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文化行|在《渔光曲》的起点 解码甬城海洋基因
2025-07-26 20:58: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双百”惠民行第三季

  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佳辉 实习生 王优悠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伴随着悠扬而又带着些许哀婉的歌声,镜头缓缓扫过东海海面,上百条船帆星罗密布般出现在画面里……

  这番景象,出现在我国1934年播出的电影《渔光曲》结尾。影片主要讲述了渔家子弟徐小猫、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继承人子英之间的悲欢离合,而其主要取景地,便是象山县石浦镇东门渔村。

  今天(26日)上午,记者随同宁波市文化特派员林华奇、象山县海洋文化研学中心负责人丁建东,踏上这座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岛,走进其村史馆——东门非遗传习所。

东门非遗传习所。本文图片 王佳辉/摄

  这里,珍藏着《渔光曲》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据《象山东门岛志略》记载:“旧时岛礁港门,每遇天雾夜霾,惊涛险恶,海舶经过,常触礁翻船丧生之险。”正因如此,1915年,东门岛原住民任筱和、任筱孚两兄弟筹资买下东门门头山,并在上面建起一座灯塔,为渔民引航归途。

  1927年,当著名革命人士蔡元培、马叙伦遭军阀孙传芳通缉,几经辗转避难至东门岛时,任氏兄弟更是热情接纳、细心照料与保护他们。

  临别之际,蔡元培在灯塔旁挥毫题下“出其东门,介尔昭明”八个大字。这不仅是对地理方位的描述,更是对任氏兄弟率直纯真、仁厚善良美德的高度赞扬,寓意着从这里出发,能看到民族的希望之光。

东门灯塔。

  “正是受到蔡元培的影响,1933年,著名电影艺术家蔡楚生带领由30多人组成的摄制组和著名音乐家聂耳来到东门岛,拍摄电影《渔光曲》。”丁建东介绍,这部影片后来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成为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中国电影。

  一部流传90余年的黑白电影,不仅再现了东门渔村的往昔风貌,更在其村史上镌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而这座村史馆里的“宝贝”,远远不止于此。

  据丁建东介绍,东门非遗传习所始建于2016年,依托任氏故居改造而成。2019年底,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我国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区成功入选,该村史馆再次得以修缮提升。

村史馆内部。

  村史馆共分两层,加起来不过数百平方米,却精心划分为历史人物、非遗技艺、渔业展陈、传统习俗等部分,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展现了渔村生活全景——

  在这里,渔民开洋、谢洋节和象山渔民号子这三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它们与众多省市级非遗项目一同诉说着这片海域的独特信仰;

  在这里,鲜美的汤鳗、筋道的鱼糍面和别致的鱼包肉等特色渔家美食模型,让人仿佛能闻到海风中的烟火气;

  在这里,巧夺天工的鱼骨画、精细逼真的船模和色彩鲜艳的鱼灯,无声展示着代代相传的匠心;

  ……

船模。

  这些展品,共同织就了东门渔村鲜活的文化图谱,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触摸到这座海滨小村积淀千年的独特韵味。

  在林华奇看来,这座村史馆是东门渔村这个千年古渔村历史变迁的缩影。“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回望先辈的足迹,铭记‘富不忘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对年轻一代来说,这里更是了解、传承海洋渔文化、海防文化、海商文化的生动课堂。”林华奇说。

  据了解,每年有超过1.5万人次的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和游客走进这里,感受海洋渔文化的魅力。

东门渔村。

  行至门头山灯塔下,这里是指引无数渔民平安归航的“方向标”;放眼望去,数百艘渔轮整齐排列,桅杆林立;驻足感受,海风依旧,涛声阵阵……

  世世代代的渔民从这里扬帆远航,搏击风浪,带回丰饶的渔获。他们与大海共生的故事和精神,早已成为宁波这座城市独特而鲜明的海洋基因。而东门非遗传习所这座村史馆,正是解读这份文化密码的钥匙。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文化行|在《渔光曲》的起点 解码甬城海洋基因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7-26 20:58:00

