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鄞州
“乡村CEO”激活流量 鄞州这5个村半年变了样
2025-02-21 06:44:4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芦浦村邻里市集。资料图片

  激活绿水青山“流量”,让“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专业团队来运营。

  去年7月,鄞州区首批推出5个乡村,面向全国成功招募“乡村CEO”,运营工作如火如荼展开。如今半年多过去,乡村有何变化、运营有何进展?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修缮打造古道秘境,“CEO”引资又引流

  2月17日天蒙蒙亮,咸祥镇芦浦村后山的石门古道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工人们已经忙活开来。这是该村正在打造的“绿野仙踪”石门古道文旅项目,计划赶在今年5月1日开业。

  工地里有一位“女工”,身着工作服,时而查看工程细节,时而指导施工,她就是芦浦村“CEO”宋小赞。

  “我们主要是修复和增色,一定要最大程度保持古道生态的原汁原味……”宋小赞说,乡村运营就像打造艺术品,需要亲力亲为才能做得好。宋小赞是宁波优秀的农创客,去年7月成功竞聘芦浦村“CEO”。

  芦浦村深藏山坳,民居依溪而建,古树苍劲。沿古道拾级而上,一路山水相伴、怪石嶙峋,如诗如画。基于芦浦村优越的文旅资源,宋小赞引入文旅项目投资人,组建运营团队,将芦浦村定位以农文旅为核心并融合三产的发展模式。

  目前石门古道文旅项目已经初具雏形,该古道全长1.2公里,沿途打造吃喝玩乐各种休闲空间,还有团建、露营平台,将成为乡村引流重头戏。

  运营半年多,如今用于展示和直播带货农产品的芦浦共创空间投入使用了,小确幸食光小吃、茶饮店和民情茶餐厅即将开业。

走马塘村活动。资料图片

  “山水漂流”带动业态,创客纷至沓来

  与芦浦村同时启动运营的城杨村,依靠东钱湖旅游资源,发展基础良好。

  “城杨村此前已通过‘艺术振兴乡村’有了良好基础配套,我们进驻后进行不断整合、升级,往文旅特色的精品乡村发展。”城杨村“CEO”朱金丹说。

  村里最美的区域就是亭溪,这里被称为“乡村CBD”、网红打卡点,亭溪两岸有面包店、咖啡店,还有农家乐、民宿等业态集中。

  面包店是两名女生创办的,跟着夏季游玩的客流,其手工窑烤无添加面包一炮而红。在乡村运营团队的助力之下,前来品尝面包的队伍排起长龙,每天400个限量面包供不应求。

  亭溪具备良好的漂流条件,去年下半年,朱金丹引入专业运营漂流的公司,投资1500万元打造“山水城杨”漂流项目,目前正全力施工。该漂流项目全长2.6公里,穿行山水、美不胜收,计划于今年6月试营业。投入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带动15万人次的游客和1500万元直接营收,为乡村创造40个就业岗位和3000万元间接营收。

  乡村“CEO”赋能乡村,但不改变乡村,他们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村兴村,保留和挖掘乡村特有风貌,让乡村记得住乡愁,百花齐放。

  东吴镇童一村紧紧围绕老街,与其他全新打造的老街不同,这里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的民居民风。一条老街就是一个村庄,老街上每隔一段路都有一口保存完好、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井古潭,吸引不少客流。

  “围绕老街,我们引入了村咖、乡创展示空间,还打造了醴白日咖夜酒业态,为老街增添活力。”童一村“CEO”金丽娜说。

  因村制宜盘活资源,助农带货奔富

  姜山镇走马塘村主打人文特色,作为“中国进士第一村”,其古代进士辈出,可谓自带历史文化流量。“对于走马塘村,我们只要做好加法就行了,完善业态,做强引流服务。”走马塘村“CEO”虞燕是一名来自温州、专注乡村运营的文化公司的00后。

  有了年青人的融入,村里团建、研学活动,各种业态丰富起来。团队还在政府支持下投入1500万元,将一处闲置的百年小学建筑,改造成了一个研学营地。待前期审批一结束,马上能动工。

