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网红教授”再度来甬 戴建业的“人生一课”又爆啦
2025-10-25 13:25: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甬派客户端记者 黄合 通讯员 李九伟

10月24日晚,宁波大学里,再现“戴建业热潮”。

宁大“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第251讲,学者、作家戴建业现场解剖自己近70年的人生历程,用近3个小时时间,带来了题为《原生家庭、时代潮流与个人选择——一个人文学者的歧途、机遇与坚守》的分享。

虽说时隔两年,宁大将讲座地点从真诚图书馆报告厅换到了空间更大、容纳观众更多的林杏琴会堂,蜂拥而至的观众之中依旧有几十名学生,全程站在会场略显狭长的过道里,聆听来自“国民教授”的“人生一课”。

“久违地又听了堂语文课,真的是醍醐灌顶”“感觉到戴老师的真诚,不虚此行!”“全网爆火,绝非偶然,这才是流量背后的‘硬实力’!”……夜色已深,同学们这才恋恋不舍地走出会堂,眼里闪着幸福的光。

“我绝不认同‘棍棒之下出人才’的观点”

在公众眼中成天笑呵呵的戴老师,青少年时代并不那么快乐。

“我的名字,来自于父亲的期望——建功立业。他希望我样样都能干成。为此,我从小不知道挨了多少的打骂,常常头破血流。”

练毛笔字、背乘法口诀、拼读书成绩……在父亲的严厉和强压之下,青少年阶段的戴建业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连上小学都推迟了一年。

好在,一字不识的母亲,给了他精神层面的“庇护”和“港湾”。

“我母亲说,就算这件事做不好,还可以再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句话,让我受益一生。所以,我现在的乐观、人格上的健康、取得的成绩,都来源于我的母亲。她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

因此,戴建业非常坦率地说,自己绝不认同“棍棒之下出人才”的观点。

在他看来,对于孩子来说,传统教育模式里从小树立的宏大的理想、宏伟的目标,其实是沉重的。“我更鼓励年轻人从一个个很小的事情做起,先定一个很小的目标,日积月累,终有所成。”

戴建业(本文图片除署名为黄合摄)

“一个人的屁股下,一定要坐几本书”

“我对中文,绝对是先‘结婚’、后‘恋爱’。”

凭着文学课全网播放数亿次的戴建业,差一点点,就投身于数学的汪洋大海。要不是母亲的强烈反对,可能此刻我们就损失了一名风趣幽默又才华横溢的学者、作家。

在母校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戴建业通过一名名博闻强识的优秀老师,闻到了学问的气味,看到了天地的广阔。

“我们的很多老师,都是‘童子功’。从小对历史典籍滚瓜烂熟,同时英文、德文都很好,读了大量的西方典籍。甚至一边给我们上中文课,一边还可以同步大段大段背诵拜伦诗歌的原文。”

戴建业说,“一个人的屁股底下,一定要坐几本书”这句话,就让他受用至今。打开了视野的他,不再局限在中国文学,而是主动学习西方优秀文化——至今一本莎士比亚英文版的《十四行诗》,还在他的珍藏序列。

除了自己的畅销书,他在讲座中还不间断地推荐着书单——中国的《老子》《孟子》《韩非子》《世说新语》、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等,都赫然在列。

“希望大家能够放下手机,认真读书,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这些都非常重要。”戴建业说。

讲座现场

“走进古典诗歌的优美意境”

一口并不普通的普通话,一直是戴老师的鲜明特色。

但恰恰是这一口口音,一度让刚刚从业教书的他被学生吐槽“听不懂”。这也倒逼着他清醒地认识到,要在内容上必须讲好!

“我和一般人的观点不一样。我认为,好的老师不在于知识结构如何,而是要讲得有趣,要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

现场,他带来了耳熟能详的《春晓》《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赠汪伦》,一边逐字逐句、绘声绘色地还原“现场”,一边带着台下同学一起互动式思考,回到诗人词人创作时的那一个特别的年份、那一个具体的场景、那一份独有的状态。

在襄阳鹿门山睡到自然醒的孟浩然,还在关心花开花落,是一派文人的闲情逸致;试问卷帘人的李清照,一句一句的“知否”,带着少女时代的气盛和嗔怪;天才型选手李白,用“不及”二字,证明了其作为“谪仙人”的无二才华……

“我不喜欢那种传统的赏析套路,比如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特色特点等等。我就是希望可以带着大家一起走近我们伟大的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一起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他看来,经典作品,就是可以超越时代,给每一代读者带来心灵慰藉,抚慰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

“人生是有弹性的,一定要坦荡面对”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应该如何抓住时机?困顿的时候,又该如何化解?”一名女生举手提问,道出了很多年轻同学的困惑。

