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励志行 | 与“90后”老校友重忆宁波中学“内迁路”
2024-07-22 20:3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双百”惠民行第二季

  中国宁波网记者 王伟 通讯员 邹晔

  “我们重走在内迁路上,收集着来自不同人关于宁中历史的记忆碎片,渐渐体会到‘存死的心,走活的路’之于宁中人的精神指引。”

  7月15日至19日,宁波中学师生代表第九年重走“内迁路”。这是参与活动的学生鲁芊羽在回程路上写下的文字。

  今年,4名新入职教师、10名学生代表以及14名磐安双峰乡师生代表参与到这堂“行走的思政课”里。

  曾经接纳过宁中师生的村庄,村庄里的宗祠是鲜活的“教材”,当年就读宁中、现已90多岁的老校友们是最好的“教师”。

  重走内迁之路 共寻当年足迹

  沿着80多年前宁波中学的迁校路线,师生们实地走访当年流亡办学征途中的鄞州胡家坟、嵊州太平村、嵊州玠溪村、磐安大皿村。 

  7月14日,校史馆李红老师和团委邹晔老师陪同磐安双峰乡师生代表一行前往鄞州胡家坟,寻访办学旧址西林禅寺、西林庙等地。

  在当地村干部的引荐下,一位90岁高龄的胡老先生为大家讲述了宁波中学迁校至胡家坟办学时的场景。

  7月15日,师生一行到达嵊州长乐镇,徒步参观了太平村、坎流村等多个办学旧址。

  在玠溪村,师生们走访赵仲苏校长故居,当年赵校长居住处是郑元忠老人的家,老人当年只是个七八岁的孩子,但至今仍记得赵校长和他的女儿“毛毛姐姐”。

  对于如今的同学们来说,抚摸着斑驳的墙壁,伴随着解说的声音,时间恍若回到80多年前,书本上的历史此刻浮现于眼前,驻留于心间。

  7月16日,师生一行来到磐安大皿村。

  当地志愿者曹老师带领大家寻访了4个办学祠堂,医务室、音乐教室、操场等地。在宁波中学抗战内迁大皿纪念馆里,大家看到宁中人与大皿人对于保护这段历史做出的共同努力。

  对话老校友,解读革命精神

  如今已经99岁高龄的郑剑纬老人曾在嵊州玠溪考入宁中。

  村书记说,老人从过完年后就在问宁波中学的师生何时来玠溪。老先生耳聪目明,为同学们讲述了当年他在宁中的求学经历。

  在磐安,大家分别拜访了94岁的羊周基、95岁的陈大云、96岁的孔金良、97岁的羊爱春四位老校友。

  听着他们的讲述,那段可歌可泣的办学历史逐渐清晰起来,让大家感受到了将抗战精神以及宁中故事传承下去的意义。

  结对双峰小学 调研生物多样性

  7月17日,宁中师生来到双峰小学,这是宁波中学的结对小学。

  邹晔老师代表学校捐赠“宁波中学赵仲苏奖学金”6000元和价值2000元的文体用品。勉励两地学生铭记历史,共同延续友谊。

  当天,宁中师生为孩子们开设了英语、科学等趣味活动课程。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7月18日至19日,师生们分两组进行“古村落生物多样性”主题调研。

  磐安榉溪村作为江南最大的孔子后裔聚居地,有全国仅有的三个孔氏家庙之一。

  这里的村民有种植药材的传统,师生们分组拜访了“赤脚医生”孔长春和孔金女,并聆听了他们的故事。正是有了他们,这座古村落的“本草传承”生态系统才得以深深扎根并活态呈现。

  同时,师生们分两组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研,并逐一分享本次实践活动的体验,五天的重走内迁之路,就此画上圆满句号。

  学生感言

  2502班洪嘉豪“存死的心,走活的路”。

  行走在内迁路上,我们于历史中寻根,发掘宁中人代代相传的精神内核。

  在这五天的旅程中,我看见了从前的感人故事,更看见了许多为追根溯源而蹒跚前行的老师。

  他们教会了我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做到不在洪流中迷失自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发掘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改变现在和展望未来。

  2513班傅郎宇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有一群怀揣着激情和希望的老师和学生不惧连天的炮火和凶残的敌人,在曲水峻岭间穿梭,一路上弦歌不辍,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这高尚的气节作为如今我们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学习生活中迷茫时,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鼓舞我们奋楫向前。

  2609班徐智昂八十多年的时光悠悠而过,行走在大皿的街头巷尾,皮鞋与地面碰撞的声音、上下课时赵校长所敲响的钟声、同学们精神昂扬的歌声仍依稀可闻。

  这堂行走在内迁路上的“思政课”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是对现实的守望,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励志行 | 与“90后”老校友重忆宁波中学“内迁路”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7-22 20:33: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王伟 通讯员 邹晔

