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浙江中考社会要变120分?教育部门这样说
2025-09-26 19:30:00 稿源: 潮新闻  

最近,一则网传消息让家长群炸锅:2027年社会科目分值会提高到120分。

这是真吗?

潮新闻记者从教育行政部门了解到,中考社会科目分值增加的讨论没有依据,请家长们不要误听误信。

一般来说,招考政策如有变化,教育行政部门会提前两到三年发布通知。比如,2026年中考社会实行闭卷,这是2023年就公开发布的政策。所以,如果2027年中考政策真有调整,去年或者今年年初就应该有明确通知。

社会科目学习,让不少初中生“压力山大”

那么,为何会有这样不靠谱的传言?

新学期开学后,不少初中生家长因为社会这门学科苦恼。

“主科一下子增加到5门,社会学科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很多!”儿子读初一的徐女士表示,虽然儿子晚自习就能完成书面作业,但回家还要花半个多小时背社会,挤压了睡觉时间。

“儿子喜欢历史、地理,但是喜欢不等于作业能做对,考试考得好。该记该背的不能只背个大概,要根据课本仔细背下来。”徐女士说,开学才不到一个月,儿子就已经被社会背诵搞懵,对历史书的热情也消退了。她很担心,机械的背诵和刷题,可能让他对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

对于初三学生家长来说,这份焦虑则更加具体。2026年的中考,社会学科将首次进行全省闭卷考,而这届学生正是闭卷考的第一届。

初三家长方女士说:“女儿的五门主课里,最差的就是社会。背也背了,卷子也做了,但可能理解不到位,方法也不对,成绩就是出不来。一想到孩子是第一届闭卷考,我就发愁。现在高中录取分数咬得那么紧,社会一门课,孩子就可能和高分同学相差10分,直接影响升学。”

初二学生妈妈方女士也有同样的困扰。她说,儿子是个历史爱好者,上课听得津津有味,但考试时,那些事件分析、意义、影响等表述就在脑海里变得支离破碎。上学期期末考前,方女士亲自上阵,把自己当年文科学习的“独门秘籍”倾囊相授。可儿子经常背了十来分钟就开始眼皮打架,结果,社会成了期末考的严重“拉分”学科。

新教材内容增加,教学压力增大

记者采访了部分初中校长和社会学科老师,目前,社会教学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一位社会老师坦言,因为明年中考是第一届社会闭卷考,大家都不清楚考试的难度,教学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学生的背诵压力很大,老师的教学压力也大。社会科目内容非常多,教学时不得不赶进度,很多知识点也没有办法展开来讲解。”

另一位老师指出,浙江的社会学科集合了历史、道法、地理三门内容,而老师在大学里的专业是分科的,要“跨界”教学,而且往往要承担三、四个班的教学任务,教学压力大,作业批改的压力重。

而从这届初二开始,社会学科采用新教材。教材从原来的14本增加到了16本。“新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大了。和旧教材相比,增加了很多新内容,一次备课至少需要两个小时。”一位社会老师表示,需要教学的内容多,上课时经常只能“赶进度”,遇到学期时间短,都要争分夺秒才能把课上完,再争取复习时间。

一位初中校长表示,近几年,大家对社会科目的越来越重视。分值从原来的50分到现在的100分,从开卷到了闭卷。“这几年,毕业考和升学考两考合一考,难度不大,得分率高,社会这门课的成绩更加显得重要。”

中考社会科目,未来还会有变化吗?

对于杭州初中生来说,中考社会科目已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2024年起,社会学科计入中考总分的分值,从之前的50分,提高到100分,而2026年,将全部实行闭卷考。

教育部门表示,社会科目分值增加并采用闭卷形式,是为了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更好地衔接高中阶段学习。

面对近几年的社会学科新变化,各初中学校已经在调整教学方法。

一位社会老师表示,不管是开卷考还是闭卷考,更应该关注的是能力的迁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从学会解题变成学会解决问题。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有几项变动让杭州家长圈颇为震动——与2024年相比,北京“新中考”计分的考试科目由原先的10减至6门,总成绩由670分调整至510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作为考查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同时,道德与法治科目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

也有杭州家长根据北京“新中考”的变化,在“民呼我为”平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位家长建议,从2027年中考(或者更早)取消历史、政治、道法科目的考试,改为开卷考察,合格通过即可,地理科目因涉及较多逻辑判断和分析,可予以单独成科进行考试,具体分数可酌情考虑。

针对这位家长的建议,浙江省教育厅也给出了答复:“浙江省采取的考试形式,主要是基于全省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综合考虑。‘社会’科目涵盖了‘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并促进全面发展。考试形式采用闭卷,旨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与意义,而不是简单背诵。我们将继续关注中考改革的实施效果,不断优化政策设计与落实。”

未来,中考社会科目还会不会有变化,怎么变?潮新闻记者也会持续关注。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浙江中考社会要变120分?教育部门这样说

稿源: 潮新闻 2025-09-26 19:30:00

最近,一则网传消息让家长群炸锅:2027年社会科目分值会提高到120分。

这是真吗?