“这个AI时代,我觉得大家面临着比我年轻的时候更多的困惑和不确定性。焦虑痛苦都是正常现象,大家必须要有心理准备。”

戴建业说,自己曾经和儿子说,只要你放下身段送外卖,人生就是成功了一半;只要有工作,就所有工作都要去干。

“这句话同样送给大家。年轻人必须学会人生是有弹性的。学绘画的也可以干销售,学销售的,也可以干别的。”

现场反应热烈,不时爆发出笑声。

他说,别人觉得戴建业很快活,“其实我的笑是哭过来的”。就像很多人就觉得苏轼是大文豪,但其实他一直被贬,非常倒霉。

“我们读苏轼,也要学习他的好心态,无论贬到哪个地方,都要过得好、吃得香。也希望大家都有坦荡的态度、开朗的心态,面对未来充满波澜的人生。”

在“认识自己”这个课题里,戴老师则建议同学们一定要认识社会,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将“爱干”变成“会干”,达成个人兴趣、能力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

“2000多年前,老子就告诉我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认识自己才是真正的通透,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互联网时代,不要怕怀才不遇”

“精读自己最喜欢的书,勤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深爱自己最喜欢的人”——这是戴建业留给宁大“三做”讲座的箴言。

目前的他,正在逐步回归到人生的常态,找到“人被冷落了才清醒”的更好状态。

“大家不要怕被冷落了,也不要担心怀才不遇。只要你有本事,认真干,总有一天肯定会被发现。毕竟互联网时代,怀才比怀孕还容易被人发现。”

戴建业手书寄语(李汶泽摄)

现场,他还给宁大的同学们送上了做人做事的3个建议:

一要学会吃苦。

“这些年我走遍全国,见过很多人,没有遇到过一个天才。所有有成就的人,只要是白手起家,都是靠苦干出来的。对此,大家对自己一定要充满信心。”

二要开拓视野。

“人性的卑劣地方就是嫉妒。大家要开阔自己的胸怀,广交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的朋友,并能够由衷地为同辈的成功鼓掌。”

三要尽量谈一场昏天黑地的恋爱。

“谈恋爱,能够教会你怎样做人、懂得付出,如何爱别人、关怀别人。只有你知道爱别人,你自己才可爱。一生从来没有真心爱过别人,被别人爱过,人生是残缺的。”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网红教授”再度来甬 戴建业的“人生一课”又爆啦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10-25 13:25:00

甬派客户端记者 黄合 通讯员 李九伟

10月24日晚,宁波大学里,再现“戴建业热潮”。

宁大“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第251讲,学者、作家戴建业现场解剖自己近70年的人生历程,用近3个小时时间,带来了题为《原生家庭、时代潮流与个人选择——一个人文学者的歧途、机遇与坚守》的分享。

虽说时隔两年,宁大将讲座地点从真诚图书馆报告厅换到了空间更大、容纳观众更多的林杏琴会堂,蜂拥而至的观众之中依旧有几十名学生,全程站在会场略显狭长的过道里,聆听来自“国民教授”的“人生一课”。

“久违地又听了堂语文课,真的是醍醐灌顶”“感觉到戴老师的真诚,不虚此行!”“全网爆火,绝非偶然,这才是流量背后的‘硬实力’!”……夜色已深,同学们这才恋恋不舍地走出会堂,眼里闪着幸福的光。

“我绝不认同‘棍棒之下出人才’的观点”

在公众眼中成天笑呵呵的戴老师,青少年时代并不那么快乐。

“我的名字,来自于父亲的期望——建功立业。他希望我样样都能干成。为此,我从小不知道挨了多少的打骂,常常头破血流。”

练毛笔字、背乘法口诀、拼读书成绩……在父亲的严厉和强压之下,青少年阶段的戴建业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连上小学都推迟了一年。

好在,一字不识的母亲,给了他精神层面的“庇护”和“港湾”。

“我母亲说,就算这件事做不好,还可以再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句话,让我受益一生。所以,我现在的乐观、人格上的健康、取得的成绩,都来源于我的母亲。她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

因此,戴建业非常坦率地说,自己绝不认同“棍棒之下出人才”的观点。

在他看来,对于孩子来说,传统教育模式里从小树立的宏大的理想、宏伟的目标,其实是沉重的。“我更鼓励年轻人从一个个很小的事情做起,先定一个很小的目标,日积月累,终有所成。”

戴建业(本文图片除署名为黄合摄)

“一个人的屁股下,一定要坐几本书”

“我对中文,绝对是先‘结婚’、后‘恋爱’。”

