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一瓶"老干妈"辣酱背后的教育苦心:鼓励孩子大胆说出"心中所想"
2025-10-23 07:24: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学生正在投“信”。(王博 摄)

最近,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的食堂盛饭区增添了几瓶“老干妈”辣酱,时不时会有就餐的学生来挖上一勺放在饭碗里。这正是校方回应学生建议的一项小举措——此前有同学反应食堂菜品口味偏清淡,于是校方听取学生意见,在兼顾健康饮食与口味差异后,推出了让学生自主调味的办法。

为了鼓励更多学生表达想法,该校通过“红领巾广播”分享了“辣酱由来”的故事,倡导大家大胆提出校园观察建议。

记者了解到,一年来,该校“校长直通车”已受理回应学生提议100余条,从“增设球网”“增加绘本”到“减少作业”“丰富菜品”,孩子们每一个看似微小或“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得到了校方的积极回应。

利用午餐时间,校区校长主动与学生沟通。王博 摄 

以往校园规定、活动安排计划多由校领导“自上而下”制定,到学生层面只剩下“执行”这一环。“学校的想法是否贴合学生需求?”这一问题始终萦绕在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陆琦等校领导的心头。

2024年底,该校决定打通“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针对低、中、高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推出三种形式的“校长直通车”:低段教学楼入口处悬挂白板和卡通信箱,鼓励学生用汉字、拼音或绘画表达需求;鼓励中段学生用文字表达想法,核心是“敢说”;引导高段学生“会说”,提出问题时附带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案。

“所有学生的提议必须在一周内反馈”,这是“校长直通车”的不成文规定。更多的“回复”藏在校园的角角落落:课间,校长追上跳绳的孩子告知“提议已采纳”;午饭时,校长坐到学生身旁,主动唠家常。虽然没有接到“正式”通知,每个学生却能真切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放在了心上”。

学生来信。王博 摄

“校长直通车”的诞生,源于2024年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明程校区秋季运动会上两名初中生的“较真”。当时,34个班级以方阵检阅、节目表演的形式依次走过主席台,这是学校的传统。表演仅面向主席台,候场学生难以见到其他班级的风采。彩排间隙,两名初中生找到明程校区校长李逸钧:“为什么检阅只有主席台能看到?我们也想看看别的班级表演!”

李逸钧于是鼓励他们设计方案。两天后,学生带回了手绘图纸。他们重新规划入场路线与候场顺序,每个班级提前两个班级的轮次时间到指定区域候场,轮到检阅时再入场。这样一来,候场的班级就能完整看到前面班级的表演,展示的班级也能拥有更多同龄观众。

李逸钧当即优化落地了这套学生设计的流程。在那届运动会上,34个班级不再“单向展示”,每个孩子既能自己“绽放”,也能为他人鼓掌。

这场学生主导的“小变革”让几位校长深受触动:校园的主人是学生,必须把话语权真正交还给孩子。

依托“校长直通车”,学生诉求为校园优化提供了方向。学生成了校园里的“啄木鸟”,比如楼梯扶手松动、墙面鼓包、地砖破裂等细节问题,总能被他们第一时间发现。

学生来信。王博 摄

在规章制度的调整中,“倾听”同样珍贵。曾有学生提议“把30分钟午休延长至1小时”。校区校长找到该学生,倾听他的想法,并说明作息安排的整体考量。虽然建议没被采纳,但孩子的心声被重视了。之后这名学生成了参加校园活动的积极分子。

“音乐教室开放时间短”“乒乓球桌老化”“羽毛球栏网不够用”……孩子们的这些诉求都被校方第一时间落实并及时反馈。

此前,一名初中生写信诉说“被父母管得喘不过气”。校区校长第一时间找到他,帮他梳理重点、制定学习计划,并进行心理疏导;在征得他的同意后,还做其家长的思想工作,请优秀毕业生及其家长写信分享经验。最终这名学生走出了阴霾。

“‘校长直通车’只是一种形式,学校真正的用意是让孩子有‘敢说’的勇气。这种勇气会成为孩子未来自信沟通、主动破局的力量,这是比知识更珍贵的一份成长礼物。”该校学生家长石丹琦说。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王博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一瓶"老干妈"辣酱背后的教育苦心:鼓励孩子大胆说出"心中所想"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10-23 07:24:00