  “我们重走在内迁路上,收集着来自不同人关于宁中历史的记忆碎片,渐渐体会到‘存死的心,走活的路’之于宁中人的精神指引。”

  7月15日至19日,宁波中学师生代表第九年重走“内迁路”。这是参与活动的学生鲁芊羽在回程路上写下的文字。

  今年,4名新入职教师、10名学生代表以及14名磐安双峰乡师生代表参与到这堂“行走的思政课”里。

  曾经接纳过宁中师生的村庄,村庄里的宗祠是鲜活的“教材”,当年就读宁中、现已90多岁的老校友们是最好的“教师”。

  重走内迁之路 共寻当年足迹

  沿着80多年前宁波中学的迁校路线,师生们实地走访当年流亡办学征途中的鄞州胡家坟、嵊州太平村、嵊州玠溪村、磐安大皿村。 

  7月14日,校史馆李红老师和团委邹晔老师陪同磐安双峰乡师生代表一行前往鄞州胡家坟,寻访办学旧址西林禅寺、西林庙等地。

  在当地村干部的引荐下,一位90岁高龄的胡老先生为大家讲述了宁波中学迁校至胡家坟办学时的场景。

  7月15日,师生一行到达嵊州长乐镇,徒步参观了太平村、坎流村等多个办学旧址。

  在玠溪村,师生们走访赵仲苏校长故居,当年赵校长居住处是郑元忠老人的家,老人当年只是个七八岁的孩子,但至今仍记得赵校长和他的女儿“毛毛姐姐”。

  对于如今的同学们来说,抚摸着斑驳的墙壁,伴随着解说的声音,时间恍若回到80多年前,书本上的历史此刻浮现于眼前,驻留于心间。

  7月16日,师生一行来到磐安大皿村。

  当地志愿者曹老师带领大家寻访了4个办学祠堂,医务室、音乐教室、操场等地。在宁波中学抗战内迁大皿纪念馆里,大家看到宁中人与大皿人对于保护这段历史做出的共同努力。

  对话老校友,解读革命精神

  如今已经99岁高龄的郑剑纬老人曾在嵊州玠溪考入宁中。

  村书记说,老人从过完年后就在问宁波中学的师生何时来玠溪。老先生耳聪目明,为同学们讲述了当年他在宁中的求学经历。

  在磐安,大家分别拜访了94岁的羊周基、95岁的陈大云、96岁的孔金良、97岁的羊爱春四位老校友。

  听着他们的讲述,那段可歌可泣的办学历史逐渐清晰起来,让大家感受到了将抗战精神以及宁中故事传承下去的意义。

  结对双峰小学 调研生物多样性

  7月17日,宁中师生来到双峰小学,这是宁波中学的结对小学。

  邹晔老师代表学校捐赠“宁波中学赵仲苏奖学金”6000元和价值2000元的文体用品。勉励两地学生铭记历史,共同延续友谊。

  当天,宁中师生为孩子们开设了英语、科学等趣味活动课程。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7月18日至19日,师生们分两组进行“古村落生物多样性”主题调研。

  磐安榉溪村作为江南最大的孔子后裔聚居地,有全国仅有的三个孔氏家庙之一。

  这里的村民有种植药材的传统,师生们分组拜访了“赤脚医生”孔长春和孔金女,并聆听了他们的故事。正是有了他们,这座古村落的“本草传承”生态系统才得以深深扎根并活态呈现。

  同时,师生们分两组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研,并逐一分享本次实践活动的体验,五天的重走内迁之路,就此画上圆满句号。

  学生感言

  2502班洪嘉豪“存死的心,走活的路”。

  行走在内迁路上,我们于历史中寻根,发掘宁中人代代相传的精神内核。

  在这五天的旅程中,我看见了从前的感人故事,更看见了许多为追根溯源而蹒跚前行的老师。

  他们教会了我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做到不在洪流中迷失自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发掘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改变现在和展望未来。

  2513班傅郎宇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有一群怀揣着激情和希望的老师和学生不惧连天的炮火和凶残的敌人,在曲水峻岭间穿梭,一路上弦歌不辍,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这高尚的气节作为如今我们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学习生活中迷茫时,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鼓舞我们奋楫向前。

  2609班徐智昂八十多年的时光悠悠而过,行走在大皿的街头巷尾,皮鞋与地面碰撞的声音、上下课时赵校长所敲响的钟声、同学们精神昂扬的歌声仍依稀可闻。

  这堂行走在内迁路上的“思政课”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是对现实的守望,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