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院士来啦 | 高人指点 宁波这家企业营收翻倍
2024-07-02 17:1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宁网编前语

  今年是邓小平号召动员“宁波帮”建设宁波4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宁波帮”重要指示20周年。

  院士是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是引领创新发展的航标、创新资源的富矿,也是重要的“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

  作为全国著名院士之乡,早在2008年,宁波就为谋求转型破局,本着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在全省率先推出院士工作站建设目标,借院士高端智力,提高企业科创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推高质量发展。

  目前,宁波已累计建成市级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232家,柔性引进海内外院士200位、院士创新团队245个、高层次专家1478名。

  院士来了,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宁波市科协、宁波日报报网端联合推出“院士来啦”专题报道,带你走进一家家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走近高端智力,一探究竟。

今年3月,小米-卢米蓝OLED关键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启动揭牌。黄维(左二)院士出席。

  中国宁波网记者 成良田 实习生 金宇涵

  卢米蓝迎来爆发期。

  从2021年实现营收0.4亿元,到前年0.8亿元,再到去年的1.2亿元,近三年,宁波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营收几乎一年增一倍。

  “前期在科技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现在也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公司董事长陈志宽说。

  宁波卢米蓝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从事新型OLED材料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已跻身中国OLED材料领域第一梯队。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这是一种使用有机材料的自发光显示技术。它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具有很大成长空间。

  从某种角度上说,卢米蓝是站在科学家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这位科学家,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柔性电子技术领域的奠基人与开拓者黄维。

卢米蓝董事长陈志宽。

  上世纪90年代,陈志宽在北大就读时,就和黄维院士成为了师生。1997年,他又加入黄维院士的科研团队,一起从事新型OLED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

  “再后来,我开始自主创业,转向产业化方向,黄院士继续做前沿研究。”陈志宽介绍。

  产业化的底层理论基础,就是黄维院士团队关于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的研究成果。

  不过,从“书架”到“货架”,科技成果转化这关键一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OLED发光材料体系,包括红、绿、蓝主体发光材料和相应的客体发光材料,三者共同决定OLED发光器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OLED发光材料体系里,主体发光材料的技术难度很高,这项技术长久以来被国外厂商垄断。”陈志宽介绍。

  卢米蓝最先要做的就是红光主体材料的产业化。

  “高效率、长寿命、低功耗和低成本。”这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指标。“有一个性能达不到要求,这种材料就用不了。”陈志宽说。

  因此,如何调控方案确保各项参数达标,实现整体性能提升,这是产业化攻坚的一大难点。

  2019年9月,卢米蓝与黄维携手共建了院士工作站,随后通过一系列科研项目解决了产业化诸多难点。

  “黄院士给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建议。”陈志宽说,“在院士的指导下,以前需要十轮八轮的优化流程,现在两三轮就达标了,研发周期大大缩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这看似轻巧,其实事关成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成果转化激烈赛道上,效率、时间、成本至关重要。“如果被别人先做出来,我们就没机会了。”

  2022年,在卢米蓝与院士团队共同努力下,一举攻克了OLED材料的相关难题,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光主体材料实现量产,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这一突破性节点,也是卢米蓝站稳脚跟的关键一步。目前,卢米蓝在红光主体材料上已经和国外顶尖厂商在技术上达到“并跑”状态,正努力尝试实现“领跑”,不断提升我国在OLED上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一行,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每年需要开发两代材料,如果不及时更新技术,一年后产品可能就会被淘汰。”陈志宽说。

  创新,一刻也不能松懈。

  院士工作站成立以来,卢米蓝与院士团队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开展柔性电子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

  目前,双方已合作开展科研项目5项,其中浙江省科技厅项目1项,工信部项目2项,攻克技术难题5项,开发新产品5个,申请专利50余项,开展学术会议、决策咨询多次,培养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共计8人。

  不仅是技术攻关、人才培养,院士及团队在资源导入上,也带来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好处。

2022年,卢米蓝旗下子公司年产30吨OLED材料生产线项目破土动工。

  卢米蓝的第一笔融资,就离不开院士的“牵线搭桥”。

  2016年11月,刚刚创业的陈志宽正在到处寻找投资人。当时,激智科技刚刚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创始人是黄维的学生张彦。

  在黄维的“撮合”下,两位同门在南京经过一轮简短的讨论,双方敲定了投资计划

  “对于初创型科技企业来说,项目不确定性很大,第一笔投资其实非常难拿到。”陈志宽坦言。

  得益于黄维院士一直是团队的技术顾问,他的引荐和背书为卢米蓝争取到了这笔宝贵的天使投资。

  有高人指点,有资源导入,有创新驱动,公司发展持续向好。

  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3月,小米-卢米蓝OLED关键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启动揭牌;今天7月,总投资1.3亿元的生产基地完成厂房建设……

  “我们将持续坚持创新,不断突破OLED显示产业领域技术难题和瓶颈,为加速实现我国OLED产业的全面超越做出贡献。”陈志宽说。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院士来啦 | 高人指点 宁波这家企业营收翻倍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7-02 17:11:00

