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王与父亲合影。
“眼前总飘着一团黑影,看东西越来越模糊,连电脑屏幕上的字都快看不清了!”近日,30岁的小王(化姓)捂着左眼,满脸焦急地走进奉化区中医医院眼科诊室。谁也没想到,这个正值壮年的95后,眼底病变程度竟堪比患病多年的老人。经过一番检查,他被确诊为“左眼玻璃体积血,双眼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期)”。
父子同患眼底疾病 儿子病情反比父亲严重
20天前,小王突然发现左眼视力莫名下滑,眼前总像蒙着一层雾,还伴随着黑影飘动。起初他以为是熬夜加班导致的视疲劳,硬扛了半个多月,直到症状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工作,才匆匆就医。接诊的毛丹娜副主任医师在检查后大吃一惊:“这么年轻就发展到5期病变,眼底微血管全是微血管瘤和出血点,左眼的玻璃体积血已经严重影响视力,再拖延可能面临失明风险。”
小王的肥胖史,是他患病的关键伏笔。“‘胖子’这个称呼,从我读初中开始就没离开过。”小王告诉毛丹娜,他初一时体重只有60公斤,可进入高中后,体重像坐了“火箭”般飙升至110公斤,此后便一直稳定在这个水平。高热量食物是他的最爱,薯片、炸鸡、含糖饮料常年不离手,工作后饮食更是混乱。早餐常常省掉,午餐因过度饥饿,一顿能吃下两个成年人的饭量,晚餐则多以外卖、烧烤打发。
陪同就诊的父亲王先生,体重也有105公斤,同样是2型糖尿病患者。但检查结果却让人意外:父亲的眼底病变仅为2期,仅出现少量微血管瘤和出血,与儿子的重度病变形成鲜明对比。“父子俩体型相似,但肥胖出现的时间和血糖控制情况天差地别。”毛丹娜解释,小王从小就超重,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让糖尿病早早找上门,且血糖控制一直不达标,这才导致眼底病变快速恶化;而父亲是成年后才逐渐肥胖,血糖管理相对规范,病情进展也慢了很多。
想管住嘴要这样做 这类人群要定期做眼底检查
更令人揪心的是,这个家庭的“甜蜜负担”远不止于此。小王的母亲几年前也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一家三口相继“中招”,除了遗传因素,长期固化的不良饮食习惯是主要“元凶”。“我妈炒菜喜欢多放油,说这样香,家里顿顿都是重油重盐的菜。”小王说,自己从小到大口味比较“重”,不“重”吃饭就不香。毛丹娜建议,以后要和这样的不良饮食习惯告别,“过量油脂摄入和长期肥胖,就像两把‘尖刀’,不仅会诱发糖尿病,还会持续损伤眼底视网膜,加速病变进程”。
门诊中,众多糖尿病患者和体重超标人群都和毛丹娜表达过一样的困惑:医生,想管住嘴应该怎么做?她总结出了一套通俗好记的饮食方案:主食换一换,白米白面减半,搭配糙米、玉米等粗粮;蛋白质补够量,鱼、虾、鸡蛋、豆制品不能少;蔬菜多吃“彩虹色”,绿叶菜、西兰花先填半饱胃;水果选低糖的,控制分量别餐后吃;进餐顺序调一调,先吃蔬菜再吃蛋白最后吃主食;烹饪方式要清淡,蒸、煮、凉拌替代油炸红烧;远离“隐形糖”,白开水才是最佳饮品,每日油盐用量严格控制在5克以内。
“现在年轻人患糖尿病的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忽视了血糖监测和生活方式调整。”毛丹娜提醒,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一旦出现视力下降、黑影飘动等情况,往往已到中晚期。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史、肥胖、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更要定期查血糖、做眼底检查,别让不良习惯透支自己的健康。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陈怡 文/摄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