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
总理、防长被同时申请逮捕 以色列会收敛吗?
2024-05-23 10:54:00 稿源: 潮新闻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5月20日,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就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加兰特涉嫌战争罪申请逮捕令。

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卡里姆·汗在声明中表示,检方有“合理理由相信”内塔尼亚胡和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对“至少自2023年10月8日起”在加沙地带犯下的“战争罪和反人类罪”负有刑事责任。

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卡里姆·汗。图源:国际刑事法院官网

此外,该检察官还对哈马斯的三名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穆罕默德·迪亚卜·易卜拉欣·马斯里和哈尼亚申请逮捕令,称三人对“至少从2023年10月7日起”在以色列领土和加沙地带犯下的“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负有刑事责任。

巴以冲突引国际刑事法院关注 

卡里姆·汗的声明中指出,以色列总理和国防部长所涉罪行是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发生冲突的背景下犯下的,包括将饥饿作为战争手段,以及虐待、蓄意攻击和杀害平民等,这些犯罪行为至今仍在持续。

同时,证据显示,以色列通过对加沙地带实施全面围困,其中包括关闭过境点、限制食品和药品等人道救援物资进入、断水断电、袭击和杀害平民以及人道救援人员等多种手段,“故意且有计划地剥夺了加沙各地平民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物品”。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图源:新华社

新一轮巴以冲突自2023年10月爆发以来,国际刑事法院对此事已有几次相关表态或动作。

2023年10月29日,检察官卡里姆·汗就表示,以色列必须立即放行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运入加沙地带,阻碍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地带或构成国际刑事法院管辖范围的罪行。他也透露,他的办公室正在调查新一轮巴以冲突中的战争罪、反人类罪行为。当天,他还访问了位于埃及和加沙交界处的拉法口岸。

2023年11月17日,卡里姆·汗发表声明,检察官办公室收到了来自南非、孟加拉国、玻利维亚、科摩罗和吉布提五个缔约国提出的移交巴勒斯坦国情势的请求,检察官办公室确认其对巴勒斯坦局势的调查始于2021年3月3日,涵盖2014年6月13日以来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包括东耶路撒冷实施的可能构成《罗马规约》所列罪行的行为。声明表示,调查仍在进行中,并包括了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袭击以来巴以之间升级的敌对行动和暴力行为。

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图源:央视网

今年4月29日,据新华社消息,美国媒体披露,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正准备就新一轮巴以冲突中的战争罪嫌疑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高级官员发布通缉令,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可能是通缉对象之一。

5月20日卡里姆·汗的申请逮捕令声明一出,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

据以色列总理办公室网站消息,内塔尼亚胡当地时间20日发表声明,称国际刑事法院对以色列没有管辖权,检察官卡里姆·汗的行为不会阻止以色列向哈马斯发动“正义战争”。

央视新闻报道,当天,内塔尼亚胡在其领导的利库德集团会议上表示,该决定是“可耻的”,并称这一决定不会阻止其个人和以色列继续行动。以色列外长卡茨20日表示,“对以色列总理和国防部长申请逮捕令,并将他们与哈马斯并列是历史性耻辱”。

逮捕令会让以色列收敛吗?

据公开资料,国际刑事法院于2002年7月正式成立,总部设在荷兰海牙,对涉嫌犯有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危害人类罪和侵略罪的个人进行独立的调查、起诉、审判。

法院成立的基础是1998年正式通过的《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以下简称《罗马规约》)。截至目前,《罗马规约》共有123个缔约方,以西欧、南美和非洲为主,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都不是缔约方。乌克兰本身不是缔约方,但从2013年起接受了该法院的管辖权。

根据《罗马规约》,国际刑事法院对缔约方行使管辖权。凭借联合国观察员身份,巴勒斯坦凭借成为《罗马规约》缔约方之一,因此被国际刑事法院视为独立国家,理论上也应接受该法院管辖。

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刑事法院虽然得到联合国大会的认可,但在法律上和职能上都独立于联合国。

国际刑事法院官网首页截图

据其官网信息,迄今为止,国际刑事法院法官已经发出46份逮捕令、9张出庭传票,审理了31起案件,作出10项定罪和4项无罪释放。由于各国的合作,有21人被拘留在国际刑事法院拘留中心,并已出庭;仍有17人逍遥法外;由于当事人死亡,对7人的指控已被撤销。

苏丹前总统奥马尔·巴希尔、科特迪瓦前总统洛朗·巴博、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等人都曾因为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等被国际刑事法院发出逮捕令。

