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双11”将至 警惕涉快递电诈!套路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2025-10-17 18:2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数字人·喵Sir”又来了:这次讲的是涉快递电诈那些事。

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张润之 顾蔚 何嘉莹

10月15日晚上,某网购平台“双11”预售活动开启,“买买买”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大家在畅快“剁手”的同时,也别忽略一件事——电诈团伙喜欢蹭热点,正磨刀霍霍,想将你当作“韭菜”收割。

以去年数据为例:2024年10月15日至2024年11月15日,这一个月时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处于高发态势。从具体发案数据来看,刷单诈骗仍然最多,但占比明显下降;虚假购物诈骗、冒充客服诈骗占比较平时增加,尤其是后者增幅更为显著,符合“节日特征”。

“在冒充客服这一大类电诈中,这段时间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的案件尤为集中。简单说,就是涉及快递骗局明显增多。”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这次要给大家重点科普的就是涉快递电诈。仅数年时间,它就不断迭代升级,实现“四连变”,同时行骗手法更加隐蔽且令人防不胜防。

资料图:北仑公安在侦破一起电诈案时收缴的快递单。

1.0版本套路:快递丢件,“客服”主动给予赔偿

快递丢件,“客服”主动联系你,并提出要给予赔偿,这就是“快递退赔”陷阱。如今,这类骗局大家已熟知,并且上当受骗的人越来越少。可以说,它基本退出了“舞台”。但在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初,这类电诈诞生并走向成熟时,因其套路新颖,可是坑了不少人。

比如,2018年10月31日,慈溪的司女士就接到一“快递公司”的电话,称她的快递包裹已处于丢失状态,公司决定赔偿。之后,对方让她加了一个“工作人员”的微信,然后忽悠其填写各种资料并交出验证码。

“2018年那会这类电诈还处于雏形状态——需要受害人添加‘工作人员’的微信。等到2019年时,它已成熟并进入高发期,损失金额也在不断扩大——受害人点击‘客服’发来的链接或者扫描二维码,就会被诱骗入钓鱼网站。”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这类电诈因快递潮而起,兴风作浪多年后逐渐退去。

资料图:这类“福利卡券”陷阱仍在活跃。

2.0版本套路:陌生快递上门,“福利卡券”藏陷阱

随着“快递退赔”类诈骗逐渐淡出视野,骗子急需寻找新的“收割”手段。随之而来的,是一种以“福利卡券”为诱饵的新型骗局——不法分子向受害人寄送内含“优惠卡”“提货券”的快递,诱骗其扫描二维码,再由伪装成“客服”的骗子步步引导,最终将其引入陷阱。

这类“福利卡券”骗局,实为2023年广为人知的“蟹卡”诈骗的变种。当时,某明星在网络上曝光家人遭遇新型诈骗,并晒出一张伪装成“蟹卡”的诈骗单,使“蟹卡骗局”一度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就在同年“双11”前夕,外地出现“蟹卡”骗局的早期变异形态,可视为“福利卡券”陷阱的前身:有受害者收到夹带“福利宣传单”的快递,按提示扫码后,被诱导参与所谓“任务”,最终落入刷单诈骗陷阱,损失惨重。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宁波也接连出现类似案件:在鄞州,有老人因扫描“双11购物提货卡”上的二维码陷入刷单骗局,损失近59万元;在奉化,也有居民收到类似快递,误以为是商家促销活动,扫码后同样被骗走22万余元。

资料图:这是镇海公安收缴的快递,里面通常会有一些作为“鱼饵”的廉价小礼品。

“大家需要特别警惕的是,这类诈骗目前仍处于活跃期,并未消失。”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

今年6月,河北石家庄一名女生就遭遇了这类骗局的新变种——对方寄来面值50元的“京东卡”作为诱饵。我市也有市民中招,宁海的胡女士在收到一张“中奖券”后,扫码联系“客服”,对方真让人送来了一瓶花生油。正是这份“实物奖励”,让她彻底放松警惕,最终落入更大陷阱,损失惨重。

