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由AI生成
甬派客户端记者 任诗妤 通讯员 庞赟
入秋之后,不少人会觉得嘴唇发紧、眼睛发涩,大多以为是秋燥来了,随手涂个润唇膏、多喝两杯温水就没放在心上。但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覃文副主任医师提醒,要是口干眼干的症状反复不缓解,甚至影响到日常说话、吃饭,那可能不是普通秋燥,而是一种需要警惕的自身免疫病——干燥综合征。
50岁的张阿姨(化姓)是被眼科医生建议转到风湿科的,那天她揉着发红的眼睛走进诊室。“我眼睛干了快半年了,一开始以为是看手机太多,买了好几款润眼液轮流用,可越滴越觉得眼里像有小沙子。尤其是风吹过就特别痛,有时想掉眼泪,眼眶里却干得发紧。”眼科医生给她做了详细的检查,结果提示存在明确的干眼症,追问之下,张阿姨又补充道:“除了眼睛,我感觉嘴巴也干,尤其早上起来,舌头发粘,说话都得先喝口水润润。”
得知这一情况,眼科医生建议张阿姨去风湿免疫科再做个详尽的检查,于是她来到了覃文医生的门诊。覃文进一步问诊发现,张阿姨还有个没说的困扰,前两年她的腮帮子肿过2次,以为是上火,吃点消炎药就消了,于是就没当回事。
结合这些症状,覃文判断张阿姨得的很有可能是干燥综合征,抽血检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张阿姨白细胞稍偏低,抗核抗体阳性,抗SSA、抗SSB抗体也都呈阳性。“这不是单纯的眼干口干,是干燥综合征,好在目前只是轻微影响了血液系统和外分泌腺体,算轻度的。”覃文说。听到诊断时,张阿姨还愣了愣:原来“干”也能是种病?
比张阿姨情况更危急的是42岁的李女士(化姓)。覃文被急诊室紧急会诊叫来时,李女士正坐在轮椅上,双腿发软站不起来。“这三年我都快成急诊常客了,”李女士苦笑着说,之前就因为两腿没力气进了家附近医院的急诊两三次,一直以为是缺营养,所以没深究。医生说我血钾低,补了钾就又有力气了。直到这次,她刚好被送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生觉得不对劲,反复低钾总该有原因,于是就请了风湿免疫科会诊。
覃文在问诊时发现,李女士才想起更多小毛病,像是嘴巴干得厉害,眼睛也干,去年冬天腿上还长过小红点,一直以为是过敏。进一步检查后,结果让李女士慌了神。抽血检查确诊了李女士患有干燥综合征,与此同时她的白细胞、血小板整体偏低,尿pH值偏高,还有代谢性酸中毒,肌酐也比正常范围稍高。这意味着干燥综合征已经伤到肾脏,引发了肾间质损害及肾小管酸中毒,才导致反复低钾。在医生的安排下,李女士接受了规范的治疗。
“干燥综合征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它起病隐匿,大家会把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当成普通小毛病,误以为是秋燥、疲劳,或是局部的眼疾、牙病,直到症状加重才察觉不对。”覃文介绍。
到底怎么分清是普通秋燥,还是干燥综合征?覃医师解释,从症状来看,普通秋燥是季节带来的外在不适,比如嘴唇干裂、皮肤起皮,涂了润唇膏、喝够水,一个月左右多数能缓解。但干燥综合征的“干”是从身体内部蔓延开来的,唾液腺、泪腺会被紊乱的免疫系统破坏,进而导致分泌功能下降。比如,口干不是简单的渴,是真的缺乏唾液,严重起来吃干性食物必须配水才能咽下;眼干也不是单纯的疲劳,是真的没有足够泪水滋润,就算用了润眼液也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还会反复加重,让人“欲哭无泪”。除了口眼干,不少患者还会有全身症状,比如没力气、反复低热、关节肌肉酸痛,只是每个人的表现不一样,更难被察觉。
想要准确判断,覃文表示关键看两点:一是症状能否缓解,普通秋燥能通过日常护理改善,干燥综合征的“干”却会持续反复;二是检查指标,干燥综合征患者抽血时,常会出现免疫球蛋白的升高、抗SSA等抗体阳性的情况,眼科检查、唇腺活检也能辅助诊断。覃文强调,这种病属于风湿免疫病,不是眼科或口腔科对症治疗能解决的,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找对科室。
干燥综合征虽无法彻底根治,但早发现早治疗能避免严重后果。覃医师表示,如果拖延太久,腺体功能完全被破坏,再用药也难以恢复,不仅要靠人工唾液、泪液等度日,还可能出现龋齿、肺间质病变、自身肝脏损伤等并发症。就像李女士,如果早几年关注口干眼干的症状,也不会让病情伤到肾脏。尽早发现并及时干预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器官损害,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