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单玉紫枫
“北极航线的可持续性,不能仅用商业盈亏衡量,其根本价值在于‘战略备份’——为中国外贸增加一条关键时期的‘保底通道’。”面对各方关于北极航线的可持续性疑问,国内知名城市与产业研究专家、北京稷量研究院院长徐苏涛如此定义。
他认为,当前国际航运充满不确定性,北极航线的核心意义在于从“备份通道”到“竞争筹码”。“如同医疗急救设备,平时未必使用,但必须配备。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冲风险、增强供应链韧性的关键举措。”
“短期内,北极航线更多体现为战略价值,而非即时商业回报。”徐苏涛直言。他对比中欧班列发展历程指出,一条成熟航线的培育需要几十年积累,涉及标准制定、接口对接、路线优化等多重因素。
“北极航道的复杂性远超传统航线。”他补充道,“极地气候多变、航行条件苛刻,需要突破技术瓶颈,建立全新的运营标准和安全体系,加上还有波谲云诡的地缘因素,所以这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
那么,如何破题“可持续”?徐苏涛提出如下建议:
比如节点布局,“可借鉴上海港投资秘鲁钱凯港的模式,通过资本运作参与关键节点港口建设。‘港口+航线’的联动,能有效提升我们在新通道上的话语权。”
在品类选择方面,“高价值、整装货物更适合此航线。例如储能设备、精密仪器等时效敏感、货值高的商品,才能承受较高的航运成本。”他指出,正因如此,初期需要国家支持与多方共担成本。随着运营规模扩大和技术进步,逐步实现费用对冲。
面向未来,徐苏涛总结道,北极航线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从增强议价能力角度看,新航线的突破,将促使传统航线调整定价策略,为中国外贸争取更多主动权;
从完善物流网络高度看,“多一条航线,就多一份保障。不依赖于单一通道,才是最大的安全。”
从服务国家战略层面看,“这是中国拓展国际贸易通道的重要尝试,为未来极地开发积累经验。”
“当前阶段,北极航线的战略意义远超商业价值。”徐苏涛强调,“它的存在,让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多了一张底牌。这张牌的长期价值,不在于立即打出,而在于需要时能够打得出去。”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