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媒体记者在浙纺服院体验非遗文化。记者严瑾摄
“太方便了!以后,我们不用花时间办理签证就可以随时来中国出差旅游了。”日前,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外贸人Klemen从匈牙利布达佩斯出发,乘飞机抵达宁波栎社国际机场。
他将宁波视为这趟中国之行的首站,一边拜访供应商,一边品尝“透骨新鲜”的宁波美味,沉醉于东钱湖的秀丽风光。
自2023年末以来,中国已对38个国家实行免签,其中就包括波兰、匈牙利、希腊、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等中东欧国家。
来自中东欧的新老朋友们和中国“双向奔赴”,在“首选之地”宁波谱写民心相通的新篇。
“双向奔赴,说走就走”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在中国扩大免签“朋友圈”的背景下,中东欧国家的朋友们推开了一扇走进中国的“大门”,让旅游架起人文交流的桥梁。
中东欧国家旅行商踩线团来到宁波。市文旅局供图
11月26日,宁波迎来一批前来“踩点”的中东欧国家旅行商踩线团。来自匈牙利、波兰、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等国的20余位旅行商代表“打卡”弥勒圣坛、弥勒博物馆、天一阁、慈城等景点。
现场,保加利亚全国旅游业协会总干事Martin Zahariev连连赞叹:“震撼,惊喜!”
“宁波是我见过最好的城市之一!这里有恢宏的建筑,让人看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我想再次来宁波,明年、后年以及未来的每一年。”Martin Zahariev对宁波高度评价。他正在成为宁波旅游的“天使用户”,将带动更多中东欧的旅客“种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对中东欧人士而言,免签意味着他们无需经历繁琐的流程,就能“说走就走”,大幅提升其来华意愿。而对中国游客来说,随着出境游复苏,中东欧地区的小众“宝藏国家”或将成为避开人潮的好去处。
在宁波创业的保加利亚小伙高伟义,正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文旅合作、文化传播、活动运营。他明年的工作重心,就是推动双边旅客的“双向奔赴”。
今年10月,高伟义在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支持下,组织保加利亚代表团来宁波参加“海丝文旅大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推介了保加利亚的酸奶文化。许多中国的年轻人都喝过‘莫斯利安’酸奶,却第一次知道它是保加利亚一座村庄的名字。我们还告诉他们,保加利亚不仅有玫瑰谷,还有历史悠久的古罗马戏剧院,能让人看到更大的世界……”高伟义说。同时,高伟义注意到,今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航班频次日益密集,其中宁波和布达佩斯之间就有直航。
高伟义相信,有了这条“空中丝绸之路”,宁波将吸引更多周边旅客,在此开启中东欧深度游;而中东欧国家的旅行社在安排“中国游”行程时,也能将宁波的天一阁、老外滩、雪窦山等景点加入清单。
科教交流不止步
在免签为文旅注入活力的同时,宁波和中东欧国家的科教人士之间始终保持密切往来。
12月2日,2024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智库圆桌会议暨中东欧国家创新中国行启动仪式在宁波举办。会上,“创新合作智库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55家单位发起,将增进双边的政策沟通、人员互访、技术互学、经验互鉴。
“宁波是塞尔维亚企业进入中国的门户。此前,不少塞尔维亚商品都通过宁波进入中国;如今,我们也在推动宁波和塞尔维亚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合作,如新能源汽车、软件工程、生物医药等行业。而智库联盟将为科研人士搭建常态化沟通机制,为产业合作注入动力。”塞尔维亚工商会驻华代表处主任耶莱娜·斯特凡诺维奇表示。
以高校为载体,宁波和中东欧国家之间正在涌现更多故事。202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职业院校产教联盟在宁波成立。作为联盟的牵头单位之一,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纺服院)正成为中东欧代表了解中国的载体。
“Welcome to China!”今年5月,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记者蒂霍米尔·伊格纳托夫在浙纺服院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下午。他看到,这里的大学生洋溢着笑容,在补光灯和镜头前为中东欧商品直播带货,还带他参观了服装产业数字化“未来工厂”,体验绘扇面等非遗文化。
“我观察到,宁波是一座商贸文化发达的城市,学生们在校园里锻炼市场营销能力。而中国的电商发展,确实走在世界前列。”蒂霍米尔说,他从这群年轻人的笑容中看到一股力量,而这股力量将为中国带来美好的未来。这些恰是他报道“今日现代中国”的切面。
在浙纺服院副校长胡宇看来,“民心相通”是促进国际合作发展的重要纽带。近期,中国对多个中东欧国家实行免签,将有力加强双边高校的人员往来、教育交流、师生访学、科研互动,对推进宁波和中东欧国家的产教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奏响文明互鉴乐章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当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正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今年5月的2024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交流周期间,来自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艺术家们相聚在“宁波之夜”,共同奏响悠扬的交响乐。当《华丽的大波兰舞曲》遇上《茉莉花》,千回百转的旋律,谱写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明交融的乐章。
“在我看来,这场音乐会是本次交流周的核心亮点之一,不仅奏响中东欧国家的标志性曲目,还吸引全球各地的音乐家加盟。我看到宁波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引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匈牙利《新闻报》记者布莱姆·纳吉·马尔东分享道。
更令布莱姆感慨的是,宁波与中东欧国家的文化交融,早在百年前就埋下伏笔。
1823年,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出生。他的作品《自由与爱情》,正是由1910年出生的宁波象山籍革命诗人殷夫翻译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佳句,被中国读者广为传诵至今,成为中匈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一笔。
殷夫与裴多菲虽然出生相隔近一个世纪,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经历——他们都是诗人、革命家,都因投身于祖国的革命事业在20多岁时壮烈牺牲。
专家认为,殷夫翻译的《自由与爱情》之所以深入人心,正是因为他是裴多菲的“中国知音”,并在诗句中融入独特生命体验和思想。
今年6月11日,殷夫的纪念像在匈牙利基什孔弗莱吉哈佐市裴多菲译者雕像园落成揭幕,象征着他与裴多菲跨越时空的相见,标志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又架起一座友谊之桥。
而类似这样的“隔空对话”,还在宁波上演。
今年4月,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考里科·卡塔琳个人生平展在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开幕,两位传奇女性隔空“相会”。作为科研工作者,卡塔琳和屠呦呦勇于创新、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品质,鼓舞着一批批前来参观的人群,也汇聚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力量。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未来,正是深植于这一次次文明互鉴的成果之中。
“当前,宁波正打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人文交流的首选之地。去年,我们在第三届中东欧博览会期间举办中东欧美食与‘味美浙江·百县千碗’等活动,让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舌尖上相遇。后续,我们将通过举办一系列双边经贸、旅游、美食、体育交流活动,让宁波市民在家门口感受中东欧文化。”宁波市中东欧博览与合作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严瑾 通讯员吴瑶君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