潮新闻记者从教育行政部门了解到,中考社会科目分值增加的讨论没有依据,请家长们不要误听误信。

一般来说,招考政策如有变化,教育行政部门会提前两到三年发布通知。比如,2026年中考社会实行闭卷,这是2023年就公开发布的政策。所以,如果2027年中考政策真有调整,去年或者今年年初就应该有明确通知。

社会科目学习,让不少初中生“压力山大”

那么,为何会有这样不靠谱的传言?

新学期开学后,不少初中生家长因为社会这门学科苦恼。

“主科一下子增加到5门,社会学科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很多!”儿子读初一的徐女士表示,虽然儿子晚自习就能完成书面作业,但回家还要花半个多小时背社会,挤压了睡觉时间。

“儿子喜欢历史、地理,但是喜欢不等于作业能做对,考试考得好。该记该背的不能只背个大概,要根据课本仔细背下来。”徐女士说,开学才不到一个月,儿子就已经被社会背诵搞懵,对历史书的热情也消退了。她很担心,机械的背诵和刷题,可能让他对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

对于初三学生家长来说,这份焦虑则更加具体。2026年的中考,社会学科将首次进行全省闭卷考,而这届学生正是闭卷考的第一届。

初三家长方女士说:“女儿的五门主课里,最差的就是社会。背也背了,卷子也做了,但可能理解不到位,方法也不对,成绩就是出不来。一想到孩子是第一届闭卷考,我就发愁。现在高中录取分数咬得那么紧,社会一门课,孩子就可能和高分同学相差10分,直接影响升学。”

初二学生妈妈方女士也有同样的困扰。她说,儿子是个历史爱好者,上课听得津津有味,但考试时,那些事件分析、意义、影响等表述就在脑海里变得支离破碎。上学期期末考前,方女士亲自上阵,把自己当年文科学习的“独门秘籍”倾囊相授。可儿子经常背了十来分钟就开始眼皮打架,结果,社会成了期末考的严重“拉分”学科。

新教材内容增加,教学压力增大

记者采访了部分初中校长和社会学科老师,目前,社会教学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一位社会老师坦言,因为明年中考是第一届社会闭卷考,大家都不清楚考试的难度,教学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学生的背诵压力很大,老师的教学压力也大。社会科目内容非常多,教学时不得不赶进度,很多知识点也没有办法展开来讲解。”

另一位老师指出,浙江的社会学科集合了历史、道法、地理三门内容,而老师在大学里的专业是分科的,要“跨界”教学,而且往往要承担三、四个班的教学任务,教学压力大,作业批改的压力重。

而从这届初二开始,社会学科采用新教材。教材从原来的14本增加到了16本。“新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大了。和旧教材相比,增加了很多新内容,一次备课至少需要两个小时。”一位社会老师表示,需要教学的内容多,上课时经常只能“赶进度”,遇到学期时间短,都要争分夺秒才能把课上完,再争取复习时间。

一位初中校长表示,近几年,大家对社会科目的越来越重视。分值从原来的50分到现在的100分,从开卷到了闭卷。“这几年,毕业考和升学考两考合一考,难度不大,得分率高,社会这门课的成绩更加显得重要。”

中考社会科目,未来还会有变化吗?

对于杭州初中生来说,中考社会科目已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2024年起,社会学科计入中考总分的分值,从之前的50分,提高到100分,而2026年,将全部实行闭卷考。

教育部门表示,社会科目分值增加并采用闭卷形式,是为了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更好地衔接高中阶段学习。

面对近几年的社会学科新变化,各初中学校已经在调整教学方法。

一位社会老师表示,不管是开卷考还是闭卷考,更应该关注的是能力的迁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从学会解题变成学会解决问题。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有几项变动让杭州家长圈颇为震动——与2024年相比,北京“新中考”计分的考试科目由原先的10减至6门,总成绩由670分调整至510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作为考查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同时,道德与法治科目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

也有杭州家长根据北京“新中考”的变化,在“民呼我为”平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位家长建议,从2027年中考(或者更早)取消历史、政治、道法科目的考试,改为开卷考察,合格通过即可,地理科目因涉及较多逻辑判断和分析,可予以单独成科进行考试,具体分数可酌情考虑。

针对这位家长的建议,浙江省教育厅也给出了答复:“浙江省采取的考试形式,主要是基于全省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综合考虑。‘社会’科目涵盖了‘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并促进全面发展。考试形式采用闭卷,旨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与意义,而不是简单背诵。我们将继续关注中考改革的实施效果,不断优化政策设计与落实。”

未来,中考社会科目还会不会有变化,怎么变?潮新闻记者也会持续关注。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