“这是骗子升级后的新套路,简单来说就是‘放长线钓大鱼’——先以小恩小惠换取信任,再实施大额诈骗。”反诈民警说,防范建议就一条:“不贪”。“电诈的核心逻辑,始终是利用人性弱点牟利。保持理性是防骗的关键,遇到可疑情况立即报警。”

资料图:这种新型涉诈短信,前段时间流行。

3.0版本套路:投递异常,请主动联系“快递小哥”

今年上半年,涉快递诈骗又有“新成员”加入——投递异常请联系“快递小哥”。

这类新型电诈的常用套路是这样的:骗子利用“正常手机号码”发送提醒短信,称“快递派送出现问题”,让受害人联系“快递小哥”。

通常情况下,普通人一看发来短信的是“正常手机号码”、预留的“快递小哥”电话同样是“正常手机号码”,不会直接联想到诈骗,反而真会以为自己的快递投递出现问题。一给“快递小哥”打电话,等待当事人的就是“取消会员”骗局。

类似的案例可不少。

家住江北的李阿姨收到一条短信,称她的快递已送至她家附近的服务网点,请她凭取件码取货。可李阿姨在网点翻遍了货架,仍未找到自己的快递。于是,她拨打了提醒短信上预留的“快递小哥”电话。

谁料,接电话的“客服”一上来就说她的抖音账号开通了“百万保险”服务,如不取消,以后每月将自动扣费。在对方的诱导下,李阿姨下载了涉诈APP,并按对方提示操作。结果不言而喻……

资料图:此前曾有市民一下子连收三条这样的涉诈短信。

“不用说,这类电诈‘双11’开启后会处于活跃状态,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范。”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但凡收到这样的提醒短信,不要轻信。一定要登录网购平台,对照自己的快递运送情况再下结论。

另外,遇到快递异常这类事,要记住“三不原则”——

不随意点击陌生短信链接,记住正规快递通知仅含取件码,不会附加陌生网址或APP下载要求;

不回拨可疑电话,同样要记住,有疑惑可通过购物平台或快递公司官方客服核实物流状态;

不透露敏感信息,记住快递员不会询问银行卡、身份证等信息,涉及“理赔操作”的一律视为诈骗。

资料图:央视也报道过这类新骗局。

4.0版本套路:快递到货发现问题,主动维权却坠坑

前不久,央视《法治在线》栏目揭示了一种新出现并且快速增多的电诈套路——网店故意发错货,坐等顾客找上门,后将其“引流”至电诈团伙处。

宁波也出现过类似案例。家住镇海的小李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购买电扇。收到快递,打开验货后,小李发现它是坏的。于是,她和以往一样,联系客服要求退款。

客服让她扫码添加微信,随后完成了退款。之后,客服又以“补偿购物体验”为由,邀请小李进入一个微信群领取礼品。信以为真的小李就这样被骗去刷单了,最终损失77万元。

资料图:宁波也有市民“中招”。

镇海区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类新型电诈主要套路是这样的:不法分子先是在某些知名电商平台开设店铺,低价销售U盘、小风扇、大米等日常商品,进行“引流”;顾客下单后,故意发错货,或邮寄给顾客劣质商品,等待对方联系投诉;之后,客服以“售后理赔”为名,引导消费者添加微信或扫描涉诈二维码,再进行后续的行骗。

“诈骗分子所使用的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等材料,均是通过非法渠道购买的。对这些骗子来说,这类网店往往只作一次性使用,一旦被投诉就立即关闭。只要有一人上当,他们的成本就能全部收回。”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这是涉快递电诈的最新形态——打着“真理赔”的幌子,进行“真诈骗”的勾当。

资料图:记住绕开正规网购平台退款,有猫腻。

反诈民警也提醒大家,“双11”开启后,商家各种促销活动会铺天盖地,同样也会有别有用心之人混迹其中,想浑水摸鱼。纵观此类被骗案件,多是受害人“捡漏心理”过重,然后踩中了陷阱。

对此,消费者网购时务必仔细查看店铺信息,特别要留意用户评价,里面可能已有受害者发出的警示。同时,遇到商品问题,一定要通过平台官方渠道解决,勿绕开平台操作。

最后一点,电商平台也应切实落实反诈主体责任,严格审核店铺资质,并加强交易风险提示,从源头降低电诈发生的风险。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双11”将至 警惕涉快递电诈!套路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10-17 18:22:00

