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在这场“巡回”的微展里 听见文明的“共鸣”
2025-10-26 08:08:06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专题】在宁波 看见文明中国

新婚夫妻带着朋友留下一张属于爱情和友情的“头版”。

10月25日,“文明印迹·宁波20年”城市巡回微展阪急站迎来开展第二天。恰逢周末,不少市民趁着闲暇时光前来观展。

这座以“报刊亭”为形态的展厅,设置了“价值引领”“尚德甬城”“幸福民生”“共建共享”四个展区,呈现宁波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等待每一位路过的人走进来,探寻“文明印迹”。

音乐带来“共鸣”

观展现场,音乐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最动人的纽带。在微展的共建共享区域,公共钢琴颇受欢迎,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在公共空间中与陌生人分享音乐。

宁波大学大三学生严靖凯从5岁开始学琴,他说:“在这里演奏,感受到的是城市对艺术的包容。”这架钢琴的背后,是“钢琴奶奶”莫志蔚2019年捐赠公共钢琴的暖心延续。

如今,“公共钢琴”早已超越乐器本身,成为市民展示才华的舞台与城市文化的鲜活名片。据悉,莫奶奶还将于26日亲临现场。

当天,宁波爱乐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也来到现场,唱响《在我们长大之前》与《如愿》等歌曲。歌声中,有人举起手机,有人轻声跟唱,更多人静静站立,在旋律中被微展吸引。

音乐带来的共鸣让微展迅速被人群环绕。孩子们被造型别致的“20年蛋糕”吸引驻足,在家长的陪伴下听讲解;市民们则在熟悉的“城市故事”前会心微笑……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文明故事的“主理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与这座城市文明的连接点,在互动体验中产生独特的“共鸣”。

在“文明头条”拍照区,不少夫妻用打报机生成了一份特别的结婚纪念“号外”。

“我们两位外地朋友专程赶来,所以陪他们在这里转转,今天看到这个装置,我们也打印了一份留作纪念。”10月24日晚,新娘祝女士和老公带着朋友来到阪急走走逛逛,次日就是他们的婚礼日。在这个特殊的夜晚,爱人在身边,挚友在身旁,在他们生活多年的城市里,以这样的方式见证城市文明,让这个婚前之夜显得格外难忘。

像他们一样,不少市民在打报机前留下自己与宁波的故事。有孩子第一次获奖的喜悦,有全家出游的欢笑,有毕业时刻的难忘瞬间……

“我对宁波的印象又加分了”

在“写给未来的自己”明信片互动区,观众俯身书写,将对未来的期待投入邮筒。写下一张明信片,即可兑换一杯咖啡。现场,不少参与者将明信片拍照上传社交媒体,带上#文明印迹·宁波20年#话题的分享在社交媒体。

“我本来是路过,却被这个展览吸引住了。”带着孩子前来观展的市民陈先生说,“报纸上记录了很多故事,除了宁波7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报道,还有很多诸如好邻居、好医生等好人好事的报道。其他展区还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最美上学路、背街小巷的焕新蜕变等事件,平常都没注意,现在一看每一件都让人感动。”

这样的感受在展厅里随处可见。“我来宁波找朋友,商场里逛一逛,第一次来就碰上了这个展,我对宁波的印象又加分了。”从苏州前来的张女士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文明印迹·宁波20年”城市巡回微展特别安排了志愿讲解,25日当天,讲解员由中央音乐学院教师、鄞州区文化特派员李奕凡担任,通过专业而生动的艺术化解读,将宁波20年文明建设历程转化为可感知、可共鸣的文化体验,带领市民观展。

据悉,本次阪急站为巡回微展首站,后续巡回微展将逐步覆盖全市多个核心点位。从10月下旬至12月,展览与相应配套活动将陆续走进鼓楼地铁站、老外滩,并在镇海、北仑、奉化等区(县、市)铺开,营造全城联动、共溯文明的热烈氛围。欢迎来到这场小而美、暖而实的微展中,看见文明宁波的故事。

