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开学前送“助学礼” 近9万元善款直达困境儿童家中
2025-09-02 07:15: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谢谢叔叔阿姨,这是我第一次收到这么多课外书!”8月31日,暑气尚未完全消散,鄞州区瞻岐镇的困境儿童小杰(化名)接过“小种子”公益团队志愿者递来的助学金和书籍时,眼睛里闪着光亮。

这温暖的一幕,是小种子公益“暖心守护·圆梦助学”项目的日常片段,当天,该项目完成本年度助学金入户发放,89700元善款精准直达57名困境学子手中,以“精准分级、直达家庭”的行动,切实破解助学“最后一公里”难题。

该项目从2018年6月启动以来,已累计走访困境儿童600多人次,发放助学金40余万元,为低保、低边、残疾等困境儿童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温暖“防护墙”。

志愿者张杨在辅导困境儿童学习。

57个家庭收获“及时雨”

今年开学季的助学行动,“小种子”公益的60多位亲子志愿者兵分多路,奔赴全市瞻岐、五乡、东吴等16个乡镇街道,将助学金与爱心礼物送到困境儿童家中。

“爸爸身体不好,爸妈收入不高,还要供我和在老家读初中的姐姐上学。”在钟公庙街道,即将上小学四年级的小时(化名)轻声向志愿者诉说家庭困境。

志愿者蹲下身耐心倾听,不仅递上助学金,更轻声安慰他“好好学习,我们会一直陪着你”。这份“物质+精神”的双重帮扶,正是“暖心守护·圆梦助学”项目的核心准则。

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小娴(化名),用“逆袭”故事打动了在场所有人。曾因家庭变故患上抑郁症、成绩垫底的她,得到志愿者持续的心理疏导与学业帮扶。如今的她不仅病情好转,成绩更跃升至名列前茅,“是‘小种子’给了我们家快乐和希望,我想朝着自己的兴趣一直走下去。”小娴说。

“系统助学”让爱有迹可循

“小种子”从最初几个人走访困境家庭,到如今形成“联合基金会+规范流程+亲子志愿”的系统化帮扶模式,陪伴许多孩子从小学走到初中、大学。

这份坚守,也凝聚起一群“为爱同行”的伙伴。在五乡镇负责助学工作的叶竹青和谢丹维,跟着“小种子”做了6年公益,亲眼见证一名青春期孩子从“沉默寡言”到“主动分享校园趣事、写感谢信”的蜕变。

志愿者唐莉莉还记得,去年回访时看到助学对象成绩冲进班级前八,让她下定了继续走下去的决心:“所有付出都值得,有时只是一句问候、一个拥抱,却能给孩子对抗困境的力量。”

更具特色的是项目还形成了“亲子公益”模式。许多女性志愿者带着孩子参与走访,志愿者谢丹维和儿子一起做了5年多公益,早已和助学对象成了好朋友。

构建帮扶网络,让“小种子”长成“大森林”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才能走得更远。”志愿者张杨介绍,“小种子”公益亲子阅读社成立于2015年初,由一群热心公益、关注亲子阅读的志愿者组成,以推广亲子阅读为使命。8年前,“小种子”团队启动了助学项目,在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宁波海关、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等单位支持下,构建起“多方联动“的帮扶网络。

为破解助学“最后一公里”难题,“小种子”志愿团队还制定了《助学执行手册》,从入户走访、信息核实到助学金发放,每一步都有明确规范;推行“老带新”志愿模式,保障服务延续性;每年腾讯99公益日,还会联合爱心单位发起筹款,为项目注入更多资金支持。

今年,除了为51名孩子争取到省妇儿基金会助学名额,还为6名因名额所限未能纳入的困难儿童自筹助学金,真正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张杨说:“我们更希望通过心灵关怀和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等他们有能力时,再把这份助人精神传递下去。”

