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文以化人、文以立城、文以兴业”。今年,是宁波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十周年。
十年来,文化的力量持续赋能城市发展,“东亚文化之都”既是一张名片,更是一个窗口。
为此,我们特别开设了“东亚文都十周年·蝶变”栏目,全景展现宁波在文化传承与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交流开展等多方面的显著成果。

宁波开启“迎客”模式。市文广旅游局供图
甬派客户端记者 廖惠兰
“宁波文化的风,吹过山,越过海,从从容容”“宁波,来了就欢喜”……
这两天,在宁波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十周年系列活动全面启幕之际,这座城市已然开启欢喜“迎客”模式——
宁波三江口流光溢彩,鼓楼C位大屏、地铁车厢、公交车身等“显眼包”位置,到处都是诚意满满的欢迎口号,氛围感拉满。

2016年4月15日,东亚文化之都·2016宁波活动年开幕式。
从2015年当选“东亚文化之都”至今,宁波在文化建设的征程中步履不停。
十年间,这座兼具港口活力与历史底蕴的城市,不仅让朱金漆木雕、金银彩绣、青瓷瓯乐等非遗瑰宝走向国际,更以群众需求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从“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惠及百万市民,到中日韩青少年跨越山海面对面拥抱,宁波用一个个鲜活案例,书写着公共文化服务从“有”到“优”、从“本土”到“国际”的进阶答卷,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城市发展的硬支撑。
宁波温度
从“15分钟圈”到全球云端共享

宁波三江口。天蓝 摄
“步行5分钟,我就能到家旁边的117艺术中心跟着传承人体验非遗手工制作;下午约朋友看书喝咖啡,还能赶上晚上在宁波音乐厅的古典音乐会……”家住灵桥社区的文艺青年王女士,周末的city walk路线,正是宁波“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日常写照。
宁波摘得“东亚文化之都”桂冠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便按下了“快进键”。
2016年,宁波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这一工程是宁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改革的“宁波样板”,先后荣获2021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创新十佳案例、省“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文旅典型案例等。
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建成154家社会联盟、36家空间联盟,全民艺术普及综合参与率达82.93%。

宁波市“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五周年成果展演现场。宁波市文化馆供图
宁波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始终锚定“全民共享”的目标。
在设施网络建设上,全市建成158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形成市、县、乡三级公共文化设施覆盖100%达标。
在服务供给创新上,通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与“一人一艺”工程融合,实现服务转型。
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国家一级馆标准,并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创新打造“我陪孩子读经典”全民阅读品牌,宁波已建成各类图书馆超200家、城市书房超70家、数字阅读墙(馆)超200个、农家书屋近1000家,书香氛围愈发浓厚。
兴文脉、燃星火,宁波以“一人一艺”为引领,推动文艺赋美覆盖全域、走深走实。全市打造104家特色鲜明、多态融合的“天一书房”和“一人一艺新空间”,培育基层群众文艺团队12000余支,以文化星火点亮千村万户,让文艺赋美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遍布街角的近4万场“文艺赋美”演出、“天一夜读”短短9个月全网传播量超千万人次、“唱响星期天”群众歌咏活动吸引近十万人直接参与……宁波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的浓厚氛围,实现了优质文艺资源下沉,有效激活了全社会资源。

宁波市图书馆新馆。廖惠兰 摄
数字化浪潮下,宁波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让文化服务全球“触手可及”。
宁波创新“云端”模式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三国青少年通过云端共同创作《2021韩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主题歌曲》,还以笔墨会友、以音乐传情,诠释了“线下不见面,也能觅知音”的深厚情谊。
2022年,宁波围绕美食、文学、影视等多元主题,成功策划并实施了为期三个多月的系列青少年交流活动。三国青少年隔着屏幕合奏《茉莉花》,用青瓷瓯乐与吉他碰撞出跨文化的旋律。
青少年们还通过“云端”厨房、共读会、影评分享等创新形式深入互动,并就韩国青少年提议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等文化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引发强烈共鸣。

三国青少年在活动中建立了深厚友谊。
这些精准而富有创意的项目,让宁波公共文化服务突破时空边界,有力地推动了文明互鉴,向日韩乃至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既深植传统、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国际港口城市形象,持续放大了“东亚文化之都”的品牌效应。
如今,漫步宁波街头,天一阁博物院新馆、宁波市公共文化中心等新时代文化地标正在三江六岸崛起,构筑起新的“三江文化长廊”;
而在城乡角落,像“宋韵主题”鄞州区院士公园文化空间、印象宁波等“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如繁星点点,点亮市民的美好生活,提升着市民获得感与幸福感。
更具“国际视野”
从文化走出去到“青春手牵手”
2023年,宁波天一阁博物院内,来自日本奈良、韩国济州的青少年抚古琴、体验茶道,三国青少年共同创作的青瓷瓯乐作品悠扬响起……这场“丝路回响”中日韩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是宁波将公共文化服务与国际交流深度融合的缩影。
十年间,宁波以“东亚文化之都”为纽带,让本土文化走向世界,更让国际交流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日韩青少年在活动中相识相知。
宁波文艺精品同样闪耀国际舞台,海外圈粉无数。舞剧《花木兰》《东方大港》等作品走向国际舞台掀起观演热潮,宁波交响乐团带着《宁波欢迎你》登陆欧洲,把宁波故事讲给世界听。

宁波“伶Remix国风乐团”赴济州参加第64届济州耽罗文化节。
2024年,宁波成功主办“海丝繁花”青少年交流活动,来自三地的近30名青少年齐聚宁波。
他们走访天一阁、高丽使馆遗址、智能制衣工厂等地,体验雕版印刷,了解现代服装制造,并围绕“海丝文化”开展艺术创作,为东亚文化交流注入了青春活力。
同年,宁波丝路东亚文化交流中心的成立,让国际文化交流有了“固定阵地”,标志着宁波与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进入了机制化、平台化的新阶段。

三国青少年在互动活动中增进友谊。
中心依托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历史优势,通过常态化举办艺术展览、青少年活动,成为宁波面向东亚的“文化客厅”。
从本土非遗的“出海”,到三国青少年的“手牵手”,宁波的公共文化服务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连接东亚、拥抱世界。
正如宁波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所说:“文化交流是双向奔赴,是心心相印,在东亚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多元文化的交流也让世界看见宁波的文化活力。”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