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深耕“全域整治”!宁波489平方公里试点区域做活土地文章
2024-09-01 07:16: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专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千亩方”长势喜人。记者刘波摄

  “以前土地分散,给1400多亩土地施肥,30个工人得花上好几天。现在土地集中连片了,我们夫妻俩一人一台无人机,2天就能干完。机械化操作,播种竣工、施肥精准,土地的亩产也跟着上涨,从最初的350公斤到现在的700公斤!”这是80后新农人倪敬杰承包灵山“千亩方”农田后的最大感受。

  记者从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早在2022年宁波就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在全市域范围、针对全资源要素开展综合整治的试点城市。全市划定首批11个示范片区,谋划807个项目,在试点区4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做透土地“文章”,通过聚焦粮食和生态安全保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等,探寻国土空间整治“最优解”,让居民共享共富整治成效。

  集中连片

  整出翠屏山南麓千亩良田

  甬城的夏季,户外是炙热的阳光和涌动的热浪,而在江北区灵山村“千亩方”,眼前是广袤无边的绿意,风吹禾苗绿波荡漾,成群白鹭翱翔田间,给这道靓丽的风景,增添了一丝灵动。

  “庄桥-洪塘片区,是宁波中心城区唯一一处紧邻翠屏山中央公园的整治片区。去年,通过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恢复耕地552亩,使灵山‘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连片面积达1425亩。”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北分局副局长罗森介绍,“整治完成后,优化了国土空间布局,提升了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保障了农业生产效率,有效推动了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

  集中连片后的土地,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了哪些帮助?承包这些农田的倪敬杰夫妇最有发言权。倪敬杰是山东人,从事农业生产已有近20年。“近几年,数字化农业发展迅速,自从2019年购买第一台农用无人机起,现在已经购买了4台了。自动驾驶插秧机、拖拉机等机械设备都是数字化农业的标配。”倪敬杰说,“土地的集中连片,让这些大型机械设备有了用武之地,以前一名工人背着打药桶一天最多施肥50亩,现在一台无人机一天500亩都能轻轻松松。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亩产的提升,早些年平均亩产只有350公斤,现在提升至了700公斤,几乎翻了一番。”

  除了打造灵山“千亩方”,荪湖、安山村、慈江村、湖心村、观庄村、山东村耕地功能已经基本恢复,形成荣吉西路以北四大耕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集聚区,真正实现“耕地”变“良田”,“满天星”连成“百千万”。

  “江北区立足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目标,选取庄桥-洪塘片区作为示范片区,目标打造成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近郊绿色转型示范区。通过全域整治实现粮食安全稳定、乡村精致美丽、城乡融合发展、产业集聚增效、都市功能提升的整治成效。”罗森表示。

  综合整治

  激发出全市水稻高产新纪录

  那么,我市是如何在489平方公里试点区域内,做活土地“文章”的呢?

  在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推进中,镇海区完成耕地功能恢复680亩、建设用地复垦422亩,开展1个“百亩方”永农集中连片整治项目约647亩,高标准农田整治637亩。

  这块637亩的高标准农田,位于镇海区蛟川街道南洪片。“637亩高标准农田的建成,得益于南洪村的整村搬迁。在整村拆迁、复垦项目实施中,南洪村571户、1696个村民跨镇街安置到了南部城区,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腾出空间。”镇海区蛟川街道办事处主任梁晓俊介绍道。以此为契机,镇海区实施建设用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实现耕地增量2090亩,农民每年增收800元/亩。

  来自台州的种粮大户郑荣希,今年在镇海区承包了3700亩土地,包含蛟川片区800余亩土地。土地的集中连片,让这位种地30多年的农民,心生感慨。“以前土地零散,东一块西一块,承包3000多亩土地想都不敢想!”郑荣希说,“如今,土地连片了,能大面积推进机械化操作,进行农田的统防统治,对降低耕作成本有很大的帮助!”