  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佳辉 实习生 王优悠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伴随着悠扬而又带着些许哀婉的歌声,镜头缓缓扫过东海海面,上百条船帆星罗密布般出现在画面里……

  这番景象,出现在我国1934年播出的电影《渔光曲》结尾。影片主要讲述了渔家子弟徐小猫、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继承人子英之间的悲欢离合,而其主要取景地,便是象山县石浦镇东门渔村。

  今天(26日)上午,记者随同宁波市文化特派员林华奇、象山县海洋文化研学中心负责人丁建东,踏上这座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岛,走进其村史馆——东门非遗传习所。

东门非遗传习所。本文图片 王佳辉/摄

  这里,珍藏着《渔光曲》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据《象山东门岛志略》记载:“旧时岛礁港门,每遇天雾夜霾,惊涛险恶,海舶经过,常触礁翻船丧生之险。”正因如此,1915年,东门岛原住民任筱和、任筱孚两兄弟筹资买下东门门头山,并在上面建起一座灯塔,为渔民引航归途。

  1927年,当著名革命人士蔡元培、马叙伦遭军阀孙传芳通缉,几经辗转避难至东门岛时,任氏兄弟更是热情接纳、细心照料与保护他们。

  临别之际,蔡元培在灯塔旁挥毫题下“出其东门,介尔昭明”八个大字。这不仅是对地理方位的描述,更是对任氏兄弟率直纯真、仁厚善良美德的高度赞扬,寓意着从这里出发,能看到民族的希望之光。

东门灯塔。

  “正是受到蔡元培的影响,1933年,著名电影艺术家蔡楚生带领由30多人组成的摄制组和著名音乐家聂耳来到东门岛,拍摄电影《渔光曲》。”丁建东介绍,这部影片后来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成为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中国电影。

  一部流传90余年的黑白电影,不仅再现了东门渔村的往昔风貌,更在其村史上镌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而这座村史馆里的“宝贝”,远远不止于此。

  据丁建东介绍,东门非遗传习所始建于2016年,依托任氏故居改造而成。2019年底,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我国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区成功入选,该村史馆再次得以修缮提升。

村史馆内部。

  村史馆共分两层,加起来不过数百平方米,却精心划分为历史人物、非遗技艺、渔业展陈、传统习俗等部分,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展现了渔村生活全景——

  在这里,渔民开洋、谢洋节和象山渔民号子这三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它们与众多省市级非遗项目一同诉说着这片海域的独特信仰;

  在这里,鲜美的汤鳗、筋道的鱼糍面和别致的鱼包肉等特色渔家美食模型,让人仿佛能闻到海风中的烟火气;

  在这里,巧夺天工的鱼骨画、精细逼真的船模和色彩鲜艳的鱼灯,无声展示着代代相传的匠心;

  ……

船模。

  这些展品,共同织就了东门渔村鲜活的文化图谱,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触摸到这座海滨小村积淀千年的独特韵味。

  在林华奇看来,这座村史馆是东门渔村这个千年古渔村历史变迁的缩影。“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回望先辈的足迹,铭记‘富不忘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对年轻一代来说,这里更是了解、传承海洋渔文化、海防文化、海商文化的生动课堂。”林华奇说。

  据了解,每年有超过1.5万人次的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和游客走进这里,感受海洋渔文化的魅力。

东门渔村。

  行至门头山灯塔下,这里是指引无数渔民平安归航的“方向标”;放眼望去,数百艘渔轮整齐排列,桅杆林立;驻足感受,海风依旧,涛声阵阵……

  世世代代的渔民从这里扬帆远航,搏击风浪,带回丰饶的渔获。他们与大海共生的故事和精神,早已成为宁波这座城市独特而鲜明的海洋基因。而东门非遗传习所这座村史馆,正是解读这份文化密码的钥匙。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