宁波晚报记者 马佳威 通讯员 胡祎妮 文/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开学前送“助学礼” 近9万元善款直达困境儿童家中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9-02 07:15:00

“谢谢叔叔阿姨,这是我第一次收到这么多课外书!”8月31日,暑气尚未完全消散,鄞州区瞻岐镇的困境儿童小杰(化名)接过“小种子”公益团队志愿者递来的助学金和书籍时,眼睛里闪着光亮。

这温暖的一幕,是小种子公益“暖心守护·圆梦助学”项目的日常片段,当天,该项目完成本年度助学金入户发放,89700元善款精准直达57名困境学子手中,以“精准分级、直达家庭”的行动,切实破解助学“最后一公里”难题。

该项目从2018年6月启动以来,已累计走访困境儿童600多人次,发放助学金40余万元,为低保、低边、残疾等困境儿童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温暖“防护墙”。

志愿者张杨在辅导困境儿童学习。

57个家庭收获“及时雨”

今年开学季的助学行动,“小种子”公益的60多位亲子志愿者兵分多路,奔赴全市瞻岐、五乡、东吴等16个乡镇街道,将助学金与爱心礼物送到困境儿童家中。

“爸爸身体不好,爸妈收入不高,还要供我和在老家读初中的姐姐上学。”在钟公庙街道,即将上小学四年级的小时(化名)轻声向志愿者诉说家庭困境。

志愿者蹲下身耐心倾听,不仅递上助学金,更轻声安慰他“好好学习,我们会一直陪着你”。这份“物质+精神”的双重帮扶,正是“暖心守护·圆梦助学”项目的核心准则。

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小娴(化名),用“逆袭”故事打动了在场所有人。曾因家庭变故患上抑郁症、成绩垫底的她,得到志愿者持续的心理疏导与学业帮扶。如今的她不仅病情好转,成绩更跃升至名列前茅,“是‘小种子’给了我们家快乐和希望,我想朝着自己的兴趣一直走下去。”小娴说。

“系统助学”让爱有迹可循

“小种子”从最初几个人走访困境家庭,到如今形成“联合基金会+规范流程+亲子志愿”的系统化帮扶模式,陪伴许多孩子从小学走到初中、大学。

这份坚守,也凝聚起一群“为爱同行”的伙伴。在五乡镇负责助学工作的叶竹青和谢丹维,跟着“小种子”做了6年公益,亲眼见证一名青春期孩子从“沉默寡言”到“主动分享校园趣事、写感谢信”的蜕变。

志愿者唐莉莉还记得,去年回访时看到助学对象成绩冲进班级前八,让她下定了继续走下去的决心:“所有付出都值得,有时只是一句问候、一个拥抱,却能给孩子对抗困境的力量。”

更具特色的是项目还形成了“亲子公益”模式。许多女性志愿者带着孩子参与走访,志愿者谢丹维和儿子一起做了5年多公益,早已和助学对象成了好朋友。

构建帮扶网络,让“小种子”长成“大森林”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才能走得更远。”志愿者张杨介绍,“小种子”公益亲子阅读社成立于2015年初,由一群热心公益、关注亲子阅读的志愿者组成,以推广亲子阅读为使命。8年前,“小种子”团队启动了助学项目,在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宁波海关、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等单位支持下,构建起“多方联动“的帮扶网络。

为破解助学“最后一公里”难题,“小种子”志愿团队还制定了《助学执行手册》,从入户走访、信息核实到助学金发放,每一步都有明确规范;推行“老带新”志愿模式,保障服务延续性;每年腾讯99公益日,还会联合爱心单位发起筹款,为项目注入更多资金支持。

今年,除了为51名孩子争取到省妇儿基金会助学名额,还为6名因名额所限未能纳入的困难儿童自筹助学金,真正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张杨说:“我们更希望通过心灵关怀和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等他们有能力时,再把这份助人精神传递下去。”

宁波晚报记者 马佳威 通讯员 胡祎妮 文/摄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