统匠作技艺。“因此,进行历史建筑地方工艺技术汇编,抢救性记录发掘我市历史建筑的地方工艺,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迫切性。”邱枫说。

  主要有四大派系

  据介绍,目前宁波地区历史建筑匠作工艺派系主要包括:市区现存历史建筑体现的被视作“正宗”的“宁波做法”,受台州、金华影响较多的“宁海做法”,有一些沿海建筑特色的“象山做法”,以及受绍兴影响明显的“余姚做法”。

  “为避免地域化的传统工艺灭失,我们对每个派系的工艺作了一些抢救性的挖掘。现场走访了上百处传统古建筑,访问了现有的传统民间工匠,记录他们的施工技艺、做法、操作流程的口诀和歌谣等,防止工匠技艺失传。同时,对一些可能混淆的概念、认识和做法进行了澄清,促进我市历史建筑维护修缮工程采用本土地方工艺,保持地方特性。”邱枫表示,“此次由于时间有限,未能进行深度调研,希望能在以后的修编中,对有关问题进行修补和完善。”

  “历史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这本《技术汇编》总结了宁波地方特色匠作技艺,为历史建筑业主、使用者、工匠以及村、乡镇(街道)和区(县、市)的住建部门,在历史建筑保护中提供指导,并能在指导全市地域性历史建筑维护修缮、保护与传承上发挥重要作用。”宁波市房屋安全和物业管理中心主任吴培均表示,“我们将继续做好《技术汇编》的其他子课题研究,汇编成书,保护传承我市历史建筑地方工艺,进一步完善我市的历史建筑整修保护、应急抢修、日常养护和日后的开发利用等工作。”

  记者 周科娜 通讯员 江村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