  在海曙区古林镇蜃蛟,则有一块1.09万亩规模化水稻种植数字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这是目前华东地区唯一一个大田种植数字农业试点项目。试点区内,包含了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1处、催芽暗室492平方米,升级改造机库与备用机房20平方米,建设智能灌溉示范区800亩,无人机遥感示范区400亩等。

  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体系建立后,在200余亩百亩方攻关田内,种植“甬优31”水稻,农业农村部组织省内外专家随机抽取3块百亩方攻关田进行测产,经过称重、去杂等环节,最终测定百亩方平均亩产984.16公斤,最高单产1020.0公斤,双双打破宁波市尘封11年的水稻高产纪录。

耕地连片,让大型农具一展身手。记者刘波摄

  盘活土地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盘活土地资源、促进空间资源流动、改善村民生活居住条件、实现村民资产的增值、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带来的利好,成为了撬动乡村振兴、共富先行的支点。

  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集中,镇海区完成包括南洪在内的石化区周边6个村的整体搬迁,共有1.56万名村民实现了拆迁安置;农民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76岁的吴志毛原先是南洪村村民,两年前,镇海区全域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南洪村实施整体搬迁,他和同村的571户村民一起,从北乡迁到了南城,新家位于青枫雅苑安置小区。吴志毛对新小区很满意:“没想到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搬到城里生活,住上崭新的楼房。城市里生活,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孩子提供了更好的就学条件,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出门锻炼、买菜、就医,都能在家门口解决,生活条件带来了很大的改善!”

  通过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奉化区江口街道通过地类恢复、生态修复,形成万亩良田集中连片保护区,打造了“剡水田园”万亩农业基地,实现农田建设高标准、生产数字化、管理智慧化。

  傅美蓉是江口街道的村民,她把自家2.7亩土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出去,空闲时就来剡水田园智能农业种植基地打打零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基地的工作不算累,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我很满意!”傅美蓉笑着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奉化区厚植耕地保护,深化土地承包权流转改革,村庄年集体经济收入提升15万元-40万元;打造“坞里就业”平台,组织农民培训89次,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江北区洪塘街道,对安山村整治村容村貌,对村庄约20公顷村庄的外立面进行了改造,并对旧村直播馆、游客服务中心、共富馆、村委会等场馆进行设计施工布展,提升了安山村人居环境和旅游服务品质,吸引了乡野办公、民宿、文创等新业态入驻,进一步带动了村民共富。记者周科娜

  宁波晚报通讯员 邹婕羽曾妍 林丰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深耕“全域整治”!宁波489平方公里试点区域做活土地文章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4-09-01 07:16:00

“千亩方”长势喜人。记者刘波摄

  “以前土地分散,给1400多亩土地施肥,30个工人得花上好几天。现在土地集中连片了,我们夫妻俩一人一台无人机,2天就能干完。机械化操作,播种竣工、施肥精准,土地的亩产也跟着上涨,从最初的350公斤到现在的700公斤!”这是80后新农人倪敬杰承包灵山“千亩方”农田后的最大感受。

  记者从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早在2022年宁波就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在全市域范围、针对全资源要素开展综合整治的试点城市。全市划定首批11个示范片区,谋划807个项目,在试点区4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做透土地“文章”,通过聚焦粮食和生态安全保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等,探寻国土空间整治“最优解”,让居民共享共富整治成效。

  集中连片

  整出翠屏山南麓千亩良田

  甬城的夏季,户外是炙热的阳光和涌动的热浪,而在江北区灵山村“千亩方”,眼前是广袤无边的绿意,风吹禾苗绿波荡漾,成群白鹭翱翔田间,给这道靓丽的风景,增添了一丝灵动。

  “庄桥-洪塘片区,是宁波中心城区唯一一处紧邻翠屏山中央公园的整治片区。去年,通过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恢复耕地552亩,使灵山‘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连片面积达1425亩。”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北分局副局长罗森介绍,“整治完成后,优化了国土空间布局,提升了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保障了农业生产效率,有效推动了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

  集中连片后的土地,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了哪些帮助?承包这些农田的倪敬杰夫妇最有发言权。倪敬杰是山东人,从事农业生产已有近20年。“近几年,数字化农业发展迅速,自从2019年购买第一台农用无人机起,现在已经购买了4台了。自动驾驶插秧机、拖拉机等机械设备都是数字化农业的标配。”倪敬杰说,“土地的集中连片,让这些大型机械设备有了用武之地,以前一名工人背着打药桶一天最多施肥50亩,现在一台无人机一天500亩都能轻轻松松。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亩产的提升,早些年平均亩产只有350公斤,现在提升至了700公斤,几乎翻了一番。”

