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今夏"梅姑娘"仅来了23天!接下来高温、强对流、台风排队候场
2025-06-30 18:55: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甬派客户端记者 孙肖 通讯员 赵昶昱 文/摄

随着副热带高压强势西伸北抬,盘踞我省多日的梅雨带终于被“驱离出境”。省气象台今日(6月30日)正式宣布,我省于今日出梅。这意味着历时二十余天的梅雨季正式落幕。

据市气象台分析,出梅后本周,我市将无缝衔接一段持续性的晴热高温天气,阳光炙烤下,最高气温普遍在35℃至38℃,局部地区甚至可能向39℃发起冲击,市民朋友需提前做好迎战酷暑的准备。

雨后夏花。

判定“出梅”并非随意,而是有着严格的气象学标准。它要求副热带高压的脊线必须稳定地北跳至北纬25度以北,同时确保连续5天无大范围的系统性降水发生,并且这种晴热少雨的天气格局稳固确立。根据省气象局最新核定并全省统一的标准,我省常年平均入梅时间为6月8日,出梅时间为7月8日。  

回顾今年,宁波的梅雨季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

首先,“性子急”,来得早走得也早。我市于6月7日入梅,较常年偏早1天;6月30日出梅,较常年(7月8日)显著偏早了8天。整个梅期仅有23天,较常年的30天缩短了整整7天。在“水量”方面,全市梅汛期平均雨量为287毫米,略少于常年平均的311毫米(偏少约8%)。但雨水分布并不均匀,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其中宁海县以403毫米的雨量“拔得头筹”,成为全市最“湿”之地,象山、镇海、鄞州紧随其后,均超过300毫米;而慈溪(211毫米)、余姚(228毫米)等地则相对“干爽”。

其次,降雨“脾气暴”,呈现明显的阶段性集中“爆发”。主要的强降水火力集中在两个时段:6月7日到16日早晨,以及6月21日夜里到24日。令人惊讶的是,这两个阶段的累计降雨量,竟占到了整个梅汛期总雨量的94%。空间上,雨量更是高度“扎堆”。全市雨量超过500毫米的3个乡镇(街道)全部花落宁海,其中宁海百鸟岩站(前童)以659毫米的惊人雨量成为全省单站“冠军”,宁海留五扇站(黄坛)以628毫米紧随其后。雨量超过400毫米的乡镇(街道)也多达12个。

第三,强对流“爱突袭”,局地极端性显著。今年梅雨季,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频频“抢镜”,其突发性、局地性和致灾性令人印象深刻。据统计,梅汛期间,海曙、江北、镇海和宁海等地共有11个站点记录到最大滑动小时雨强超过100毫米的猛烈短时暴雨,其中2个站点甚至刷新了建站以来的历史纪录。例如,6月14日,宁海山上应(越溪)站一小时就泼下了138毫米的雨水,镇海核心村(澥浦)站也达到120毫米,强度惊人。此外,6月15日下午,余姚华山水库站(大岚)还记录到29.4米/秒(11级)的雷暴大风,展示了强对流天气的狂暴一面。 

“梅姑娘”虽已谢幕,但盛夏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市气象台特别提醒市民和相关部门,需高度警惕未来一段时期的三大天气风险。 

今日全省最高气温图。(图源:省气象台)

首当其冲是高温热浪。出梅后,晴热高温将立刻“接管”天气,本周高温强度大、范围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主汛期包含闰六月,大范围持续性高温热浪发生的可能性不容忽视,防暑降温、水电保障和户外作业安全需提上日程。

其次,强对流威胁犹在。盛夏午后,大气中积蓄的不稳定能量极易被点燃,触发局地雷暴、短时强降水甚至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其突发性和破坏力极强,需及时关注最新的预报预警信息。

最后,台风风险也需关注。根据国家、省、市气候预测会商结果,预计今年影响我市的台风个数偏多、影响程度偏重,夏、秋两季均可能有台风“光顾”,尤其夏季台风影响个数将多于去年。需提前做好防御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及次生灾害的准备工作。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今夏"梅姑娘"仅来了23天!接下来高温、强对流、台风排队候场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6-30 18:55:00

