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童威楠 王雨欣 郑子涵
甬派客户端记者 顾佳诚 通讯员 童威楠 王雨欣 郑子涵
翻开6米长的《云游博物馆》折页画册,一件件文物在画纸上栩栩如生:灵动的马踏飞燕、典雅的长信宫灯、诙谐的击鼓说唱俑、肃穆的兵马俑……近期,宁波一女孩手绘的文物画册在视频网站上引发关注。
“孩子用画笔把博物馆‘搬’到纸上!也许是这种更有亲近感的方式,吸引了网友的关注。”今天上午,女孩的母亲康女士向记者展示这本画册时,语气中难掩骄傲。

《云游博物馆》折页画册。
徐博鑫今年10岁,是余姚一名三年级学生。
她从小就对博物馆有着浓厚的兴趣。“小时候她第一次进博物馆,就盯着展柜里的青铜器不肯走。” 康女士笑着回忆,如今,女儿总是主动要求参观各类展览,还会报名参加与文物相关的主题讲座。
这份热爱最终转化成创作的动力。“古人留下文物又奇特又美丽,还藏着好多有趣的故事。我想把它们画下来,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宝贝。”徐博鑫说。

徐博鑫正在画画。
于是,她用一把剪刀、十来盒马克笔开始了创作。
不同于随性涂鸦,徐博鑫对绘画细节的把握相当严苛。
每次画文物前,她反复观察文物照片,选好马克笔后先在废纸上试色,确认色调匹配才正式落笔。
“先铺底色,再一层层叠加深色做出渐变,最后用高光笔点出细节。”谈起绘画的细节,徐博鑫一改与记者初见时的内向,指着画册里的饰品,将如何还原红宝石的光泽感描绘得头头是道。

徐博鑫将画好的内容裁剪下来。
为了找到趁手的绘画工具,徐博鑫常拉着妈妈去文具店。“她挑马克笔时特别较真,会反复在纸上试色,一支笔要能涂出七八种深浅不一的色调才罢休。”康女士说,女儿对绘画工具的挑剔劲儿,有时连店员都忍不住感叹。
徐博鑫每次完成画作后,还会搜集资料深入了解文物的年代、用途和背后的故事。“画册里我最喜欢‘凤冠’,它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顶部镶着珍珠、黄金和红宝石,蓝色部分用了‘点翠’工艺,非常漂亮。我画的这一面可以看到凤凰,其实背面还有龙。”

徐博鑫的部分作品。
如今,康女士成了女儿的得力助手,帮她查文物的背景资料,或是根据画面效果建议她试试新配色。“孩子能找到真心热爱的事,还能把这份兴趣变成动力,始终保持好奇心,这种状态比作品本身更可贵。”康女士说。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