 “数字人·喵Sir”又来了:这次讲的是涉快递电诈那些事。

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张润之 顾蔚 何嘉莹

10月15日晚上,某网购平台“双11”预售活动开启,“买买买”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大家在畅快“剁手”的同时,也别忽略一件事——电诈团伙喜欢蹭热点,正磨刀霍霍,想将你当作“韭菜”收割。

以去年数据为例:2024年10月15日至2024年11月15日,这一个月时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处于高发态势。从具体发案数据来看,刷单诈骗仍然最多,但占比明显下降;虚假购物诈骗、冒充客服诈骗占比较平时增加,尤其是后者增幅更为显著,符合“节日特征”。

“在冒充客服这一大类电诈中,这段时间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的案件尤为集中。简单说,就是涉及快递骗局明显增多。”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这次要给大家重点科普的就是涉快递电诈。仅数年时间,它就不断迭代升级,实现“四连变”,同时行骗手法更加隐蔽且令人防不胜防。

资料图:北仑公安在侦破一起电诈案时收缴的快递单。

1.0版本套路:快递丢件,“客服”主动给予赔偿

快递丢件,“客服”主动联系你,并提出要给予赔偿,这就是“快递退赔”陷阱。如今,这类骗局大家已熟知,并且上当受骗的人越来越少。可以说,它基本退出了“舞台”。但在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初,这类电诈诞生并走向成熟时,因其套路新颖,可是坑了不少人。

比如,2018年10月31日,慈溪的司女士就接到一“快递公司”的电话,称她的快递包裹已处于丢失状态,公司决定赔偿。之后,对方让她加了一个“工作人员”的微信,然后忽悠其填写各种资料并交出验证码。

“2018年那会这类电诈还处于雏形状态——需要受害人添加‘工作人员’的微信。等到2019年时,它已成熟并进入高发期,损失金额也在不断扩大——受害人点击‘客服’发来的链接或者扫描二维码,就会被诱骗入钓鱼网站。”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这类电诈因快递潮而起,兴风作浪多年后逐渐退去。

资料图:这类“福利卡券”陷阱仍在活跃。

2.0版本套路:陌生快递上门,“福利卡券”藏陷阱

随着“快递退赔”类诈骗逐渐淡出视野,骗子急需寻找新的“收割”手段。随之而来的,是一种以“福利卡券”为诱饵的新型骗局——不法分子向受害人寄送内含“优惠卡”“提货券”的快递,诱骗其扫描二维码,再由伪装成“客服”的骗子步步引导,最终将其引入陷阱。

这类“福利卡券”骗局,实为2023年广为人知的“蟹卡”诈骗的变种。当时,某明星在网络上曝光家人遭遇新型诈骗,并晒出一张伪装成“蟹卡”的诈骗单,使“蟹卡骗局”一度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就在同年“双11”前夕,外地出现“蟹卡”骗局的早期变异形态,可视为“福利卡券”陷阱的前身:有受害者收到夹带“福利宣传单”的快递,按提示扫码后,被诱导参与所谓“任务”,最终落入刷单诈骗陷阱,损失惨重。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宁波也接连出现类似案件:在鄞州,有老人因扫描“双11购物提货卡”上的二维码陷入刷单骗局,损失近59万元;在奉化,也有居民收到类似快递,误以为是商家促销活动,扫码后同样被骗走22万余元。

资料图:这是镇海公安收缴的快递,里面通常会有一些作为“鱼饵”的廉价小礼品。

“大家需要特别警惕的是,这类诈骗目前仍处于活跃期,并未消失。”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

今年6月,河北石家庄一名女生就遭遇了这类骗局的新变种——对方寄来面值50元的“京东卡”作为诱饵。我市也有市民中招,宁海的胡女士在收到一张“中奖券”后,扫码联系“客服”,对方真让人送来了一瓶花生油。正是这份“实物奖励”,让她彻底放松警惕,最终落入更大陷阱,损失惨重。

