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护团队会诊中。
“不肿了,感谢你们帮我确诊。没想到,家里没养猫也会得‘猫抓病’!”近日,刘女士(化姓)从宁波市第二医院感染内科出院。入院时,她的淋巴结肿得像鸡蛋一样大,还蓄积了脓液。经基因测序,她被确诊为“猫抓病”。近期,该科室共收治过3名确诊“猫抓病”患者。
淋巴结越来越大
两个多月前,刘女士偶然发现脖子上淋巴结有点肿,摸上去有绿豆大小。一开始,她没当回事。慢慢地,发展到黄豆大小。她前往当地医院就医,医生考虑是一般感染,建议她服用抗生素。
连着服用了一阶段的头孢类抗生素,淋巴结肿大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发严重,持续增大、增多。在当地医院做了多项检查,没有得到确诊。
于是,刘女士慕名来到宁波市第二医院感染内科就诊,据当时接诊医生钱勤斌说,刘女士来院时颈胸部多发淋巴结肿大,最大的一处足有鸡蛋大,而且出现了明显的疼痛。B超显示,肿大的淋巴结里,还蓄积了大量脓液。
在排除了淋巴结结核之后,医生怀疑,这可能是非常见病原体感染引发的淋巴结肿大、脓肿。
基因测序揪出元凶
在医生的建议下,刘女士接受了淋巴结脓液的二代基因测序检查。很快,她被确诊为汉氏巴尔通体感染,俗称“猫抓病”。找到“罪魁祸首”,经过目标治疗后,刘女士淋巴结明显缩小,脓液减少并逐渐痊愈。
询问病史,刘女士从不养猫、狗等宠物,也没有被动物抓伤、咬伤病史。后续,医生了解到,刘女士的房子属于自建房,周围有散养的猫。刘女士又是很勤劳的人,不停收拾房前房后,在接触了被猫污染的物件,特别是皮肤伤口处接触,同样会被感染。该院感染内科主任陈琳告诉记者,像刘女士这样没有被猫抓伤史却确诊“猫抓病”的情况,临床上比较少见。近期,该科室还接诊了两位“猫抓病”患者,分别被猫抓伤和舔舐。
九成患者与猫有密切接触史
陈琳介绍,“猫抓病”又叫猫抓热,是革兰阴性杆菌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传染源主要是带菌的猫,病原体存在于猫的口咽部。据统计,90%以上患者与猫有密切接触史。
感染后有什么后果呢?据介绍,“猫抓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和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主要表现为局灶性淋巴结炎。人被猫抓伤后,在抓伤的皮肤周围可出现丘疹,然后在抓伤部位附近出现淋巴结肿大,常出现在颈前、腋窝、腹股沟等处。除皮肤病变和区域淋巴结肿大外,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厌食、乏力等全身症状。
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可能出现特殊而且严重的后果。病原体可能侵犯肝脏、脑部、眼部、肠道等多个脏器,出现肝功能异常、脑炎、视网膜炎、肠炎、骨髓炎等疾病,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撸猫有度,注意防护
陈琳提醒,宠物猫非常可爱,被很多养宠家庭当成重要的家庭成员。家养宠物猫,要注意宠物猫的养护管理,定期给猫洗澡,进行体内外驱虫,定期修剪指甲。和宠物猫接触时,要注意撸猫有度。如果皮肤有伤口,注意不要让猫舔到,并留意不要让猫舔到嘴巴和眼睛。家有低龄孩子时,家长要做好日常教育并注意看顾。另外,注意不要贸然亲近流浪猫。
如果不慎被猫抓伤、咬伤,或是破损皮肤被猫舔舐,应立即用肥皂和流水彻底清洗伤口,尽可能挤出伤口中的血液并消毒。紧急处理完伤口后,还需尽快到就近医院就诊,根据伤口情况选择接种狂犬疫苗或狂犬病免疫蛋白。
猫抓伤后即便未出现即时症状,也不要大意。一旦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头痛、肌肉痛等情况,应立刻前往医院寻求专业诊治,告知接诊医生被猫抓伤等情况。
宁波晚报记者王颖通讯员郑轲文/摄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