  有的乡村依山傍水,适合发展文旅;有的乡村地处平原,则以种植产业为特色。瞻岐镇岐下洋村便是如此。

  眼下正是草莓旺季,岐下洋村“CEO”李娇文每天忙着跑客户对接销路。该村紧邻滨海工业园区,李娇文与工业园企业建立合作,团建互动、结对助农。

  村里的一个农场原来只是简单的农产品种植,一到了生产旺季,经常碰到农产品滞销。李娇文所在的公司本身就是做农产品运营的,她将村里的传统农场改造成集休闲、采摘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农场,从而使其发挥引流作用。

  去年夏天,农场的西瓜一度出现难销价跌的问题,她发起了“助农卖瓜”活动,很多企事业团体纷纷响应。有一家大型企业一单就采购了3000多个西瓜。依托工业区的流动人口,运营团队将岐下洋村定位为新宁波人友好村庄,建设岐迹共富农场,打造“岐美风物”特色品牌,带动农产品附加值提升52.5%。

  “政策+服务”助运营,山窝窝成“香饽饽”

  自去年7月份,鄞州首批5个乡村启动乡村运营以来,鄞州区农业农村局持续跟进运营工作,做好充分指导和服务,助力乡村“CEO”。目前乡村运营工作稳步推进,初见成效。

  鄞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CEO”驻村运营以来,成立运营公司、搭建运营团队,共引进20余个00后青年驻村运营,已吸引投资4000万元。

  为助力运营,吸引更多创客投身乡村发展。鄞州区通过政策赋能,打造乡村人才“强磁场”,出台《鄞州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扶持政策》和乡村职业经理人乡村运营专项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不少于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乡村运营补助和人才工作奖励。

  此外,该区不断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当好乡村职业经理人的“娘家人”。以首批5村运营为契机,成立“五朵金花”运“鄞”联盟,开展乡村运营专家问诊,举办科技赋能乡村项目推介会,做好资源对接、项目审批等全流程服务。

  宁波晚报记者陈善君 通讯员王玉追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乡村CEO”激活流量 鄞州这5个村半年变了样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2-21 06:44:40

芦浦村邻里市集。资料图片

  激活绿水青山“流量”,让“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专业团队来运营。

  去年7月,鄞州区首批推出5个乡村,面向全国成功招募“乡村CEO”,运营工作如火如荼展开。如今半年多过去,乡村有何变化、运营有何进展?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修缮打造古道秘境,“CEO”引资又引流

  2月17日天蒙蒙亮,咸祥镇芦浦村后山的石门古道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工人们已经忙活开来。这是该村正在打造的“绿野仙踪”石门古道文旅项目,计划赶在今年5月1日开业。

  工地里有一位“女工”,身着工作服,时而查看工程细节,时而指导施工,她就是芦浦村“CEO”宋小赞。

  “我们主要是修复和增色,一定要最大程度保持古道生态的原汁原味……”宋小赞说,乡村运营就像打造艺术品,需要亲力亲为才能做得好。宋小赞是宁波优秀的农创客,去年7月成功竞聘芦浦村“CEO”。

  芦浦村深藏山坳,民居依溪而建,古树苍劲。沿古道拾级而上,一路山水相伴、怪石嶙峋,如诗如画。基于芦浦村优越的文旅资源,宋小赞引入文旅项目投资人,组建运营团队,将芦浦村定位以农文旅为核心并融合三产的发展模式。

