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黄合/文 宁波博物馆供图
河姆渡对于宁波知晓度的影响力,或许比我们预期的更大。
“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期间,曾因大量观众提出没来得及到现场实地参观,整个特展时间一延再延,从原定的3个月延长到了5个多月。
“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
都说“破圈不易”,河姆渡文化的“出圈”恰恰体现了赓续中华文脉的生命力,展示了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硬核实力”。
所以,作为一名宁波人,这次采访就如一次“朝圣之旅”。我努力从另一个视角出发,试图从海洋文化溯源的角度,重新审视河姆渡遗址的意义和价值,找到让河姆渡文化的海洋基因再次“破圈”的可能性。
数千年水系发达的环境,是否对于河姆渡先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应对神秘难测的海洋带来的未知风险过程中,河姆渡先民被激发出勇于挑战、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长达数千年的文明绵延,是否能为今日宁波的海洋基因提供对应的源头注脚?……
这些看似难以解答的问题,恰恰因为一个个远古遗址的发现,因为一代代跨学科跨专业专家们的前赴后继,而有了找到答案的可能。
上述展览正在宁波博物馆展出
我一边在采访,一边思绪就开始发散。
数千年前,或许在一个朝霞漫天的早晨,一群头发披肩的矫健少年,身披兽皮,手拿用兽骨磨制的用具,在干栏式建筑式样的木屋旁集合。
虽然愈加成熟的稻作技术,已足够支撑他们部落在这片土地上定居繁衍。但少年人的心性,终归希望寻找一些新鲜和刺激。每每抬眼望向那看不到尽头的河流,心中应该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好奇和冲动。
这无边无际的水面,尽头会是什么?
终于,部落里最聪明手巧者,“发明”了剖凿木头形成的舟,可以在水面上漂浮。手中的桨,则经历了反反复复的打磨,在水里划动时,既可以用来调整前行的方向,又可以推动船体前行。
经历了日升日落,克服了一次次暗流涌动的危险,他们见到了眼前的水面变得更加开阔,很多之前从未见到过的巨大生物在水面里成群游动。这片巨大的蓝色水域,就是后人所命名的“海洋”。
于是,他们带着海边的贝壳、捕捞的鱼类,回到了部落。在品尝鲜美的海鲜的过程中,他们将自己的见闻向更年轻的孩子们诉说,又在孩子心中种下了小小的种子……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我的合理想象。
只是,当我近距离接触这些遗存事物,似乎感受到了这个很多人印象中的农耕部落,骨子里那份强烈的自我驱动和挑战精神。
而这股子精神,恰恰在这片土地上绵延至今,体现在一代代宁波人逐浪前行、勇立潮头的奋斗拼搏中,镌刻在这座城市因海而行、港通天下的博大胸怀里……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希望更多人在溯源海洋文明的过程中,激发出追溯中华古史、探寻文明源流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