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气温骤降 儿科就诊量攀升!当心手足口病、RSV、甲流来袭
2025-10-22 18:18: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小患者正在打点滴。

甬派客户端记者 陈敏 通讯员 项宇 夏亚萍 文/摄

“孩子烧到39.2度,咳得停不下来,一喘气还呼呼响,夜里根本没法躺平睡!”10月22日上午,宁海县妇保院,田女士抱着4岁女儿奔进儿科门诊,语气中满是焦急。

经诊断,她的孩子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而在医院候诊区,类似的小患者还有不少,哭闹声、咳嗽声与家长的安抚声交织在一起……

“随着气温骤降,不少小朋友先后‘中招’,这几天儿科患者数量较上月同期增长超20%。”该院儿科主任王耀东告诉记者。

而明州医院儿科候诊区内,同样座椅上坐满了无精打采的孩子和眉头紧锁的家长。护士们快步穿梭其间,为满脸通红的孩子测量体温。

“这段时间,患儿数量持续攀升,值班医生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一位儿科护士长声音沙哑地向记者描述近期工作状态。

记者从我市多家医院了解到,随着秋冬季节转换,昼夜温差加大,儿科门急诊量普遍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呼吸道感染病例占绝大多数。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外,手足口病也呈现高发态势,甲型流感更是虎视眈眈。

“医生,你看孩子手上、脚上全是疱疹,连嘴巴都烂了,根本吃不了东西!”10月22日早上,明州医院儿科诊室,市民王女士抱着6岁儿子豆豆急得直掉眼泪。

豆豆被诊断为手足口病,而这并非个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期得手足口病的患儿不在少数,有幼儿园一个班级就有五六个小朋友接连“中招”。

明州医院儿科施苏林医生介绍,近期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患儿接诊量大幅增加,且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以往手足口病多集中在3-5岁儿童,今年6岁左右的学龄儿童病例占比明显增加,甚至少数免疫力较弱的家长也被感染。”

据权威媒体报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已进入全国性流行期,多地医疗机构接诊相关病例显著增加。从临床接诊情况看,就诊的3岁以下婴幼儿多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

两天前,六月龄患儿毛毛出现咳嗽、呼吸急促症状,短短6小时内病情迅速发展为毛细支气管炎,经检查被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

“这类患儿病情进展极快,呼吸功能可能在短时间内恶化。”施苏林医生强调,“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萎靡等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据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早期常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症状;后期则可能加重为剧烈咳嗽、喘息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儿会进一步发展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

孩子生病,家长好急。

与此同时,近期甲流疫情也不容忽视。根据最新监测数据,当前我国南方地区流感活动呈上升趋势,香港地区已出现多起儿童甲流重症病例。

施苏林医生提醒,甲流的典型症状为高热、肌肉酸痛、咽痛、咳嗽等,部分患儿可能引发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建议6月龄以上儿童及家长尽快完成接种。”施医生表示,若出现疑似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避免病情加重。

面对多种病毒来袭,家长们该如何应对?多位儿科医生给出专业建议:

一、筑牢日常防护墙。在宁海县妇保院急诊室入口,护士正在指导家长七步洗手法:“洗手不是简单冲水,而是要像做手术那样认真。”专家同时提醒,平时要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构建免疫屏障。在明州医院预防接种门诊,几位家长正带着孩子咨询尼塞韦单抗相关事宜,预防保健科医生表示,注射尼塞韦单抗,能为宝宝提供长达6个月的保护。

三、把好监测关。“孩子生病,最怕的就是耽误。”施苏林特别提醒家长,“持续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精神萎靡,这些都是危险信号,必须立即就医。”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气温骤降 儿科就诊量攀升!当心手足口病、RSV、甲流来袭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10-22 18:18:00

小患者正在打点滴。

甬派客户端记者 陈敏 通讯员 项宇 夏亚萍 文/摄

“孩子烧到39.2度,咳得停不下来,一喘气还呼呼响,夜里根本没法躺平睡!”10月22日上午,宁海县妇保院,田女士抱着4岁女儿奔进儿科门诊,语气中满是焦急。

经诊断,她的孩子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而在医院候诊区,类似的小患者还有不少,哭闹声、咳嗽声与家长的安抚声交织在一起……

“随着气温骤降,不少小朋友先后‘中招’,这几天儿科患者数量较上月同期增长超20%。”该院儿科主任王耀东告诉记者。

而明州医院儿科候诊区内,同样座椅上坐满了无精打采的孩子和眉头紧锁的家长。护士们快步穿梭其间,为满脸通红的孩子测量体温。

“这段时间,患儿数量持续攀升,值班医生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一位儿科护士长声音沙哑地向记者描述近期工作状态。

记者从我市多家医院了解到,随着秋冬季节转换,昼夜温差加大,儿科门急诊量普遍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呼吸道感染病例占绝大多数。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外,手足口病也呈现高发态势,甲型流感更是虎视眈眈。

“医生,你看孩子手上、脚上全是疱疹,连嘴巴都烂了,根本吃不了东西!”10月22日早上,明州医院儿科诊室,市民王女士抱着6岁儿子豆豆急得直掉眼泪。

豆豆被诊断为手足口病,而这并非个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期得手足口病的患儿不在少数,有幼儿园一个班级就有五六个小朋友接连“中招”。

明州医院儿科施苏林医生介绍,近期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患儿接诊量大幅增加,且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以往手足口病多集中在3-5岁儿童,今年6岁左右的学龄儿童病例占比明显增加,甚至少数免疫力较弱的家长也被感染。”

据权威媒体报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已进入全国性流行期,多地医疗机构接诊相关病例显著增加。从临床接诊情况看,就诊的3岁以下婴幼儿多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

两天前,六月龄患儿毛毛出现咳嗽、呼吸急促症状,短短6小时内病情迅速发展为毛细支气管炎,经检查被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

“这类患儿病情进展极快,呼吸功能可能在短时间内恶化。”施苏林医生强调,“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萎靡等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据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早期常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症状;后期则可能加重为剧烈咳嗽、喘息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儿会进一步发展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

孩子生病,家长好急。

与此同时,近期甲流疫情也不容忽视。根据最新监测数据,当前我国南方地区流感活动呈上升趋势,香港地区已出现多起儿童甲流重症病例。

施苏林医生提醒,甲流的典型症状为高热、肌肉酸痛、咽痛、咳嗽等,部分患儿可能引发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建议6月龄以上儿童及家长尽快完成接种。”施医生表示,若出现疑似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避免病情加重。

面对多种病毒来袭,家长们该如何应对?多位儿科医生给出专业建议:

一、筑牢日常防护墙。在宁海县妇保院急诊室入口,护士正在指导家长七步洗手法:“洗手不是简单冲水,而是要像做手术那样认真。”专家同时提醒,平时要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构建免疫屏障。在明州医院预防接种门诊,几位家长正带着孩子咨询尼塞韦单抗相关事宜,预防保健科医生表示,注射尼塞韦单抗,能为宝宝提供长达6个月的保护。

三、把好监测关。“孩子生病,最怕的就是耽误。”施苏林特别提醒家长,“持续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精神萎靡,这些都是危险信号,必须立即就医。”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