甬派客户端记者 孙肖 通讯员 赵昶昱 文/摄

随着副热带高压强势西伸北抬,盘踞我省多日的梅雨带终于被“驱离出境”。省气象台今日(6月30日)正式宣布,我省于今日出梅。这意味着历时二十余天的梅雨季正式落幕。

据市气象台分析,出梅后本周,我市将无缝衔接一段持续性的晴热高温天气,阳光炙烤下,最高气温普遍在35℃至38℃,局部地区甚至可能向39℃发起冲击,市民朋友需提前做好迎战酷暑的准备。

雨后夏花。

判定“出梅”并非随意,而是有着严格的气象学标准。它要求副热带高压的脊线必须稳定地北跳至北纬25度以北,同时确保连续5天无大范围的系统性降水发生,并且这种晴热少雨的天气格局稳固确立。根据省气象局最新核定并全省统一的标准,我省常年平均入梅时间为6月8日,出梅时间为7月8日。  

回顾今年,宁波的梅雨季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

首先,“性子急”,来得早走得也早。我市于6月7日入梅,较常年偏早1天;6月30日出梅,较常年(7月8日)显著偏早了8天。整个梅期仅有23天,较常年的30天缩短了整整7天。在“水量”方面,全市梅汛期平均雨量为287毫米,略少于常年平均的311毫米(偏少约8%)。但雨水分布并不均匀,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其中宁海县以403毫米的雨量“拔得头筹”,成为全市最“湿”之地,象山、镇海、鄞州紧随其后,均超过300毫米;而慈溪(211毫米)、余姚(228毫米)等地则相对“干爽”。

其次,降雨“脾气暴”,呈现明显的阶段性集中“爆发”。主要的强降水火力集中在两个时段:6月7日到16日早晨,以及6月21日夜里到24日。令人惊讶的是,这两个阶段的累计降雨量,竟占到了整个梅汛期总雨量的94%。空间上,雨量更是高度“扎堆”。全市雨量超过500毫米的3个乡镇(街道)全部花落宁海,其中宁海百鸟岩站(前童)以659毫米的惊人雨量成为全省单站“冠军”,宁海留五扇站(黄坛)以628毫米紧随其后。雨量超过400毫米的乡镇(街道)也多达12个。

第三,强对流“爱突袭”,局地极端性显著。今年梅雨季,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频频“抢镜”,其突发性、局地性和致灾性令人印象深刻。据统计,梅汛期间,海曙、江北、镇海和宁海等地共有11个站点记录到最大滑动小时雨强超过100毫米的猛烈短时暴雨,其中2个站点甚至刷新了建站以来的历史纪录。例如,6月14日,宁海山上应(越溪)站一小时就泼下了138毫米的雨水,镇海核心村(澥浦)站也达到120毫米,强度惊人。此外,6月15日下午,余姚华山水库站(大岚)还记录到29.4米/秒(11级)的雷暴大风,展示了强对流天气的狂暴一面。 

“梅姑娘”虽已谢幕,但盛夏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市气象台特别提醒市民和相关部门,需高度警惕未来一段时期的三大天气风险。 

今日全省最高气温图。(图源:省气象台)

首当其冲是高温热浪。出梅后,晴热高温将立刻“接管”天气,本周高温强度大、范围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主汛期包含闰六月,大范围持续性高温热浪发生的可能性不容忽视,防暑降温、水电保障和户外作业安全需提上日程。

其次,强对流威胁犹在。盛夏午后,大气中积蓄的不稳定能量极易被点燃,触发局地雷暴、短时强降水甚至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其突发性和破坏力极强,需及时关注最新的预报预警信息。

最后,台风风险也需关注。根据国家、省、市气候预测会商结果,预计今年影响我市的台风个数偏多、影响程度偏重,夏、秋两季均可能有台风“光顾”,尤其夏季台风影响个数将多于去年。需提前做好防御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及次生灾害的准备工作。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