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今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专家呼吁:早干预可“抢”回珍贵时光
2025-09-21 06:53:42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76岁的陈阿姨安静地坐在诊室里,眼神有些茫然。女儿轻声替她回答医生的问题:“我妈以前是老师,特别要强。自从我爸走了之后,她就慢慢变了……”话未说完,女儿的声音已经哽咽。

  陈阿姨最初只是偶尔忘记关煤气,后来开始迷路,甚至认不出自己的女儿。直到在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家人才意识到那些“健忘”背后的真相。

  这不是个例。

  记者从宁波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最近,我市对宁波市65岁以上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宁波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13.02%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检出率达6.6%。按照这个比例推算,全市约有6.7万至10万名老年人正面临这种疾病的困扰。

  被忽视的“健忘”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记者从宁波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与高患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低筛查率。截至2024年底,宁波60岁及以上人口达210.1万人,但累计接受认知症筛查的老人仅39.8万,不足两成。

  “只有先筛查了,我们才能实施分层次干预。”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公共卫生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杨红英告诉记者,就在几天前他们在镇海骆驼一小区开展阿尔茨海默病科普宣传,还特别安排了免费筛查,现场来的人不少,但不少老年人拒绝接受筛查。

  张大妈笑着说:“我这能买菜能烧饭,怎么可能得这个病。”81岁的李大爷则说:“查出来也无药可治,那还检查什么?”……这样的观点在老年群体中相当普遍。

  杨红英分析,筛查率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筛查需要到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过程较为繁琐;另一个是公众认知不足。“很多人认为记忆力下降是正常衰老,而不是疾病。”

  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

  事实上,早期干预能够显著延缓疾病进展。在石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1岁的张大爷每天都陪着老伴来做经颅电刺激物理干预。“这个理疗效果挺好的,现在我老伴的记性好多了。”张大爷欣慰地说。

  在康宁医院,老年科主任邱聪龙医生分享了另一个案例:罗阿婆三年前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经过系统干预后,最新复查显示她的各项评估指标与三年前相比基本没有变化。

  “我们没办法治好这个病,但能让它发展得慢一点。”邱聪龙医生解释,如果患者从发病到生活不能自理通常需要3年,通过有效干预,这个过程可能延长至5~6年。

  社区干预的探索

  宁波早在2013年就启动了失智老人关爱项目,至今已持续十多年。海曙区石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象山县丹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奉化区锦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都开设了认知症社区干预与随访服务。

  2019年11月,宁波市启动第二轮项目实施工作,市卫健委联合11个部门共同推进,把对失智老人的关爱工作纳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尽管现有家庭自测试剂准确率不高,但专业人员仍在探索更便捷的筛查方式。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呼吁更多家庭关注老年人的认知健康变化。

  “陈阿姨的女儿后来告诉我,早知道就早点带母亲来检查了。”邱聪龙医生说,“及早干预,就是为亲人争取更多珍贵的清醒时光。”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陈敏 通讯员李链 实习生赖思嘉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今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专家呼吁:早干预可“抢”回珍贵时光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9-21 06:53:42

  76岁的陈阿姨安静地坐在诊室里,眼神有些茫然。女儿轻声替她回答医生的问题:“我妈以前是老师,特别要强。自从我爸走了之后,她就慢慢变了……”话未说完,女儿的声音已经哽咽。

  陈阿姨最初只是偶尔忘记关煤气,后来开始迷路,甚至认不出自己的女儿。直到在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家人才意识到那些“健忘”背后的真相。

  这不是个例。

  记者从宁波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最近,我市对宁波市65岁以上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宁波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13.02%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检出率达6.6%。按照这个比例推算,全市约有6.7万至10万名老年人正面临这种疾病的困扰。

  被忽视的“健忘”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记者从宁波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与高患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低筛查率。截至2024年底,宁波60岁及以上人口达210.1万人,但累计接受认知症筛查的老人仅39.8万,不足两成。

  “只有先筛查了,我们才能实施分层次干预。”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公共卫生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杨红英告诉记者,就在几天前他们在镇海骆驼一小区开展阿尔茨海默病科普宣传,还特别安排了免费筛查,现场来的人不少,但不少老年人拒绝接受筛查。

  张大妈笑着说:“我这能买菜能烧饭,怎么可能得这个病。”81岁的李大爷则说:“查出来也无药可治,那还检查什么?”……这样的观点在老年群体中相当普遍。

  杨红英分析,筛查率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筛查需要到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过程较为繁琐;另一个是公众认知不足。“很多人认为记忆力下降是正常衰老,而不是疾病。”

  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

  事实上,早期干预能够显著延缓疾病进展。在石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1岁的张大爷每天都陪着老伴来做经颅电刺激物理干预。“这个理疗效果挺好的,现在我老伴的记性好多了。”张大爷欣慰地说。

  在康宁医院,老年科主任邱聪龙医生分享了另一个案例:罗阿婆三年前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经过系统干预后,最新复查显示她的各项评估指标与三年前相比基本没有变化。

  “我们没办法治好这个病,但能让它发展得慢一点。”邱聪龙医生解释,如果患者从发病到生活不能自理通常需要3年,通过有效干预,这个过程可能延长至5~6年。

  社区干预的探索

  宁波早在2013年就启动了失智老人关爱项目,至今已持续十多年。海曙区石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象山县丹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奉化区锦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都开设了认知症社区干预与随访服务。

  2019年11月,宁波市启动第二轮项目实施工作,市卫健委联合11个部门共同推进,把对失智老人的关爱工作纳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尽管现有家庭自测试剂准确率不高,但专业人员仍在探索更便捷的筛查方式。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呼吁更多家庭关注老年人的认知健康变化。

  “陈阿姨的女儿后来告诉我,早知道就早点带母亲来检查了。”邱聪龙医生说,“及早干预,就是为亲人争取更多珍贵的清醒时光。”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陈敏 通讯员李链 实习生赖思嘉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