  目前石门古道文旅项目已经初具雏形,该古道全长1.2公里,沿途打造吃喝玩乐各种休闲空间,还有团建、露营平台,将成为乡村引流重头戏。

  运营半年多,如今用于展示和直播带货农产品的芦浦共创空间投入使用了,小确幸食光小吃、茶饮店和民情茶餐厅即将开业。

走马塘村活动。资料图片

  “山水漂流”带动业态,创客纷至沓来

  与芦浦村同时启动运营的城杨村,依靠东钱湖旅游资源,发展基础良好。

  “城杨村此前已通过‘艺术振兴乡村’有了良好基础配套,我们进驻后进行不断整合、升级,往文旅特色的精品乡村发展。”城杨村“CEO”朱金丹说。

  村里最美的区域就是亭溪,这里被称为“乡村CBD”、网红打卡点,亭溪两岸有面包店、咖啡店,还有农家乐、民宿等业态集中。

  面包店是两名女生创办的,跟着夏季游玩的客流,其手工窑烤无添加面包一炮而红。在乡村运营团队的助力之下,前来品尝面包的队伍排起长龙,每天400个限量面包供不应求。

  亭溪具备良好的漂流条件,去年下半年,朱金丹引入专业运营漂流的公司,投资1500万元打造“山水城杨”漂流项目,目前正全力施工。该漂流项目全长2.6公里,穿行山水、美不胜收,计划于今年6月试营业。投入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带动15万人次的游客和1500万元直接营收,为乡村创造40个就业岗位和3000万元间接营收。

  乡村“CEO”赋能乡村,但不改变乡村,他们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村兴村,保留和挖掘乡村特有风貌,让乡村记得住乡愁,百花齐放。

  东吴镇童一村紧紧围绕老街,与其他全新打造的老街不同,这里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的民居民风。一条老街就是一个村庄,老街上每隔一段路都有一口保存完好、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井古潭,吸引不少客流。

  “围绕老街,我们引入了村咖、乡创展示空间,还打造了醴白日咖夜酒业态,为老街增添活力。”童一村“CEO”金丽娜说。

  因村制宜盘活资源,助农带货奔富

  姜山镇走马塘村主打人文特色,作为“中国进士第一村”,其古代进士辈出,可谓自带历史文化流量。“对于走马塘村,我们只要做好加法就行了,完善业态,做强引流服务。”走马塘村“CEO”虞燕是一名来自温州、专注乡村运营的文化公司的00后。

  有了年青人的融入,村里团建、研学活动,各种业态丰富起来。团队还在政府支持下投入1500万元,将一处闲置的百年小学建筑,改造成了一个研学营地。待前期审批一结束,马上能动工。

  有的乡村依山傍水,适合发展文旅;有的乡村地处平原,则以种植产业为特色。瞻岐镇岐下洋村便是如此。

  眼下正是草莓旺季,岐下洋村“CEO”李娇文每天忙着跑客户对接销路。该村紧邻滨海工业园区,李娇文与工业园企业建立合作,团建互动、结对助农。

  村里的一个农场原来只是简单的农产品种植,一到了生产旺季,经常碰到农产品滞销。李娇文所在的公司本身就是做农产品运营的,她将村里的传统农场改造成集休闲、采摘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农场,从而使其发挥引流作用。

  去年夏天,农场的西瓜一度出现难销价跌的问题,她发起了“助农卖瓜”活动,很多企事业团体纷纷响应。有一家大型企业一单就采购了3000多个西瓜。依托工业区的流动人口,运营团队将岐下洋村定位为新宁波人友好村庄,建设岐迹共富农场,打造“岐美风物”特色品牌,带动农产品附加值提升52.5%。

  “政策+服务”助运营,山窝窝成“香饽饽”

  自去年7月份,鄞州首批5个乡村启动乡村运营以来,鄞州区农业农村局持续跟进运营工作,做好充分指导和服务,助力乡村“CEO”。目前乡村运营工作稳步推进,初见成效。

  鄞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CEO”驻村运营以来,成立运营公司、搭建运营团队,共引进20余个00后青年驻村运营,已吸引投资4000万元。

  为助力运营,吸引更多创客投身乡村发展。鄞州区通过政策赋能,打造乡村人才“强磁场”,出台《鄞州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扶持政策》和乡村职业经理人乡村运营专项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不少于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乡村运营补助和人才工作奖励。

  此外,该区不断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当好乡村职业经理人的“娘家人”。以首批5村运营为契机,成立“五朵金花”运“鄞”联盟,开展乡村运营专家问诊,举办科技赋能乡村项目推介会,做好资源对接、项目审批等全流程服务。

  宁波晚报记者陈善君 通讯员王玉追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