  宁网编前语

  今年是邓小平号召动员“宁波帮”建设宁波4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宁波帮”重要指示20周年。

  院士是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是引领创新发展的航标、创新资源的富矿,也是重要的“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

  作为全国著名院士之乡,早在2008年,宁波就为谋求转型破局,本着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在全省率先推出院士工作站建设目标,借院士高端智力,提高企业科创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推高质量发展。

  目前,宁波已累计建成市级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232家,柔性引进海内外院士200位、院士创新团队245个、高层次专家1478名。

  院士来了,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宁波市科协、宁波日报报网端联合推出“院士来啦”专题报道,带你走进一家家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走近高端智力,一探究竟。

今年3月,小米-卢米蓝OLED关键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启动揭牌。黄维(左二)院士出席。

  中国宁波网记者 成良田 实习生 金宇涵

  卢米蓝迎来爆发期。

  从2021年实现营收0.4亿元,到前年0.8亿元,再到去年的1.2亿元,近三年,宁波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营收几乎一年增一倍。

  “前期在科技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现在也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公司董事长陈志宽说。

  宁波卢米蓝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从事新型OLED材料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已跻身中国OLED材料领域第一梯队。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这是一种使用有机材料的自发光显示技术。它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具有很大成长空间。

  从某种角度上说,卢米蓝是站在科学家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这位科学家,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柔性电子技术领域的奠基人与开拓者黄维。

卢米蓝董事长陈志宽。

  上世纪90年代,陈志宽在北大就读时,就和黄维院士成为了师生。1997年,他又加入黄维院士的科研团队,一起从事新型OLED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

  “再后来,我开始自主创业,转向产业化方向,黄院士继续做前沿研究。”陈志宽介绍。

  产业化的底层理论基础,就是黄维院士团队关于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的研究成果。

  不过,从“书架”到“货架”,科技成果转化这关键一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OLED发光材料体系,包括红、绿、蓝主体发光材料和相应的客体发光材料,三者共同决定OLED发光器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OLED发光材料体系里,主体发光材料的技术难度很高,这项技术长久以来被国外厂商垄断。”陈志宽介绍。

  卢米蓝最先要做的就是红光主体材料的产业化。

  “高效率、长寿命、低功耗和低成本。”这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指标。“有一个性能达不到要求,这种材料就用不了。”陈志宽说。

  因此,如何调控方案确保各项参数达标,实现整体性能提升,这是产业化攻坚的一大难点。

  2019年9月,卢米蓝与黄维携手共建了院士工作站,随后通过一系列科研项目解决了产业化诸多难点。

  “黄院士给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建议。”陈志宽说,“在院士的指导下,以前需要十轮八轮的优化流程,现在两三轮就达标了,研发周期大大缩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这看似轻巧,其实事关成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成果转化激烈赛道上,效率、时间、成本至关重要。“如果被别人先做出来,我们就没机会了。”

  2022年,在卢米蓝与院士团队共同努力下,一举攻克了OLED材料的相关难题,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光主体材料实现量产,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这一突破性节点,也是卢米蓝站稳脚跟的关键一步。目前,卢米蓝在红光主体材料上已经和国外顶尖厂商在技术上达到“并跑”状态,正努力尝试实现“领跑”,不断提升我国在OLED上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一行,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每年需要开发两代材料,如果不及时更新技术,一年后产品可能就会被淘汰。”陈志宽说。

  创新,一刻也不能松懈。

  院士工作站成立以来,卢米蓝与院士团队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开展柔性电子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

  目前,双方已合作开展科研项目5项,其中浙江省科技厅项目1项,工信部项目2项,攻克技术难题5项,开发新产品5个,申请专利50余项,开展学术会议、决策咨询多次,培养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共计8人。

  不仅是技术攻关、人才培养,院士及团队在资源导入上,也带来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好处。

2022年,卢米蓝旗下子公司年产30吨OLED材料生产线项目破土动工。

  卢米蓝的第一笔融资,就离不开院士的“牵线搭桥”。

  2016年11月,刚刚创业的陈志宽正在到处寻找投资人。当时,激智科技刚刚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创始人是黄维的学生张彦。

  在黄维的“撮合”下,两位同门在南京经过一轮简短的讨论,双方敲定了投资计划

  “对于初创型科技企业来说,项目不确定性很大,第一笔投资其实非常难拿到。”陈志宽坦言。

  得益于黄维院士一直是团队的技术顾问,他的引荐和背书为卢米蓝争取到了这笔宝贵的天使投资。

  有高人指点,有资源导入,有创新驱动,公司发展持续向好。

  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3月,小米-卢米蓝OLED关键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启动揭牌;今天7月,总投资1.3亿元的生产基地完成厂房建设……

  “我们将持续坚持创新,不断突破OLED显示产业领域技术难题和瓶颈,为加速实现我国OLED产业的全面超越做出贡献。”陈志宽说。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