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顾嘉懿 通讯员郑拓 李本侹
日前,鄞州区文保中心接到市民报料后,经实地走访确认:在东钱湖边的小百步尖(剑)山峰上存在一处兵营遗址,经专家研判,或为太平天国时期兵营遗迹。
据光绪《鄞县志》记载,1861年太平天国“来王”陆顺德率部攻打奉化城时,曾经在亭溪岭一带和朝廷进行过战斗。此次发现的营寨,或为当年战火遗痕。
新发现的兵营遗址。本文图片视频素材均由鄞州区文保中心提供
古道深处,发现兵营遗迹
据介绍,小百步尖(剑)兵营遗址位于鄞州区横溪镇栎斜村小百步尖(剑)山峰西麓,西通栎斜村,东接亭溪岭,北距东钱湖约3公里,地处古时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居高临下。其主要组成有营房2处、水池2处,分布于小百步尖(剑)古道两侧,相距约150米。
其中一处营房海拔340米,位于古道东侧,兵营遗址最南端,主体坐东朝西,宽18米,进深18.4米,明间为天井,左右为房屋,布局对称而规整。
内院一角。
遗址屋顶已毁,仅墙体尚存,墙体由毛石干砌而成,上窄下宽,平均厚度约60厘米,墙体表面齐整,结构紧密。南侧设有门洞,为主入口,宽1.15米,高1.85米,门洞上方置有一块宽厚石板。左右房屋各开门洞2处,与天井相通,置石窗4处。
门洞上方有厚石板。
另一处营房海拔300米,位于古道西侧,坐西朝东,宽21.5米,进深7.8米,共有房屋两间,偏房一间。屋内原为石板地面,受植被生长破坏,现已损毁。
偏房一间。
该处房屋整体损毁较严重,两屋之间及二门之间间隔墙等多处墙体有坍塌,唯南房北侧山墙较为完整,屋脊处墙体高度约3.9米,或为当时的哨岗,有岗台性质。
山墙较高。
水池则位于古道西侧,在兵营遗址最北端,南距营房约20米,水池呈上下分布,间距3米,大小形状相仿,直径2.4米,池深约70厘米,呈椭圆状。井壁用自然毛石环砌,疑为兵营汲水处,现已几近干涸。
取水处。
鄞州区“四普”发现不少文物
据了解,该遗址为热心市民朱封收在爬山过程中发现。朱封收家住百步尖(剑)下龙王庙一带,他偶然听朋友说起山上有石头房子,反复找了几次,在人迹罕至的古道深处,果见石墙一隅,后向地方文化站报料。
鄞州区文保中心接到线索,近日组织团队上山,与附近村民一起对遗址旁边的遮挡植被进行了清理,使该遗址重见天日。
同行的普查人员还开展了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完成初步测绘,并开展了实景三维建模及三维点云测绘等科技保护工作。
兵营遗址外墙。
鄞州区文保中心主任金琪军表示,亭溪岭地处鄞州、奉化、象山三地枢纽,曾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隘口。文献记载,太平天国与清军曾在亭溪岭发生过战争,亭溪岭亦存有古兵营遗址,2010年9月已公布为第五批鄞州区文物保护点。
亭溪岭营垒。资料图
而此次新发现的兵营遗址位于小百步尖(剑)古道,与亭溪岭古道相连,同为山脉东西方向的交通要道。该遗址遗迹清晰,规模较大,应与亭溪岭古兵营为同一时期的兵营遗址,互为犄角,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军事研究价值。
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横溪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为研究当地古代军事防御体系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有望揭开一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记忆。
这处兵营遗址也是鄞州区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一大发现。此外,近期他们还调查发现了清代塘河古桥斗门桥、朱复戡题额的“大嵩桥”遗址、沙孟海书碑的民国时期墓葬等,成果颇丰。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