学生正在投“信”。(王博 摄)

最近,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的食堂盛饭区增添了几瓶“老干妈”辣酱,时不时会有就餐的学生来挖上一勺放在饭碗里。这正是校方回应学生建议的一项小举措——此前有同学反应食堂菜品口味偏清淡,于是校方听取学生意见,在兼顾健康饮食与口味差异后,推出了让学生自主调味的办法。

为了鼓励更多学生表达想法,该校通过“红领巾广播”分享了“辣酱由来”的故事,倡导大家大胆提出校园观察建议。

记者了解到,一年来,该校“校长直通车”已受理回应学生提议100余条,从“增设球网”“增加绘本”到“减少作业”“丰富菜品”,孩子们每一个看似微小或“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得到了校方的积极回应。

利用午餐时间,校区校长主动与学生沟通。王博 摄 

以往校园规定、活动安排计划多由校领导“自上而下”制定,到学生层面只剩下“执行”这一环。“学校的想法是否贴合学生需求?”这一问题始终萦绕在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陆琦等校领导的心头。

2024年底,该校决定打通“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针对低、中、高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推出三种形式的“校长直通车”:低段教学楼入口处悬挂白板和卡通信箱,鼓励学生用汉字、拼音或绘画表达需求;鼓励中段学生用文字表达想法,核心是“敢说”;引导高段学生“会说”,提出问题时附带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案。

“所有学生的提议必须在一周内反馈”,这是“校长直通车”的不成文规定。更多的“回复”藏在校园的角角落落:课间,校长追上跳绳的孩子告知“提议已采纳”;午饭时,校长坐到学生身旁,主动唠家常。虽然没有接到“正式”通知,每个学生却能真切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放在了心上”。

学生来信。王博 摄

“校长直通车”的诞生,源于2024年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明程校区秋季运动会上两名初中生的“较真”。当时,34个班级以方阵检阅、节目表演的形式依次走过主席台,这是学校的传统。表演仅面向主席台,候场学生难以见到其他班级的风采。彩排间隙,两名初中生找到明程校区校长李逸钧:“为什么检阅只有主席台能看到?我们也想看看别的班级表演!”

李逸钧于是鼓励他们设计方案。两天后,学生带回了手绘图纸。他们重新规划入场路线与候场顺序,每个班级提前两个班级的轮次时间到指定区域候场,轮到检阅时再入场。这样一来,候场的班级就能完整看到前面班级的表演,展示的班级也能拥有更多同龄观众。

李逸钧当即优化落地了这套学生设计的流程。在那届运动会上,34个班级不再“单向展示”,每个孩子既能自己“绽放”,也能为他人鼓掌。

这场学生主导的“小变革”让几位校长深受触动:校园的主人是学生,必须把话语权真正交还给孩子。

依托“校长直通车”,学生诉求为校园优化提供了方向。学生成了校园里的“啄木鸟”,比如楼梯扶手松动、墙面鼓包、地砖破裂等细节问题,总能被他们第一时间发现。

学生来信。王博 摄

在规章制度的调整中,“倾听”同样珍贵。曾有学生提议“把30分钟午休延长至1小时”。校区校长找到该学生,倾听他的想法,并说明作息安排的整体考量。虽然建议没被采纳,但孩子的心声被重视了。之后这名学生成了参加校园活动的积极分子。

“音乐教室开放时间短”“乒乓球桌老化”“羽毛球栏网不够用”……孩子们的这些诉求都被校方第一时间落实并及时反馈。

此前,一名初中生写信诉说“被父母管得喘不过气”。校区校长第一时间找到他,帮他梳理重点、制定学习计划,并进行心理疏导;在征得他的同意后,还做其家长的思想工作,请优秀毕业生及其家长写信分享经验。最终这名学生走出了阴霾。

“‘校长直通车’只是一种形式,学校真正的用意是让孩子有‘敢说’的勇气。这种勇气会成为孩子未来自信沟通、主动破局的力量,这是比知识更珍贵的一份成长礼物。”该校学生家长石丹琦说。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王博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