  除了打造灵山“千亩方”,荪湖、安山村、慈江村、湖心村、观庄村、山东村耕地功能已经基本恢复,形成荣吉西路以北四大耕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集聚区,真正实现“耕地”变“良田”,“满天星”连成“百千万”。

  “江北区立足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目标,选取庄桥-洪塘片区作为示范片区,目标打造成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近郊绿色转型示范区。通过全域整治实现粮食安全稳定、乡村精致美丽、城乡融合发展、产业集聚增效、都市功能提升的整治成效。”罗森表示。

  综合整治

  激发出全市水稻高产新纪录

  那么,我市是如何在489平方公里试点区域内,做活土地“文章”的呢?

  在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推进中,镇海区完成耕地功能恢复680亩、建设用地复垦422亩,开展1个“百亩方”永农集中连片整治项目约647亩,高标准农田整治637亩。

  这块637亩的高标准农田,位于镇海区蛟川街道南洪片。“637亩高标准农田的建成,得益于南洪村的整村搬迁。在整村拆迁、复垦项目实施中,南洪村571户、1696个村民跨镇街安置到了南部城区,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腾出空间。”镇海区蛟川街道办事处主任梁晓俊介绍道。以此为契机,镇海区实施建设用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实现耕地增量2090亩,农民每年增收800元/亩。

  来自台州的种粮大户郑荣希,今年在镇海区承包了3700亩土地,包含蛟川片区800余亩土地。土地的集中连片,让这位种地30多年的农民,心生感慨。“以前土地零散,东一块西一块,承包3000多亩土地想都不敢想!”郑荣希说,“如今,土地连片了,能大面积推进机械化操作,进行农田的统防统治,对降低耕作成本有很大的帮助!”

  在海曙区古林镇蜃蛟,则有一块1.09万亩规模化水稻种植数字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这是目前华东地区唯一一个大田种植数字农业试点项目。试点区内,包含了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1处、催芽暗室492平方米,升级改造机库与备用机房20平方米,建设智能灌溉示范区800亩,无人机遥感示范区400亩等。

  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体系建立后,在200余亩百亩方攻关田内,种植“甬优31”水稻,农业农村部组织省内外专家随机抽取3块百亩方攻关田进行测产,经过称重、去杂等环节,最终测定百亩方平均亩产984.16公斤,最高单产1020.0公斤,双双打破宁波市尘封11年的水稻高产纪录。

耕地连片,让大型农具一展身手。记者刘波摄

  盘活土地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盘活土地资源、促进空间资源流动、改善村民生活居住条件、实现村民资产的增值、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带来的利好,成为了撬动乡村振兴、共富先行的支点。

  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集中,镇海区完成包括南洪在内的石化区周边6个村的整体搬迁,共有1.56万名村民实现了拆迁安置;农民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76岁的吴志毛原先是南洪村村民,两年前,镇海区全域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南洪村实施整体搬迁,他和同村的571户村民一起,从北乡迁到了南城,新家位于青枫雅苑安置小区。吴志毛对新小区很满意:“没想到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搬到城里生活,住上崭新的楼房。城市里生活,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孩子提供了更好的就学条件,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出门锻炼、买菜、就医,都能在家门口解决,生活条件带来了很大的改善!”

  通过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奉化区江口街道通过地类恢复、生态修复,形成万亩良田集中连片保护区,打造了“剡水田园”万亩农业基地,实现农田建设高标准、生产数字化、管理智慧化。

  傅美蓉是江口街道的村民,她把自家2.7亩土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出去,空闲时就来剡水田园智能农业种植基地打打零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基地的工作不算累,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我很满意!”傅美蓉笑着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奉化区厚植耕地保护,深化土地承包权流转改革,村庄年集体经济收入提升15万元-40万元;打造“坞里就业”平台,组织农民培训89次,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江北区洪塘街道,对安山村整治村容村貌,对村庄约20公顷村庄的外立面进行了改造,并对旧村直播馆、游客服务中心、共富馆、村委会等场馆进行设计施工布展,提升了安山村人居环境和旅游服务品质,吸引了乡野办公、民宿、文创等新业态入驻,进一步带动了村民共富。记者周科娜

  宁波晚报通讯员 邹婕羽曾妍 林丰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