凭着文学课全网播放数亿次的戴建业,差一点点,就投身于数学的汪洋大海。要不是母亲的强烈反对,可能此刻我们就损失了一名风趣幽默又才华横溢的学者、作家。

在母校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戴建业通过一名名博闻强识的优秀老师,闻到了学问的气味,看到了天地的广阔。

“我们的很多老师,都是‘童子功’。从小对历史典籍滚瓜烂熟,同时英文、德文都很好,读了大量的西方典籍。甚至一边给我们上中文课,一边还可以同步大段大段背诵拜伦诗歌的原文。”

戴建业说,“一个人的屁股底下,一定要坐几本书”这句话,就让他受用至今。打开了视野的他,不再局限在中国文学,而是主动学习西方优秀文化——至今一本莎士比亚英文版的《十四行诗》,还在他的珍藏序列。

除了自己的畅销书,他在讲座中还不间断地推荐着书单——中国的《老子》《孟子》《韩非子》《世说新语》、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等,都赫然在列。

“希望大家能够放下手机,认真读书,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这些都非常重要。”戴建业说。

讲座现场

“走进古典诗歌的优美意境”

一口并不普通的普通话,一直是戴老师的鲜明特色。

但恰恰是这一口口音,一度让刚刚从业教书的他被学生吐槽“听不懂”。这也倒逼着他清醒地认识到,要在内容上必须讲好!

“我和一般人的观点不一样。我认为,好的老师不在于知识结构如何,而是要讲得有趣,要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

现场,他带来了耳熟能详的《春晓》《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赠汪伦》,一边逐字逐句、绘声绘色地还原“现场”,一边带着台下同学一起互动式思考,回到诗人词人创作时的那一个特别的年份、那一个具体的场景、那一份独有的状态。

在襄阳鹿门山睡到自然醒的孟浩然,还在关心花开花落,是一派文人的闲情逸致;试问卷帘人的李清照,一句一句的“知否”,带着少女时代的气盛和嗔怪;天才型选手李白,用“不及”二字,证明了其作为“谪仙人”的无二才华……

“我不喜欢那种传统的赏析套路,比如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特色特点等等。我就是希望可以带着大家一起走近我们伟大的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一起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他看来,经典作品,就是可以超越时代,给每一代读者带来心灵慰藉,抚慰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

“人生是有弹性的,一定要坦荡面对”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应该如何抓住时机?困顿的时候,又该如何化解?”一名女生举手提问,道出了很多年轻同学的困惑。

“这个AI时代,我觉得大家面临着比我年轻的时候更多的困惑和不确定性。焦虑痛苦都是正常现象,大家必须要有心理准备。”

戴建业说,自己曾经和儿子说,只要你放下身段送外卖,人生就是成功了一半;只要有工作,就所有工作都要去干。

“这句话同样送给大家。年轻人必须学会人生是有弹性的。学绘画的也可以干销售,学销售的,也可以干别的。”

现场反应热烈,不时爆发出笑声。

他说,别人觉得戴建业很快活,“其实我的笑是哭过来的”。就像很多人就觉得苏轼是大文豪,但其实他一直被贬,非常倒霉。

“我们读苏轼,也要学习他的好心态,无论贬到哪个地方,都要过得好、吃得香。也希望大家都有坦荡的态度、开朗的心态,面对未来充满波澜的人生。”

在“认识自己”这个课题里,戴老师则建议同学们一定要认识社会,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将“爱干”变成“会干”,达成个人兴趣、能力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

“2000多年前,老子就告诉我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认识自己才是真正的通透,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互联网时代,不要怕怀才不遇”

“精读自己最喜欢的书,勤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深爱自己最喜欢的人”——这是戴建业留给宁大“三做”讲座的箴言。

目前的他,正在逐步回归到人生的常态,找到“人被冷落了才清醒”的更好状态。

“大家不要怕被冷落了,也不要担心怀才不遇。只要你有本事,认真干,总有一天肯定会被发现。毕竟互联网时代,怀才比怀孕还容易被人发现。”

戴建业手书寄语(李汶泽摄)

现场,他还给宁大的同学们送上了做人做事的3个建议:

一要学会吃苦。

“这些年我走遍全国,见过很多人,没有遇到过一个天才。所有有成就的人,只要是白手起家,都是靠苦干出来的。对此,大家对自己一定要充满信心。”

二要开拓视野。

“人性的卑劣地方就是嫉妒。大家要开阔自己的胸怀,广交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的朋友,并能够由衷地为同辈的成功鼓掌。”

三要尽量谈一场昏天黑地的恋爱。

“谈恋爱,能够教会你怎样做人、懂得付出,如何爱别人、关怀别人。只有你知道爱别人,你自己才可爱。一生从来没有真心爱过别人,被别人爱过,人生是残缺的。”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