“这是骗子升级后的新套路,简单来说就是‘放长线钓大鱼’——先以小恩小惠换取信任,再实施大额诈骗。”反诈民警说,防范建议就一条:“不贪”。“电诈的核心逻辑,始终是利用人性弱点牟利。保持理性是防骗的关键,遇到可疑情况立即报警。”

资料图:这种新型涉诈短信,前段时间流行。

3.0版本套路:投递异常,请主动联系“快递小哥”

今年上半年,涉快递诈骗又有“新成员”加入——投递异常请联系“快递小哥”。

这类新型电诈的常用套路是这样的:骗子利用“正常手机号码”发送提醒短信,称“快递派送出现问题”,让受害人联系“快递小哥”。

通常情况下,普通人一看发来短信的是“正常手机号码”、预留的“快递小哥”电话同样是“正常手机号码”,不会直接联想到诈骗,反而真会以为自己的快递投递出现问题。一给“快递小哥”打电话,等待当事人的就是“取消会员”骗局。

类似的案例可不少。

家住江北的李阿姨收到一条短信,称她的快递已送至她家附近的服务网点,请她凭取件码取货。可李阿姨在网点翻遍了货架,仍未找到自己的快递。于是,她拨打了提醒短信上预留的“快递小哥”电话。

谁料,接电话的“客服”一上来就说她的抖音账号开通了“百万保险”服务,如不取消,以后每月将自动扣费。在对方的诱导下,李阿姨下载了涉诈APP,并按对方提示操作。结果不言而喻……

资料图:此前曾有市民一下子连收三条这样的涉诈短信。

“不用说,这类电诈‘双11’开启后会处于活跃状态,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范。”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但凡收到这样的提醒短信,不要轻信。一定要登录网购平台,对照自己的快递运送情况再下结论。

另外,遇到快递异常这类事,要记住“三不原则”——

不随意点击陌生短信链接,记住正规快递通知仅含取件码,不会附加陌生网址或APP下载要求;

不回拨可疑电话,同样要记住,有疑惑可通过购物平台或快递公司官方客服核实物流状态;

不透露敏感信息,记住快递员不会询问银行卡、身份证等信息,涉及“理赔操作”的一律视为诈骗。

资料图:央视也报道过这类新骗局。

4.0版本套路:快递到货发现问题,主动维权却坠坑

前不久,央视《法治在线》栏目揭示了一种新出现并且快速增多的电诈套路——网店故意发错货,坐等顾客找上门,后将其“引流”至电诈团伙处。

宁波也出现过类似案例。家住镇海的小李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购买电扇。收到快递,打开验货后,小李发现它是坏的。于是,她和以往一样,联系客服要求退款。

客服让她扫码添加微信,随后完成了退款。之后,客服又以“补偿购物体验”为由,邀请小李进入一个微信群领取礼品。信以为真的小李就这样被骗去刷单了,最终损失77万元。

资料图:宁波也有市民“中招”。

镇海区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类新型电诈主要套路是这样的:不法分子先是在某些知名电商平台开设店铺,低价销售U盘、小风扇、大米等日常商品,进行“引流”;顾客下单后,故意发错货,或邮寄给顾客劣质商品,等待对方联系投诉;之后,客服以“售后理赔”为名,引导消费者添加微信或扫描涉诈二维码,再进行后续的行骗。

“诈骗分子所使用的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等材料,均是通过非法渠道购买的。对这些骗子来说,这类网店往往只作一次性使用,一旦被投诉就立即关闭。只要有一人上当,他们的成本就能全部收回。”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这是涉快递电诈的最新形态——打着“真理赔”的幌子,进行“真诈骗”的勾当。

资料图:记住绕开正规网购平台退款,有猫腻。

反诈民警也提醒大家,“双11”开启后,商家各种促销活动会铺天盖地,同样也会有别有用心之人混迹其中,想浑水摸鱼。纵观此类被骗案件,多是受害人“捡漏心理”过重,然后踩中了陷阱。

对此,消费者网购时务必仔细查看店铺信息,特别要留意用户评价,里面可能已有受害者发出的警示。同时,遇到商品问题,一定要通过平台官方渠道解决,勿绕开平台操作。

最后一点,电商平台也应切实落实反诈主体责任,严格审核店铺资质,并加强交易风险提示,从源头降低电诈发生的风险。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