记者 朱琳 袁先鸣 蒋晗炘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在这场“巡回”的微展里 听见文明的“共鸣”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10-26 08:08:06

新婚夫妻带着朋友留下一张属于爱情和友情的“头版”。

10月25日,“文明印迹·宁波20年”城市巡回微展阪急站迎来开展第二天。恰逢周末,不少市民趁着闲暇时光前来观展。

这座以“报刊亭”为形态的展厅,设置了“价值引领”“尚德甬城”“幸福民生”“共建共享”四个展区,呈现宁波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等待每一位路过的人走进来,探寻“文明印迹”。

音乐带来“共鸣”

观展现场,音乐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最动人的纽带。在微展的共建共享区域,公共钢琴颇受欢迎,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在公共空间中与陌生人分享音乐。

宁波大学大三学生严靖凯从5岁开始学琴,他说:“在这里演奏,感受到的是城市对艺术的包容。”这架钢琴的背后,是“钢琴奶奶”莫志蔚2019年捐赠公共钢琴的暖心延续。

如今,“公共钢琴”早已超越乐器本身,成为市民展示才华的舞台与城市文化的鲜活名片。据悉,莫奶奶还将于26日亲临现场。

当天,宁波爱乐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也来到现场,唱响《在我们长大之前》与《如愿》等歌曲。歌声中,有人举起手机,有人轻声跟唱,更多人静静站立,在旋律中被微展吸引。

音乐带来的共鸣让微展迅速被人群环绕。孩子们被造型别致的“20年蛋糕”吸引驻足,在家长的陪伴下听讲解;市民们则在熟悉的“城市故事”前会心微笑……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文明故事的“主理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与这座城市文明的连接点,在互动体验中产生独特的“共鸣”。

在“文明头条”拍照区,不少夫妻用打报机生成了一份特别的结婚纪念“号外”。

“我们两位外地朋友专程赶来,所以陪他们在这里转转,今天看到这个装置,我们也打印了一份留作纪念。”10月24日晚,新娘祝女士和老公带着朋友来到阪急走走逛逛,次日就是他们的婚礼日。在这个特殊的夜晚,爱人在身边,挚友在身旁,在他们生活多年的城市里,以这样的方式见证城市文明,让这个婚前之夜显得格外难忘。

像他们一样,不少市民在打报机前留下自己与宁波的故事。有孩子第一次获奖的喜悦,有全家出游的欢笑,有毕业时刻的难忘瞬间……

“我对宁波的印象又加分了”

在“写给未来的自己”明信片互动区,观众俯身书写,将对未来的期待投入邮筒。写下一张明信片,即可兑换一杯咖啡。现场,不少参与者将明信片拍照上传社交媒体,带上#文明印迹·宁波20年#话题的分享在社交媒体。

“我本来是路过,却被这个展览吸引住了。”带着孩子前来观展的市民陈先生说,“报纸上记录了很多故事,除了宁波7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报道,还有很多诸如好邻居、好医生等好人好事的报道。其他展区还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最美上学路、背街小巷的焕新蜕变等事件,平常都没注意,现在一看每一件都让人感动。”

这样的感受在展厅里随处可见。“我来宁波找朋友,商场里逛一逛,第一次来就碰上了这个展,我对宁波的印象又加分了。”从苏州前来的张女士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文明印迹·宁波20年”城市巡回微展特别安排了志愿讲解,25日当天,讲解员由中央音乐学院教师、鄞州区文化特派员李奕凡担任,通过专业而生动的艺术化解读,将宁波20年文明建设历程转化为可感知、可共鸣的文化体验,带领市民观展。

据悉,本次阪急站为巡回微展首站,后续巡回微展将逐步覆盖全市多个核心点位。从10月下旬至12月,展览与相应配套活动将陆续走进鼓楼地铁站、老外滩,并在镇海、北仑、奉化等区(县、市)铺开,营造全城联动、共溯文明的热烈氛围。欢迎来到这场小而美、暖而实的微展中,看见文明宁波的故事。

记者 朱琳 袁先鸣 蒋晗炘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