不过,虽然以色列对该法院检察官申请逮捕令反应强烈,逮捕令申请还需经过预审庭审查,之后还需要由法官签发。

据参考消息,法新社报道称,该申请一旦获批就意味着,从理论上说,如果内塔尼亚胡和其他被发出逮捕令的人前往124个国际刑事法院成员国中的任何一个,当局都有义务将其逮捕,但国际刑事法院本身没有执行逮捕令的机制。

“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有实际效力。但目前为止,在国际司法实践中还没有出现过对现任国家领导人直接逮捕、送审的情况。另外,逮捕令还处在申请阶段,未来这一申请能否获批,获批后能否落地执行,都还有待观察。”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告诉潮新闻记者。

王晋表示,这次所申请的逮捕令对以色列而言更多起到施加国际舆论压力的作用,它代表着国际社会对本轮巴以冲突尽早结束、以更公正和平的方式解决巴以问题的期盼。

俄罗斯卫星社5月20日报道,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约翰逊20日表示,若国际刑事法院核准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逮捕令申请,美国国会就会考虑采取措施,其中包括制裁国际刑事法院。

美国总统拜登。图源:新华社

英国首相苏纳克的发言人也反对这一决定,表示,“这一决定对现在的局势毫无帮助,无论是停火、还是解救人质或者运送人道救援物资”。

据参考消息,英国《金融时报》5月21日报道,在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要求对以色列和哈马斯领导人发出逮捕令之后,欧洲各国反应不一。报道称,法国、比利时对国际刑事法院表示支持。但意大利外长安东尼奥·塔亚尼明确表达了相反意见。捷克总理菲亚拉称,针对内塔尼亚胡的战争罪指控“令人震惊,完全不可接受”。

报道指出,加沙战争暴露了欧盟成员国之间长期存在的分歧,捷克和匈牙利等国是以色列的坚定支持者,与西班牙、比利时和爱尔兰等国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形成对立。

此外,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22日,挪威、爱尔兰、西班牙三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以色列似乎正面临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和盟友渐失的“烦恼”。

“显然以色列对国际刑事法院的举动持强烈反对态度,并且以色列国内主流舆论还是倾向于继续进行军事作战。”王晋分析,因此,逮捕令申请很难让以色列收敛。但西方国家对逮捕令事件出现不同声音,进一步表明,尽早妥善解决巴以冲突、公正解决巴以问题正越来越成为国际共识和不可逆转的潮流。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总理、防长被同时申请逮捕 以色列会收敛吗?

稿源: 潮新闻 2024-05-23 10:54:00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5月20日,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就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加兰特涉嫌战争罪申请逮捕令。

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卡里姆·汗在声明中表示,检方有“合理理由相信”内塔尼亚胡和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对“至少自2023年10月8日起”在加沙地带犯下的“战争罪和反人类罪”负有刑事责任。

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卡里姆·汗。图源:国际刑事法院官网

此外,该检察官还对哈马斯的三名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穆罕默德·迪亚卜·易卜拉欣·马斯里和哈尼亚申请逮捕令,称三人对“至少从2023年10月7日起”在以色列领土和加沙地带犯下的“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负有刑事责任。

巴以冲突引国际刑事法院关注 

卡里姆·汗的声明中指出,以色列总理和国防部长所涉罪行是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发生冲突的背景下犯下的,包括将饥饿作为战争手段,以及虐待、蓄意攻击和杀害平民等,这些犯罪行为至今仍在持续。

同时,证据显示,以色列通过对加沙地带实施全面围困,其中包括关闭过境点、限制食品和药品等人道救援物资进入、断水断电、袭击和杀害平民以及人道救援人员等多种手段,“故意且有计划地剥夺了加沙各地平民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物品”。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图源:新华社

新一轮巴以冲突自2023年10月爆发以来,国际刑事法院对此事已有几次相关表态或动作。

2023年10月29日,检察官卡里姆·汗就表示,以色列必须立即放行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运入加沙地带,阻碍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地带或构成国际刑事法院管辖范围的罪行。他也透露,他的办公室正在调查新一轮巴以冲突中的战争罪、反人类罪行为。当天,他还访问了位于埃及和加沙交界处的拉法口岸。

2023年11月17日,卡里姆·汗发表声明,检察官办公室收到了来自南非、孟加拉国、玻利维亚、科摩罗和吉布提五个缔约国提出的移交巴勒斯坦国情势的请求,检察官办公室确认其对巴勒斯坦局势的调查始于2021年3月3日,涵盖2014年6月13日以来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包括东耶路撒冷实施的可能构成《罗马规约》所列罪行的行为。声明表示,调查仍在进行中,并包括了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袭击以来巴以之间升级的敌对行动和暴力行为。

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图源:央视网

今年4月29日,据新华社消息,美国媒体披露,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正准备就新一轮巴以冲突中的战争罪嫌疑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高级官员发布通缉令,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可能是通缉对象之一。

5月20日卡里姆·汗的申请逮捕令声明一出,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

据以色列总理办公室网站消息,内塔尼亚胡当地时间20日发表声明,称国际刑事法院对以色列没有管辖权,检察官卡里姆·汗的行为不会阻止以色列向哈马斯发动“正义战争”。

央视新闻报道,当天,内塔尼亚胡在其领导的利库德集团会议上表示,该决定是“可耻的”,并称这一决定不会阻止其个人和以色列继续行动。以色列外长卡茨20日表示,“对以色列总理和国防部长申请逮捕令,并将他们与哈马斯并列是历史性耻辱”。

逮捕令会让以色列收敛吗?

据公开资料,国际刑事法院于2002年7月正式成立,总部设在荷兰海牙,对涉嫌犯有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危害人类罪和侵略罪的个人进行独立的调查、起诉、审判。

法院成立的基础是1998年正式通过的《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以下简称《罗马规约》)。截至目前,《罗马规约》共有123个缔约方,以西欧、南美和非洲为主,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都不是缔约方。乌克兰本身不是缔约方,但从2013年起接受了该法院的管辖权。

根据《罗马规约》,国际刑事法院对缔约方行使管辖权。凭借联合国观察员身份,巴勒斯坦凭借成为《罗马规约》缔约方之一,因此被国际刑事法院视为独立国家,理论上也应接受该法院管辖。

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刑事法院虽然得到联合国大会的认可,但在法律上和职能上都独立于联合国。

国际刑事法院官网首页截图

据其官网信息,迄今为止,国际刑事法院法官已经发出46份逮捕令、9张出庭传票,审理了31起案件,作出10项定罪和4项无罪释放。由于各国的合作,有21人被拘留在国际刑事法院拘留中心,并已出庭;仍有17人逍遥法外;由于当事人死亡,对7人的指控已被撤销。

苏丹前总统奥马尔·巴希尔、科特迪瓦前总统洛朗·巴博、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等人都曾因为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等被国际刑事法院发出逮捕令。

不过,虽然以色列对该法院检察官申请逮捕令反应强烈,逮捕令申请还需经过预审庭审查,之后还需要由法官签发。

据参考消息,法新社报道称,该申请一旦获批就意味着,从理论上说,如果内塔尼亚胡和其他被发出逮捕令的人前往124个国际刑事法院成员国中的任何一个,当局都有义务将其逮捕,但国际刑事法院本身没有执行逮捕令的机制。

“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有实际效力。但目前为止,在国际司法实践中还没有出现过对现任国家领导人直接逮捕、送审的情况。另外,逮捕令还处在申请阶段,未来这一申请能否获批,获批后能否落地执行,都还有待观察。”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告诉潮新闻记者。

王晋表示,这次所申请的逮捕令对以色列而言更多起到施加国际舆论压力的作用,它代表着国际社会对本轮巴以冲突尽早结束、以更公正和平的方式解决巴以问题的期盼。

俄罗斯卫星社5月20日报道,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约翰逊20日表示,若国际刑事法院核准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逮捕令申请,美国国会就会考虑采取措施,其中包括制裁国际刑事法院。

美国总统拜登。图源:新华社

英国首相苏纳克的发言人也反对这一决定,表示,“这一决定对现在的局势毫无帮助,无论是停火、还是解救人质或者运送人道救援物资”。

据参考消息,英国《金融时报》5月21日报道,在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要求对以色列和哈马斯领导人发出逮捕令之后,欧洲各国反应不一。报道称,法国、比利时对国际刑事法院表示支持。但意大利外长安东尼奥·塔亚尼明确表达了相反意见。捷克总理菲亚拉称,针对内塔尼亚胡的战争罪指控“令人震惊,完全不可接受”。

报道指出,加沙战争暴露了欧盟成员国之间长期存在的分歧,捷克和匈牙利等国是以色列的坚定支持者,与西班牙、比利时和爱尔兰等国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形成对立。

此外,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22日,挪威、爱尔兰、西班牙三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以色列似乎正面临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和盟友渐失的“烦恼”。

“显然以色列对国际刑事法院的举动持强烈反对态度,并且以色列国内主流舆论还是倾向于继续进行军事作战。”王晋分析,因此,逮捕令申请很难让以色列收敛。但西方国家对逮捕令事件出现不同声音,进一步表明,尽早妥善解决巴以冲突、公正解决巴以问题正越来越成为国际共识和不可逆转的潮流。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